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金市场化运行研究

中国养老金市场化运行研究

张莉[1]2001年在《中国养老金市场化运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正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由此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困难迫使各国的养老保险体制开始从财政中脱离出来,国家极力减少在社会变迁中支付养老金的责任,而企业和个人在其中的负担增加。除了支付上的变动外,养老金的筹集模式也从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向预筹基金积累或部分积累制转变,从而也带来了养老保障向市场化运行转变的过程。 中国面临的问题要比其他国家更为严峻。在一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里人口老龄化超越了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提前来到,有关部门和组织对中国养老全运行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尤其是对基金入市的探讨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本文从中国养老金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回顾了养老金运行的一般理论,并比较了国外养老金运行的一些成功实践经验,然后就中国养老全运行当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验证养老金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中国养老金如何市场化运作的建议。 本文认为,中国在市场经济的框架内需要面对产权的明晰化,其中也包括养老金产权向个人的确认。无论世界养老金发展的潮流如何,当前中国面临养老金的巨大缺口时不得不把基全增值放在首位,由此介入证券市场是必然的。从可行性来看,考虑到基金私营化投资管理形式在一些国家推行的时间略短,其在中国的适用性还需要观察。中国养老金的改革将吸取前期的改革经验,积极稳妥的推进,与其他经济层面的改革配套进行,如证券市场的完善。

孙晋然[2]2016年在《构建我国养老金市场刍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行养老金制度在可持续性方面已经陷入困境,严重威胁到制度的运行效率与基础公平。在政府近年推行的养老金改革中,市场化的相关举措受到热议,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对构建我国养老金市场展开讨论,期以通过养老金与市场机制的彻底耦合,开启养老金制度的“交易功能”,最终提高制度运行效率。同时,本文明确提出养老金市场中政府兜底责任的量化指标,期以保证制度基础公平。为此,本文首先在第1章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细致梳理,发现已有研究虽初步提出了构建养老金市场的设想,但鲜有严格论证。接着,本文在第2章分析了构建养老金市场的动因:在运用详实的数据描述现行制度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研究制度的可持续性困境。进一步,本文在第3章对构建我国养老金市场进行理论分析与制度探索:第一,界定养老金市场并分析其效率由来,同时阐明其交易机制;第二,总结日本构建养老金市场的宝贵经验;第叁,描述我国养老金市场的发展状况,并强调其存在的缺陷;第四,明确政府与个人在养老金市场中的责任:个人应该承担理性投资责任,发挥养老金市场的运行效率;政府必须肩负兜底责任,保证制度的基础公平。最后,本文在4、5两章分别采用实证方法谋求个人与政府责任的实现: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建立养老基金的最优投资组合,实现个人的理性投资责任;同时,建立保险精算模型谋求合意的个人账户缴费比例,为政府实现兜底责任提供量化指标。在研究过程中,本文明确提出以下主要观点:其一,我国现行的养老金制度已经无法适应一系列重要经济特征的变化,且政府主导的养老金市场化可能滑向诺斯悖论,导致改革缺乏效率。其二,各养老金细分市场可以组成完整的交易链,并凭借“养老资源——养老金——养老资源”的传导机制,构成一个高效率、系统性的养老金交易平台。其叁,由于市场失灵无法保证制度基础公平,政府必须提供兜底保护,并避免不可持续的财政直接补贴。

刘晓阳[3]2015年在《推进养老金市场化的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养老金收不抵支和养老金运营收益率低下是我国养老金最突出的两大问题。同时,我国的老龄化人口结构和养老金贬值问题也形成了双重障碍。养老金的市场化,是发挥养老金金融调节功能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养老金和投资市场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也是整个世界养老金改革的发展方向。通过借鉴他国经验和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建立和完善我国养老金市场化配套的政策、制度,去引导养老金市场化改革,提高养老金的续航能力,对于改善人民生活,稳定投资金融市场,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养老金市场化投资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从制度层面、实际意义等方面对养老金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系统介绍了养老金制度的定义、养老金市场化的内涵及原理。对我国的养老金市场化的发展历程,面临问题和相关政策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提出了养老金市场化相关政策在我国市场环境下的可行性。同时介绍了其他国家在养老金市场化政策方面的先进经验。文章以相关理论、他国经验作为基础,从投资模式选择、资产管理配置等方面分析我国养老金市场化的运营管理,提供养老金市场运营相关策略,为养老金的市场化政策建立提供分析参考。

