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语记忆_英语论文

浅谈外语记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外语论文,记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习外语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即记忆在外语学习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现代生物科学已揭示出:人的记忆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的大脑皮层约有140亿神经细胞,它预示着人的认识和记忆的潜力是很大的。众所周知,人们在学外语时,有的感到记忆语言材料等较容易,而有的则甚感记忆力较差。例如,我在教学中就遇到这样的同学,他现在是高中生,而在初中记忆的一些英语知识,特别是有趣的英语课文、故事,他还记得一些,可对那些硬记的单词、词组、句型却忘了不少。还有一些同学在学英语初期,不知如何去记忆,即使当时记住了,很快也会忘掉,教学实践证明,外语记忆差的,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可以转化为记忆力强的;相反,外语记忆力较好的,若方法不当,则可能丧失其良好的记忆力。总之,记忆力的培养与训练,要合乎记忆的内在规律性。

人的记忆的产生与人的各种感官活动密不可分,人的记忆的发展则与人的复杂心理活动相伴随。

下面从记忆的具体过程和记忆的类别两方面进一步阐述外语记忆问题。

一、记忆的过程

从心理学上讲,记忆过程大致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或重现等几个阶段。

识记可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即有目的的识记和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识记。识记也可分为机械识记(通过多次重复而巩固起来的表面联系)和意义识记(在新旧材料之间和各个部分之间建立起内在的有意义的联系),这几种识记在外语教学中都是重要的,在人门阶段和初级阶段,机械识记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千万不可忽视意义识记的作用。不理解,不把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结合起来,外语材料是不可能记得牢固的。现代各派心理学共同认为,理解的语言材料,纳入一定系统的语言材料要记得长久得多。如astronaut一词,如果单纯机械识记,总是记不住或者很难记住。如果把这一词放到课文句中:One of the US astronauts who made the first deep space walk on the moon dropped a hammer and a feather together在有意义的组合中就容易记住了。孤立的、互不相干的一堆词难以记住。就语音而言,如wonder这两个词,如果不弄清其发音的不同之处,就往往会记错。还有些词发音相同,可字母和意义皆不相同,如[mi:t]可以是meat和meet。还有一些字母,组合一样,可是发音和词性、意义皆不相同,如wind[wind]n.风,而wind[waind]vt.&vi.迂回、蜿蜒而行。bow[bou]n.弓、弓形物,bow[bau]vi.鞠躬、弯腰。以上例句说明,应该适当教授一些发音知识,重点对比、分析一些音的特点,以便于学生迅速、牢固地掌握发音要领。

随着教学的进展,已记住的外语材料越来越多,需要记住和复习的新材料的量越来越大。这时就尤其需要发挥意义识记的作用。要通过系统练习,从形式、结构、意义、功能等各种角度,对材料进行归纳、分类,使之在学生脑子里有系统、有条理,这样才能运用得灵活而确切。

强调意义识记,不是排拆机械识记的作用。事实上,就是到高年级,仍然需要大量机械识记语言材料,如单词、句子、课文等。最有效的途径是时时处处将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收到异曲同工之效。所以我们在教记忆词的时候,要教一些词的构成规律,即word Formation构词法,有些词可以记住词根,在词根上加后缀或前缀构成新词。如music→musician、reason→reasonable、instruct→instructive、courage→encourage、national→international、unite→reunite.学点构词法有助于学生记忆单词。

要使学生记住单词、句型,还要通过各种练习,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以活用为目的背诵课文。这是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结合的典型例证之一。

在外语识记阶段,还要注意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的配合。仍以背课文为例:如高一册一课"The Great Wall of Chia",开始教课文时就预先提出背诵的要求。学生学时注意力就会更集中,对课文的理解和识记就会更好一些。每学完一段,同学们就有意识的记住一段。当要求同学"Answer may questions allording to the text."同学不看书,回答也令人满意,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有意识记。另外,在同一活动过程中也要尽量利用学生的无意识记,诸如动作、手势、表情、姿态和抑扬顿挫的语调等。利用课文中很形象的长城插图,结合同学们的地理、历史知识,进行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感到课文引人入胜,趣味盎然。当问同学"What is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like?" 由于同学知道:"The Great winds its way from west to east,across deserts,overmountains,through valleys,till at last it reaches the sea."他们马上就能回答"It is like a huge dragon."这无意之中就自然而然地记住了一些词句,而且印象很深,记得牢。“中国的长城”这一课材料比较难记,可是难而有趣的材料反而比容易而乏味的材料容易记住。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趣味引起的无意识记在起作用。

课堂上的泛读和即兴口语,也是调动和发挥无意识记作用的良好方式。特别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可利用的情景即兴说的几句英语和经常在课堂说的英语课堂用语,同学们听惯了,就会无意之中记住了其中的词和句子。

识记与保持、再认、重现等是密切相关的。外语材料识记之后的保持不是消极、静止的,而是积极的、变化着的。保持的深度既与识记的深度有关(如果只注意语言的具体形式,不注意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就容易忘却),又与识记的方式有关。因此,凡需要学生重点记的词句,教学时常常用彩色粉笔或划线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

识记和保持的真实性必须通过再认、重现或回忆体现出来。而外语的再认和重现的真实性,又要在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中受到检验。所以外语教学不能热衷于搞单纯记忆、单纯复习的练习,不如让学生选词填空、变换句中词形、用学过的词和短语来造句。

二、记忆的类别

记忆的内容各种各样,记忆的类别可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瞬时记忆指的是刚刚感知到的语言材料所留下来的持续一瞬间的初步印象。例如我们在上新课单词时,常常给学生们五分钟时间,强化记忆刚刚学过的十几个单词,然后提问,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任务,在几分钟内记住所学词,效果很好。

短时记忆指的是为完成某种行为,在此行动范围之内的记忆。一等行动完毕,所记的材料就会逐渐忘却,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可以存留更长时间或永远记住。所以,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的课文,待到考试过去就会逐渐遗忘;在准备就某一话题进行对话而记住的一些有关的词、句子,也会在对话行动结束后而渐渐忘掉。这些例证说明,记忆的时间与具体识记目的以及一般学习目的很有关系。

长时记忆指的是思维、言语、学习、创造等复杂的重要活动所必需的长时间或永久性的记忆。记忆的巩固既有赖于重复练习,也有赖于理解的继续深化。从长时记忆的角度看,理解较透的语言材料,系统性强的语言知识,记得要牢固、持久;没有很好理解的语言材料,杂乱零碎的语言知识,则记得差。经过读写听说多种形式练习和复习,有较丰富的上下文为背景的材料和知识,比只经过单一的读或口语形式进行练习和复习,缺乏丰富的上下文基础的材料和知识,要记得长久。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一致,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标一致,记忆就会持久而牢固;如果不一致,或甚至相反,记忆就会短暂而不稳。这就是用口语法或视听法培养阅读能力,其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之一。

实践证明,已学的外语材料和新学的语言材料不断发生联系,通过思维和实践不断地加深理解,提高运用水平,记忆才能保持长久,并能迅速、正确、完整地回忆起来。否则就会发生遗忘现象。就某种意义而言,外语学习程序就是记忆程序。记忆在外语学习中非常重要。我们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认识和记忆的潜力,严格要求,训练得法,遵循记忆的内在规律性,就能达到记忆的最佳效果。

标签:;  ;  

论外语记忆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