在校大学生肺结核病发现方式及防治模式探讨论文_王金川1 张顺三2 蔡恩昌2

1.河间市卫生监督所0624502.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061001

【摘要】目的:探讨当今高校大学生结核病发现方式及有效防治管理模式,评价大学人群中结核病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本地某所大学自2011年聚集性暴发结核病时的学生发病情况和之后连续3年对入校新生进行结核病普查以及在校学生线索调查后的发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2011年及之前新生入学未进行入学前的结核病筛查,学校聚集性暴发时间是11月份.疫情暴发后对全校师生全部进行了PPD筛查和症状筛查并对强阳性者进行了拍片、痰检发现了各类结核病例54例. 2012-2014年对新生入学结核病体检并对在校其他学段学生进行症状线索调查,3年来共发现各类型肺结核患者26例, 其中2012年发现病例14例,2013年发现病例8例,2014发现病例4例.统计学检验2011年和2012年病例发现有显著性差异.2012和2013、2014年病例发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入学新生普查和症状线索筛查能早期在学校人群中发现传染源并进行治疗管理,有效的减少了传染源防止了聚集性学生人群的传播,经过连续三年的工作,学校结核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这种发现和防治模式 是值得大力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高校;肺结核;发现方式;防治模式

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A

沧州市某高校自2012年开始至2014年实行新生入学结核病体检并对在校其他学段学生进行症状线索调查以主动发现结核病人两项措施同时进行切连续3年的病例发现情况。同时鉴于该校3年前曾有结核病聚集性暴发的情况,遂将三年发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此模式虽然简单,确行之有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2014三年大一入校新生每年2400名左右共计7200名、在校其他学段学生每年7500名左右共计20000名学生,每年新生入学进行结核病筛查体检,对在校生进行症状线索调查, 实查25946例,其中新生7146名老生18000名受检率达95.39%。普查首选结核菌素(人型PPD) 实验, PPD实验平均直径在5-9mm为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以上者为PPD实验强阳性。直径<20mm但出现水泡、坏死、淋巴管炎等均为强阳性

1.2对每年新入校学生进行PPD 实验, PPD 实验强阳性者进行X 线胸片检查, 凡胸片提示有异常阴影者均进一步做痰涂片镜检, 结核杆菌涂片阳性者确诊为结核病例,凡涂片阴性者全部进行传统培养培养阳性者结合影像学病变确诊为结核病例,涂片和培养均阴性者依据胸部影像学显示活动性病变且有结核病相关症状及PPD 实验强阳性, 确诊为结核病例[1]。

1. 3对在校其他学段大学生进行线索调查, 首先发放线索调查表, 对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症状在2周以上者和经对症治疗效果不佳者, 以及有明确结核病接触史者一律进行PPD实验、摄片, 痰涂片镜检等相关检查, 直到排除或确诊患者。确诊标准同1.2。

1. 4对患者的治疗管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区别管理: 对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采取休学隔离治疗管理,直到连续3次痰涂片检查均阴性后再到学校监督治疗2个月, 但必须单独安排住宿, 减少传染他人的几率。对确诊的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单独隔离住宿, 监督管理治疗2-3个月,治疗期间连续查痰涂片结核菌镜检3次以上均为阴性方可回到集体宿舍。该方案均有结核病防治定点机构的专家确诊并制定化疗方案, 同时提供结核病防治项目中的全疗程免费抗结核药品。凡是接受治疗的学生必须按规定及时到结核病防治医院复查。

2 结果

2011年新生未进行入学前的结核病筛查,学校聚集性暴发时间是11月份.疫情暴发后我们对全校师生全部进行了PPD筛查发现了各类结核病例54例.并对病例进行了登记分类,并依据《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采取了规范的休学、隔离、治疗措施以及防治知识宣传. 2012-2014年增加了新生入学结核病体检并对在校其他学段学生进行症状线索结合PPD筛查这两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先将结果报告如下

2011和2012年患病率比较X2=265.27 P<0.01。 2012和2013年患病率比较X2=25.89 P<0.01。2012和2014年患病率比较X2=77.87 P<0.01。

结果表明在没有采取主动措施前该校发现了聚集性结核病的发生.当年采取了全校师生主动性的筛查以及治疗管理病人等措施.可以说消除了绝大部分的传染源病并对绝大部分近期感染者进行了适当的预防措施.到2012年即实行了新生入学结核病体检并对在校其他学段学生进行症状线索结合PPD筛查这两项措施.当年发现病人情况相比2011年有显著的下降.表明2011年我们的措施已经有了显著的效果,有可能2011年筛查人数有一部分遗漏(筛查率95%)致使2012年的病人发病与上年度感染情况有直接的原因,2012-2014学校采取了连续3年对入校新生进行结核病普查以及在校学生线索调查后 2013核2014年发现病例明显减少并趋于稳定.可以说经过较为系统地预防措施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较为安全的学习环境.证明了我们对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以及队其他学段在校生的线索主动发现以及结合成瘦的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是一套既简单又可行的模式.

3 讨论

《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从2010年就已经出台,但有部分地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仍然不被教育部门重视。新生入学结核病体检工作只有个别学校在进行。主动筛查工作更是少之又少。致使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病例频频发生。本调查的统计数据表明了入校新生肺结核病患者, 特别是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每年都有或多或少。因此, 在大一新生入校阶段开展结核病检查十分必要, 可以做到早期发现、消灭传染源, 防止在学生中进一步播散。大学生正处于体格发育、内分泌系统变化较大的青春后期, 其年龄正处于结核病发病的上升阶段,该群体来源于全国各地,由于经济和生活条件的不同,特别是各地结核病疫情差异大,集中到城市过集体生活后,就易于造成结核病的传播和流行[2]。高年级学生与社会的交往更加密切,同时又面临着毕业、考研、就业等多重压力, 从而导致自身抵抗力下降, 为结核病的发病提供了可能条件。因此, 对在校大学生群体进行定期主动线索搜索体检和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结论:高校学生是结核病防治工作中重点人群。需加强管理部门对学校结核病控制工作督查力度,学校新生入学结核病体检和在校生的主动发现加上经常性的健康教育这种复合模式需要持续长期的落实。才能够提供学生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彻底控制结核病的聚集性病例发生。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部医政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52

[2]刘玉清,屠德华,张立兴.北京大学生结核病控制的研究:结核菌素反应性特点[J]中国防痨杂志, 2002, 24(3)125 - 129

论文作者:王金川1 张顺三2 蔡恩昌2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  ;  ;  ;  ;  ;  ;  ;  

在校大学生肺结核病发现方式及防治模式探讨论文_王金川1 张顺三2 蔡恩昌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