王蓓蕾[4]2017年在《我国养老金入市风险和管控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养老金作为职工退休后重要的待遇保障,起到促进社会公平、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作为机构投资者,养老金可以引导市场进行长期价值投资,实现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制度转轨造成的隐性债务逐渐显性化,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而且保守的养老金运营方式造成投资收益率偏低,养老金实际上已经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通过养老金入市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迫在眉睫。尽管政策上已经拓宽养老金投资渠道,但是养老金作为老百姓的"养命钱",必须保障运营安全性,谨防入市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本文基于此,全面分析我国养老金入市现状,指出目前养老金管理过程中存在财政兜底缺口、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和投资收益率偏低等问题,并且从委托代理和资本市场两个角度,探讨未来养老金市场化运营面临的风险点。明确养老金入市风险后,本文主要从定性和定量层面研究我国养老金入市的风险管控策略。从定性层面,由于我国养老金入市一直提倡建设"中国版401K计划",而401K计划是美国养老金入市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因此本文针对美国养老金已经成功入市的401K和IRA计划展开具体分析,再结合我国养老金实际投资运营的现状,总结可供我国借鉴的养老金运营和监管模式经验;从定量层面,由于我国养老金缺乏投资经验数据,但是我国社保基金已经入市多年并且取得了较为成功的投资管理经验,而且相关政策文件明确规定社保基金会可受托管理养老金,所以养老金与社保基金未来投资风险偏好相似。本文鉴于此,运用VaR模型对社保基金入市风险进行评估,从定量层面为养老金市场化运营提供良好的投资和风险管控建议。最后,本文综合借鉴国内外经验,归纳基本结论,并结合我国养老金实际管理现状,总结适用于我国养老金入市的政策建议,从而为将来养老金平稳安全的入市,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马红鹃[5]2013年在《中国基本养老金市场化投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指出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金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养老金收不抵支;二是养老金收益率过低。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贬值的双重压力,研究我国基本养老金市场化投资策略,对实现基本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界定了我国基本养老金的内涵,并且介绍了相关的投资运营理论。其次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上对我国基本养老金进行资本市场投资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其中实证检验上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和资本市场发展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社保基金与资本市场存在良性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实证支持我国基本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进行市场化投资。再次,文章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市场化投资的经验作为借鉴,从投资工具、资产配置、管理模式等方面详细分析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为基本养老金的投资管理提供参考。最后文章根据前文的分析,为我国基本养老金的市场化投资提出了相关的具体的策略。指出我国基本养老金在明确投资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委托投资管理模式,在资本市场中选择风险相对适宜的投资工具,并实施循序渐进的投资管制策略。同时,在风险控制上,对基本养老金的市场化投资实行组合投资策略,通过运用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构建模型并根据相关数据分析计算,得出了不同投资工具的配置比例,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董茜玮[6]2013年在《中国养老金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研究》文中认为养老金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障财政负担的日益加重,养老金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实行保值增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也需要养老金基金的参与,两者的互动是一个互惠的过程,只有更全面健康的资本市场存在才能保证基金的保值增值顺利进行。然而,我国养老金基金存在筹资渠道不畅、投资运营效果不佳、投资运营风险防范不力、保值增值不理想、监管措施无力等问题;而资本市场中同样存在金融工具不够多样、机构投资者队伍不够成熟、投资理念不健康、上市公司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养老金基金的保值增值,使养老金基金的支付增长速度远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养老金基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及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对养老金基金和资本市场的各自相关涵义进行回顾。第叁部分进一步提出两者的互动关系,为探讨养老金基金与资本市场具体互动提供研究理论基础。第四部分对国外养老金与资本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并总结养老金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的国际经验。第五部分深入我国养老金基金与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养老金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中仍存在的种种问题。最后第六部分则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养老金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中运营与监管的实践,探讨出适合我国养老金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的方式、环境等方面的改善启示。

胡琪泽[7]2012年在《我国养老金市场化相关会计问题研究——对比美国养老金计划》文中研究说明2012年5月8日,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就网友提出的涉及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集中回应。针对"证监会不断提倡地方养老金进入股市,但却没有相应的行动"的问题,证监会表示,鼓励价值投资,有关部门表示将加紧步伐,为养老金入市做好相应的准备。本文从养老金入市这个话题进行展开,讨论目前我国养老金运行中存在的一些困难。面对我国老龄化加重的情形,我国养老金计划需要拓宽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学习美国的养老金体系,并提出我国养老金计划的一些构想。

