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质工程勘查的地基地质问题及处理技术论文_张春燕

基于地质工程勘查的地基地质问题及处理技术论文_张春燕

榆林是吉昌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榆林市 719000

摘要:地质勘查地貌特征属于喀斯特地貌发育,在我国分布范围比较广。工程地质地基加固,是关乎地质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的环节,做好地基加固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加固,所以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固工程地基。本文针对地质地基,提供地基加固措施,希望能为实际地质工程地基加固工作,提供可利用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质工程勘查;地基;地质问题;处理技术

某地质工程位于丘陵地带,按照相关地质资料显示。地质工程区域内为石炭系。全风化带地质厚度变化比较大,于2m~5m不等。强风地质层厚度在2m~12.7m不等。水文地质水赋存于第四系冲击地质层。处理特殊地质地基的原理要遵循此类地质的特征,抓住特点,做好对症施法,针对不同的地质特点,找出适应改善其特性的方法。

1坚持并遵循的原则

1.1市场导向、统筹协调

面向地质工作需求,以民生地质和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以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统筹整合专业力量,加强大地质领域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地质工作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1.2尊重规律、因地制宜

坚持从云南有色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地质工作规律和经济工作规律,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因势利导,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不大拆大并,保留品牌特色,实现多样化、一体化发展。

1.3政府引导、资本运作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法人实体。坚持以资本和产权为纽带,通过内外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逐步形成行业特色鲜明、技术优势突出、协同合作广泛的产业多元化集群。

2地质勘探的地基地质问题

2.1地质稳定问题

在深埋地质地基工程中,地质稳定属于常见问题。该种问题主要是地质工程开发地基期间,地质层失稳变形,导致地基塌方事故,还会出现地质表面收敛变形的问题。第一,地质层结构破坏所导致的地质问题。地基工程价施工建设期间,地质成层状分布,初始部位应力比较低,并且强度不高,这样就极易影响地质工程的开挖施工期间稳定性,使其产生变形失稳问题。地质内部的裂隙和断层会控制地基失稳变形问题,并且在重力影响下发生地质工程地基坍塌,收敛以及位移等情况。对于碳酸盐性质的地质来说,其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只是在地质内部的断层位置出现失稳变形问题。第二,岩体强度所致失稳问题。该类影响问题主要包括地质充填物缺失以及发杂地质层失稳。

2.2地质地基稳定问题

通常情况下,地质深埋工程不仅会发生地基失稳问题,还会出现地基沉降问题。在地质深埋工程建设过程中,以黏土和碎石为主要填充物,所以固结稳定性比较低,地质结构比较松散。根据填入材料不同,最终填平的地质基层类型也不同,可分为:砂垫层、碎石垫层、砂石垫层等等,而无论是哪种地基填入材料,都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加固作用。

2.3水文地质涌水问题

在深埋地质工程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涌水问题会极大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导致该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地质层内部分布碳酸盐矿体,水文地质裂隙问题比较严重。地质区域内出现强降水天气时,则会出现水文地质下暗河,加大外水压力。

2.4水文地质水加压问题

在深埋工程施工期间极易遭遇到地质水压力问题,严重威胁地基稳定性。导致水文地质水加压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地下水问题。水文地质水位在枯水期的凹槽与峰值属于交替出现,渗水量比较少。水文地质凹槽时期会出现暗河水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地质深埋的地基地质理技术

3.1填垫技术

该项技术主要分为挖填法、换填法以及充填法。对于充填法来说,其可以应用于地质工程施工当中。

由于地质表面上部附加荷载比较小,所以底部填料使用片石和块石,中部采用碎石进行填充,这样可以确保水文地质地下水流通稳定性,并且形成反滤层。

当填充物质的力学性能比较低时,则需要应用换填法。在使用换填法时,需要将充填物彻底清除,并且使用块石作为填充材料。

针对地质工程地基施工来说,需要先进行开挖施工。当水文地质河道内地质层塌陷、松软,则必须进行清除处理,之后再将黏性土覆盖于其上,进行夯实处理。挖填法可以应用到轻型工程施工当中。为了加强地质地基强度,在充填片十克块石之后,需要注入水泥浆液。针对重要工程来说,首先需要将地基内进行清洁,最后再使用钢筋打入到地基裂隙当中。

3.2桩基技术

第一,冲孔灌注桩。此种桩主要应用于地质层内部发育比较多的工程中。当地质工程顶板比较薄时,此种桩体可以钻穿顶板,直至下层顶板。当工程人员施工经验比较丰富时,可以从冲击声中得知顶板厚度,对事故是否到达持力层进行判断。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性,需要在桩体位置进行超前钻,之后将冲击钻深入到设计要求地质层当中。当地下存在地质地基孔洞时,则不能应用此种桩体。第二,钻孔桩。钻孔桩成孔直径比较大,且便于施工。当施工地区遭遇到孤石夹层、单桩荷载大,并且地质表面不平时,使用钻孔桩可以穿过夹层和孤石,将桩端支撑在持力层,采用此种方式能够加强桩端嵌效果。但是地质中若存在比较多的断裂点与裂隙,则不能应用钻孔桩。这主要是由于施工期间极易导致卡钻问题出现。并且钻杆会沿着地质斜坡倾斜。第三,夯扩桩。桩体由桩身和复合载体构成,属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复合载体的填充物主要为碎石,在持力层内夯扩加固所形成的挤密体。夯实施工期间遇到地质地基时,必须及时充填地基孔洞,避免对地面安全性造成影响。当于地质表面夯实时,由于夯击能量比较大,必须检验地质工程顶板的稳定性和强度。在施工期间,如果遇到地质工程薄顶、裂隙发育比较快时,则需要进行深层强夯处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还能够获取承载力。

3.3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的城市地质工作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近年来,随着国家资源环境需求发生变化,资源型地质勘查投入持续下滑,环境型地质勘查投入不断上升。城市群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土地质量化学调查等工作明显加快。受管理方式的限制,有色地勘单位与地方政府普遍接触不多,没有建立紧密的业务联系和指导关系。要紧密围绕《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的昆明市、保山市、玉溪市、大理州等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昆明市、玉溪市、丽江市、大理州等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发挥资料技术优势,加强上述城市地质调查研究,不断加大城市地质工作力度。

3.4构建地方合作机制、勇担社会责任

地勘单位转制为企业后,依旧要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议有色局与所在地的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充分发挥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在民生地质转型中发挥专业优势。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服务和融入地方经济,当好当地政府和自然资源部门的参谋和助手,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到地方经济建设当中。在城市地质、水工环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土地恢复治理、工程测量、不动产测量、地灾预警和防治、地质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等方面提供有效供给,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新的发展。

结论

地勘行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行业,应积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按照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的要求,从根本上提升地勘产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培育地勘经济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高建波.地质工程勘查中的物理勘探技术探析[J].居舍,2019(13):39+108.

[2]李建兵.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J/OL].世界有色金属,2019(03):70+72.

论文作者:张春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基于地质工程勘查的地基地质问题及处理技术论文_张春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