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F、LVEDD等因素的影响观察论文_何亮,,李艳斌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F、LVEDD等因素的影响观察论文_何亮,,李艳斌

何亮 李艳斌

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839000

【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F、LVEDD等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计80例,其中40例使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为对照组,40例患者使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为观察组,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病症的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为(58.2±4.3)%,对照组患者的LVEF为(47.6±3.8)%,观察组患者的LVEF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高(t=11.683,P=0.000);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为(57.3±4.8)mm,对照组患者的LVEDD为(50.8±4.2)mm,观察组患者的LVEDD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大(t=6.445,P=0.000);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量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少(X2=8.824,P=0.003)。结论:阿替普酶作为静脉溶栓药物治疗心肌梗死,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明显较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LVEF;LVEDD;影响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据统计,AMI患者中死亡患者数量达到10%以上,是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2]。本次从2016年的2月到2018年的2月这个时间段中取材并开展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的2月到2018年的2月这个时间段中取材并开展本次研究,所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计80例,抽取其中40例使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将其划分为对照组,男女构成比为22:18,患者的年龄都位于41岁以上、86岁以下,年龄的平均值为62.1岁,剩余的40例患者使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将其划分为观察组,男女构成比为21:19,患者的年龄都位于42岁以上、87岁以下,年龄的平均值为61.8岁,与研究选取两组患者相关的各个方面数据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能够进行比较。

1.2方法

研究选取患者中的40例使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将120万U的尿激酶与100毫升生理盐水混合并使用静脉滴注的方法治疗患者,药物需要在半个小时内输注完毕;剩余的40例患者使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使用剂量为8毫克,使用方法为静脉推注,需要在2分钟内完成静脉推注,并在随后的一个半小时内静脉滴注阿替普酶42毫克,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两天的治疗[3]。

1.3观察指标以及疗效评判标准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病症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这次研究中各项与所选取患者相关的数据都导入到SPSS18.0中进行处理,使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示计量资料,t作为检测指标,计数资料则使用百分数的形式来表示,卡方作为检测指标,其中P<0.05时证明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存在。

2.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为(58.2±4.3)%,对照组患者的LVEF为(47.6±3.8)%,观察组患者的LVEF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高(t=11.683,P=0.000);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为(57.3±4.8)mm,对照组患者的LVEDD为(50.8±4.2)mm,观察组患者的LVEDD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大(t=6.445,P=0.000);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内出现不良症状的患者有3例,包含心律失常患者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1例,所占比例为7.50%,对照组内出现不良症状的患者有9例,包含心律失常患者4例,心源性休克患者4例,心肌再梗死患者1例,所占比例为22.50%,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量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少(X2=8.824,P=0.003)。

3.讨论

近些年,心肌梗死患者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心肌梗死的危害较大,很可能直接导致患者失去生命,应当得到重视,找到安全有效的心肌梗死治疗方法,保证心肌患者的生命安全[4]。临床上常用静脉溶栓治疗以及介入治疗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大,术前需要长时间准备,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5]。静脉溶栓治疗则具有简单方便易开展的优点,能够在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时间开展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提升,阿替普酶属于一种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人体内也含有一定量的阿替普酶,其能够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发生结合反应,这种结合反应具有选择性,不会引起全身纤溶激活状态[6]。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作为静脉溶栓药物治疗心肌梗死,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明显较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丁华钢.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2):31-32.

[2]李英松.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1):127-129.

[3]张艳.探讨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9):146-147.

[4]马润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02):171-173.

[5]武丽敏.阿替普酶和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探究[J].当代医学,2018,24(03):76-78.

[6]孙超,潘立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8):40-41.

论文作者:何亮,,李艳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F、LVEDD等因素的影响观察论文_何亮,,李艳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