杨琳琳[8]2014年在《欧债危机背景下的英国养老金制度及市场化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冲击下,以代际转移为基础的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面临巨大的挑战,财政支付危机也日渐加深。英国作为世界上首个福利国家一直是欧洲高福利的标签和典型代表。随着经济危机的出现,高福利的养老金制度不具备持续性,经过撒切尔夫人和布莱尔政府的市场化改革后,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叁支柱养老金体系,但是英国的养老金支柱仍然存在着养老金支出缺口较大,养老金覆盖率低、参保率低等问题,新一轮的养老金改革势在必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到欧洲形成欧债危机的漩涡席卷整个欧洲,英国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经济上陷入二次衰退,国家债务突破万亿英镑,失业率居高不下,并且经济上的衰退蔓延至社会政治演变成占领伦敦运动,社会矛盾尖锐。随着欧债危机推进,国家债务节节攀高,欧盟各国为了应对债台高筑的外债纷纷采取削减社会福利,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措施。养老金作为社会福利最大的支出首当其冲进行改革。在日益严峻国内外形势的迫使下,英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养老金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延长退休年龄,建立起强制性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支柱,出台单层养老金改革方案,鼓励养老储蓄。经过这一轮改革使英国避免陷入高负债国家的泥潭,低成本的养老金财政支出有利于增强英国的国际竞争力,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弹性,促进英国经济尽早走出欧债危机的阴影。通过市场化改革,政府、市场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角色定位发生了改变,政府从主导者转变成监管者,市场成为养老金运营的主体,个人对自身养老负主要的责任。英国的养老金市场化改革使政府收缩了提供公共养老金的责任,加强了市场和个人在养老金制度中的作用,国家通过改革从提供者变成监管者。文章最后探讨了英国成功的养老金市场化改革经验给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带来的经验和启示。首先对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主要有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发展缓慢、覆盖率低、统筹层次低和养老金投资管理仍需改善等问题,通过运用叁元模式,从国家力量、市场机制和社会个人力量叁个方面具体探讨了我国养老金改革重点在于合理定位政府责任,充分发挥市场和个人力量,建设和完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在吸取英国成功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险建设道路。

王丹[9]2014年在《美国养老金入市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养老金体系关乎一国的国民福利、代际公平、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养老金体系之于经济社会的影响显得愈发明显和深远。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养老金体系存在着诸多不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贬值缩水即是其主要问题之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措和管理由政府主导,是我国养老金的主要构成部分;受制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其当前的投资形式仅限于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这两种。银行存款和国债的风险虽然很低,但其收益率亦相应较低;再加之我国近年来持续的通货膨胀态势,使得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着严重的缩水问题。以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对养老金进行市场化运营是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的可行途径。一方面,养老金递延支付的特征使得其投资具有长期属性,而长期投资则意味着注重成长性的价值投资;另一方面,相较于中国,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往往更为健全、养老金计划更为多样、政府监管更为合理。因而,具有长期投资属性的养老金得以利用资本市场来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从而实现其保值增值。在实现了养老金市场化运营的国家中,美国的养老金运作较为成功。美国的养老金体系由叁大支柱构成,即联邦养老计划、雇主养老计划和个人养老储蓄计划。其中,联邦养老计划由政府强制主导,而私人部门的雇主养老金计划和个人养老储蓄计划则具有私人性质;并且,这两者构成了美国养老金资产的主要来源。换言之,美国养老金的主体是私人养老金,这使得养老金的市场化运作成为一种自然和必然的选择。一方面,规模庞大的进入资本市场以寻求保值增值的养老金极大地充实了美国资本市场、丰富了金融产品、壮大了机构投资者;另一方面,因入市养老金而更为稳定、健全的资本市场反过来又促进了养老金的保值和增值。本文以美国为例,具体描述美国养老金的入市过程以及入市的主要途径,阐释美国养老金入市的运营体系、风险管理体系以及监管体系,分析美国养老金入市之于美国资本市场、金融产品创新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在以上基础上简要介绍我国的养老金体系、论述我国所面临的养老金运营困境、分析我国养老金入市的障碍所在,以期通过中美对比,为我国养老金的入市准备提出相应的改革和政策建议。

