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文采飞扬——如何使作文语言有文采论文_刘继春

洗尽铅华,文采飞扬——如何使作文语言有文采论文_刘继春

(三台县建设中学)

摘要:任何文学样式都是运用语言来塑造形象的艺术。要想使学生作文语言有文采可以从善用修辞、锤炼词语、活用句式、巧妙引(用)化(用)、用幽默凝练突出个性等五个方面加以指导。

关键词:文采;修辞;词语;句式;引(用)化(用);幽默

“文采”,意思是“华丽的色彩”,但是“有文采”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华丽,它需要思想做支撑。任何文学样式都是运用语言来塑造形象的艺术。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由此看出文采对于文章的重要性。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富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语言,可以赋予文章以形象性、鲜明性和生动性。中考作文在“发展等级”中明确提出“有文采”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指导学生习作时,应更加自觉地重视作文语言“有文采”这一问题。

那么,怎样使作文语言“有文采”呢?

一、善用修辞,使语言形象生动,文采飞扬添文采

“善用修辞”是指善于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善于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修辞,是语言艺术之花,恰当地使用,会使语言文采斐然。

1、妙用排比,增添文字艺术感染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排比句的语言不但句式整齐,还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读之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例如: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前者用排比写出了故乡土地带给作者的快乐;后者用排比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方面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不仅增强了语言气势,还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

2、善用比喻,使语言鲜明、生动、形象

比喻是运用最广泛,最普通的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手段,能化模糊为清晰,化复杂为简明,化深奥为浅显,化无形为有形,或描写,或说理,或议论,或抒情,均可运用。

例如:

从未见过开的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深下浅,好像那紫色沉淀了下来,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宗璞《紫藤萝瀑布》)

前者用“瀑布”“大条幅”从整体上写出了藤萝开得之繁盛;后者用“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从局部来写花朵盛开的形状,形神兼备地把盛开的紫藤萝描写了出来。

3、运用拟人,使语言清新、活泼、灵动

运用拟人,不仅使描写的事物富有情趣,奇异可爱,而且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例如: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宗璞《紫藤萝瀑布》)这句用拟人写出了花朵的情态,化静为动,充满生机。

此外,运用对偶能使文章形式整齐,结构严密,文字精炼,音律和谐,如“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反复具有突出思想、抒发感情,增强语势贯通脉络的作用,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设问和反问能增加语势,如能恰当运用,能给文章增辉。

二、锤炼词语,使语言准确生动,精炼丰富

语言是否生动传神、鲜明形象,是否富于表现力、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语的使用是否经过精心锤炼与选择,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具有描述性修饰性作用的叠音词及四字词语上。

例如: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文中“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的“攀”、“缩”、“倾”三个动词,及其准确,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爬月台的艰难。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句中的“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肥胖”、“轻捷”这些形容词用的可谓准确而生动,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使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更细腻形象。

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文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诗句中“轻轻”、“悄悄”等叠音词的反复运用,透露了作者难舍难分的离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又衬托出了诗人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来抒情的基调,意境优美,令人回味无穷。

“立冬过后,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此句因连续使用一些四字词语而相应表现出工整凝练之美。

三、活用句式,使语言变化多姿,富有文采

现代汉语有多种句式,有整句、散句、长句、短句、肯定句、否定句等。在写作时,如注重句式的变化和使用,会使语言多姿多彩,美感迭生。

例如: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情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朱自清《春》)

作者把整齐匀称的整句穿插在流利洒脱的散句之中,且长短句相间,在自由散板的旋律中表现出一种匀称的美感,疏散之中显出整齐,自然之中蕴含节奏,和谐畅达。

比较下面一组句子:

A、景美人更美,我喜欢这儿。

B、景美人更美,难道我不应该喜欢这儿?

很显然,A句是陈述句,语气比较平直,B句是反问句,语气强烈而且内容得到了突出。

灵活的句式,不仅表现了我们思维的灵活,也体现了我们驾驭语言的能力,从而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四、巧妙引(用)化(用),使语言韵味悠长,充满魅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用化用古典诗词或名言、警句、歌词、流行语、歇后语等,丰富作文语言,使语言生动活泼,光彩照人。

总之,作文语言是否具有文采,是一篇文章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作文评分标准的重要一条。平常作文时,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训练,将自己平时储备的语言材料灵活入文,增添文章语言的文采魅力,确实是必要的。当然,要让笔下文采飞扬,还必须广采博学增加语言积累,还要多向生活学习,多向美文学习,多做课外摘抄,多记诵诗词歌赋。“操千曲而后晓声”,作文也是如此。

论文作者:刘继春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洗尽铅华,文采飞扬——如何使作文语言有文采论文_刘继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