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小儿恙虫病临床分析论文_李惠仙

45例小儿恙虫病临床分析论文_李惠仙

(峨山县人民医院;云南峨山??653200)

【摘 要】目的:分析小儿恙虫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45例恙虫病患儿的一般资料。结果:恙虫病患儿出现焦痂、发热、皮疹、肝脾肿大等情况,3例并发脑炎,10例并发肺炎;给予氯霉素注射液抗感染、保护重要器官等对症支持治疗后,临床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均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给予氯霉素注射液等治疗措施进行干预,积极防治器官功能损伤,能够进一步提高恙虫病患儿的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氯霉素;恙虫病;小儿

恙虫病也被称为丛林斑疹伤寒,是以恙螨为传染媒介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继发其他器官脏器损伤,可严重危及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由于小儿的机体免疫力低下,器官脏器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感染恙虫病。因此,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改善临床指标,对患儿生命的挽救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45例恙虫病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了小儿恙虫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45例恙虫病患儿的一般资料,男25例,女20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5.5±1.8)岁。发病月份6-11月,均有被盯咬史。其中并发脑炎3例,肺炎10例,肾功能损害5例,消化道出血1例。临床表现:伴有发热,体温38.2-42.0℃;被叮咬部位出现焦痂或溃疡,多位于腋下、腹股沟或外耳;出现肝脾肿大16例,浮肿5例,胸腹腔积液2例,皮疹4例。所有病例均有饮食不良、精神萎靡等表现。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2.1血常规及血生化

21例外周血白细胞>10×109/L,14例外周血白细胞(6-10)×109/L,10例外周血白细胞<4×109/L。37例心肌酶谱除CK-MB未增高外,a-HBDH、CK、LDHl和LDH均不同程度的增高。5例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肌酐70.6-178.5μmol/L,尿素氮9.2-18.6mmol/L;2例出现尿蛋白。

2.2心、脑电图检查

行心电图检查患儿共40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低电压3例,部分T波改变2例,窦性心动过速14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诊断恙虫病并脑炎患儿3例,行脑电图检查,其中2例弥漫性慢波增多(异常),1例正常。

2.3影像学检查

行头颅CT检查患儿共5例,2例显示脑沟回增宽、增深(异常),3例正常;行x线胸片检查患儿共36例,确定有肺炎10例,16例双肺纹理增多,2例胸腔少量积液,8例正常。

3治疗及预后

3.1治疗情况

患儿入院前曾使用头孢三代类、青霉素类药物接受治疗,未有明显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确诊为恙虫病后,静脉滴注氯霉素25-50mg·kg-1·d-1,分3-4次给予,3-7天为1个疗程;合并脑炎者给予20%甘露醇1.0g/kg,血小板低者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0mg·kg-1·d-1、人血静脉丙种球蛋白2.0g/kg,低蛋白血症者给予呋塞米2mg·kg-1·d-1及人血白蛋白400mg·kg-1·d-1,合并肺炎者予以抗生素治疗,并进行保肝、营养心肌等保护。

3.2预后情况

本组患儿退热时间平均(2.7±0.8)d,住院天数平均(8.4±1.5)d;无1例死亡,均病情好转,肝脾回缩,贫血改善,体温、心肌酶、肝功、血小板等指标恢复正常,全部治愈出院,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4讨论

恙虫病可引起器官急性间质炎,导致实质性器官细胞变性或坏死。感染恙虫病可对人体多器官系统造成损害,主要累及皮肤、循环、中枢神经等多个系统,具有较高的病死率[3]。临床主要表现为叮咬部位出现焦痂或溃疡,并伴有发热及不同程度的多器官损伤。其发热时间越长,器官遭受的损害程度就越重。伴有间质性肺炎、心肌炎、消化道出血、脑膜脑炎等患儿均已发展至重型恙虫病,同时表现为白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升高;另外,低蛋白血症合并胸腹腔积液、间质性肺炎的恙虫病患儿居多。临床治疗时,不仅要重视抗感染治疗,还要对重要脏器功能予以治疗及保护,合并脑炎者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血小板降低者予以人血静脉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低蛋白血症者需给予人血白蛋白及呋塞米进行治疗。恙虫病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情况[4]。主要是因为恙虫病可引起多器官、多系统损伤,体格检查并不细致,且医生对恙虫病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此,应重视发热时间较长的患儿,对全身各部位的焦痂或溃疡情况进行全面、仔细地检查,尽快予以有效诊治,以此挽救患儿生命。本组恙虫病患儿入院后,给予氯霉素注射液抗感染、保护重要器官等对症支持治疗,患儿平均退热时间为(2.7±0.8)d,平均住院天数为(8.4±1.5)d;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逐渐消失,各指标恢复正常,未出现不良反应,均痊愈出院。研究表明[5]:氯霉素注射液为抗生素类药,在体外具有广谱抗微生物作用,对多种厌氧菌有效,可用于立克次体感染的治疗。因此,氯霉素注射液在恙虫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且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氯霉素可引起骨髓抑制,需严密监测,用药时应征得患儿家长的同意。

综上所述,恙虫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十分复杂,应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及时采取合理药物进行有效治疗,以此挽救患儿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曾凡荣,蔡胜蓝,赵文海等.63例恙虫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3):315-317.

[2]郑光辉,曾朝涛,蒋龙元等.20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恙虫病的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21(5):463-465.

[3]张小鸥,缪大宏,何时军等.小儿恙虫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早期识别与护理[J].护理学报,2014,10(2):45-46,47.

[4]何时军,革丽莎,金益梅等.继发于恙虫病的噬血细胞综合征19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9):683-687.

[5]华美香,李志杰.阿奇霉素联合氯霉素治疗恙虫病66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301-302.

论文作者:李惠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7

标签:;  ;  ;  ;  ;  ;  ;  ;  

45例小儿恙虫病临床分析论文_李惠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