路锦非[10]2009年在《中国养老金市场的价值链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将“养老金市场”定义为:有实际积累资金并需要进行市场化投资运作的、以养老为目的而积存的基金及其管理和运作体系。中国养老金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刚刚起步。企业年金明确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是我国养老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4年正式运作以来成果斐然。然而,中国养老金市场的发展并不如预期理想,市场不完善,服务主体趋大避小、亲国有远民营的现象比较明显;尚未真正建立起养老金市场中基于良性竞争与互补的市场化规律,其产业链关系不清,价值链尚未形成,价值分配的传导机制尚未建立,没有形成合理的成本收益比率基准等等。如何培育和发展中国养老金市场的价值链体系,引导价值链服务主体的行为,逐渐形成健康高效的养老金市场,是我国建立第二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课题,在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和市场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如何建立健康高效的养老金市场为出发点,以最终服务于养老金受益人的利益为落脚点,从价值链的全新视角深入研究中国养老金市场运行的微观机理。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发现包括:第一,从我国养老金市场各主体的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价值整合、横向价值链和价值整合,以及整个价值链体系等几个角度,对我国养老金市场进行了细致清晰的刻画;对价值的创造和传导进行了研究,对我国现实中的几种价值链整合模式进行了分析。本文从内部剖析我国养老金市场的运行主体和运行机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对养老金市场进行研究探讨;运用价值链理论系统深入地对我国养老金市场的微观运行进行了分析。论证了价值链节点判定的依据和养老金市场价值链纵向一体化的经济学意义:价值链的纵向整合能够增加市场供给并降低市场价格。研究认为,我国应当鼓励养老金市场价值链的纵向整合。第二,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方法,详细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市场上各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和行为路径。通过构建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中控制逆向选择风险的模型、控制道德风险的模型、防止代理人之间寻租的多方博弈模型以及“3+1”、“2+2”模式的效率比较模型,找到各服务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函数关系,提出防范各种委托代理风险的激励合约方案,以追求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共赢。本文研究发现,目前对于投资管理人从管理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风险准备金用于弥补亏损的方案不能体现风险与收益、责任与利益的对等关系,应当让投资管理人承担相应的亏损业绩的惩罚;目前的账户管理费采取基金外固定费率收取的方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效率损失,也不利于账户管理人积极性的发挥。政府的监管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度,可以通过提高惩罚力度和管理水平等方式降低市场主体间寻租的概率,为政府监管方制定合理的监管策略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第叁,本文选取世界上成熟养老金市场中有代表性的澳大利亚和香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和香港的强积金在养老金价值链运行中的经验数据。通过细致地研究养老金基金投资运作中涉及到的资产分配比例、管理成本、投资收益、风险程度等细节,得出市场整体的成本收益关系。通过筛选分离出最符合我国目前企业年金投资比例的基金,剔除异常数据,详细研究其历年的投资收益和成本情况。本文设计了回报/成本比这一新的相对指标,来考察基金运营机构的运营效率,重点分析他们的养老金运营成本费率与其收益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与我国养老金运营和投资具有可比性的分析架构,对我国未来养老金市场的运行费率和成本水平给出参考建议。研究发现,在我国企业年金目前的规模下,总计1.6%的定价水平偏低,而市场运行的实际费率则更低。1.74%可以作为当前规模下的参考基准;行政性定价不利于市场竞争,同时也不利于未来市场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我国企业年金过往回报率偏低,总体回报成本比不够理想。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可以用3.32作为回报成本比的参考值。第四,从规范的人口学研究方法预测人口基数出发,综合考虑养老金市场发展的若干因素,从务实的角度,运用精算思想和方法对我国未来养老金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同时修正了此前过度乐观的预测结果。在预测结论的基础上,将澳大利亚和香港的实证研究结论应用其中,对我国养老金市场未来价值链的核心——成本收益的取向做出判断,为我国养老金市场的发展提供基于量化分析的参考依据。研究发现,我国未来到2030年的企业年金市场规模在12万亿到33万亿之间;采取放松管制的方式更有利于养老金市场在规模效应的作用下降低成本,提升收益。放开管制模式尽管在开始时费率水平略高于管制模式,但两者的成本费率走势会在2014年左右发生交叉,随后由于规模经济效应,放开管制模式下的成本费率水平会始终低于行政管制的模式下的费率水平。第五,审慎监管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证上都优于严格准入的监管模式。但是,基于我国养老金市场刚刚起步、制度法规不够完善、金融运行波动较大、资本市场不够规范、中介市场非常弱小等现实问题,本文认为我国目前尚不适合采取完全审慎的监管模式,但应当有意识培育实施审慎监管所需要的市场环境,采取严格监管为主、审慎监管为辅的过渡性模式,在保证我国养老金基金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向审慎监管模式过渡。设立相对收益担保机制,保障养老金受益人的利益,同时促使养老基金管理者尽到审慎、勤勉的信托义务。文章最后从制度政策层面、市场运行层面和监管层面叁个方面,给出了中国建立健康高效的养老金市场价值链体系的相应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中国养老金市场化运行研究[D]. 张莉. 广西大学. 2001

[2]. 构建我国养老金市场刍议[D]. 孙晋然. 成都理工大学. 2016

[3]. 推进养老金市场化的政策研究[D]. 刘晓阳. 山东财经大学. 2015

[4]. 我国养老金入市风险和管控策略研究[D]. 王蓓蕾. 浙江大学. 2017

[5]. 中国基本养老金市场化投资研究[D]. 马红鹃. 合肥工业大学. 2013

[6]. 中国养老金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研究[D]. 董茜玮. 北京交通大学. 2013

[7]. 我国养老金市场化相关会计问题研究——对比美国养老金计划[J]. 胡琪泽. 时代金融. 2012

[8]. 欧债危机背景下的英国养老金制度及市场化改革研究[D]. 杨琳琳. 南京大学. 2014

[9]. 美国养老金入市问题研究[D]. 王丹. 吉林大学. 2014

[10]. 中国养老金市场的价值链研究[D]. 路锦非. 复旦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  ;  ;  ;  ;  ;  ;  

中国养老金市场化运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