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_王尚斌, 郭中友

浅析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_王尚斌, 郭中友

六枝特区落别布依族彝族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贵州 六盘水 553407

摘要:近些年我国农业种植技术不断发展,针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式也不断更新,同时由于有机、绿色农业发展要求,病虫害防治技术中利用易残留的化学物质杀虫除病的方式也开始受到市场的排斥,多种新型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普及开来,我们不仅要对这些技术进行探讨,更要在实际农业种植中根据情况灵活运用有效且安全的病虫害防治手段。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这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中国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经济,但是它不能只推动各个产业同时发展,还应该时时刻刻地关注农作物种植技术的更新。众所周知,农业的生产是一个国家得以发展生存的基础保障。一旦这个国家拥有比较好的农作物生产技术,那么它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更进一步的为国家的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当然,更多的关注农作物的种植,当然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也是非常重要一环。我们坚信只有科学地有效地种植农作物、合理及时地预防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才能更加高品质、高产量的使种植的目标得以实现。

1保持生态平衡,采取多样化种植

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有很多种,不同的农作物种植要根据具体的农作物物种种类来选择相应的种植方法,因为种植技术是否适合该农作物生长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种植的效率,与此同时也应当对农作物实施后有明显效果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注意和提高,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证农作物生长的周期和安全性。早期时代,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并不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从而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使得自然的生态平衡发生了改变,从那以后人类开始逐渐转变自己的观念,他们希望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和维护弥补之前造成的伤害,也希望可以有效的控制自然环境的恶化。人们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情况下,也自然的把农作物的种植当作了保持社会生态平衡的前提种植条件,这样就可以减少因为人类种植农作物而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他们在保证了生态环境的基本平衡后,开始追求其他的新型的种植技术,例如多样化种植技术,多样化技术又可以分成时间多样化种植和空间多样化种植这两种。时间多样化种植,在其本质上就是根据不同农作物的播种的时间和成熟结果的时间的不同,因地制宜的合理的分配农作物种植的品种,使农作物种植的土地得到高效的利用。空间多样性种植而是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的不同,在空间利用方面对农作物进行多样性的种植。比如,有些农作物对光照的要求较高,所以在种植该类农作物的时候每株农作物之间的间距就应该比其他农作物种植的间距要大一些,这样种植可以保证农作物生长得到充足的光照。但是有一些比较低矮的农作物,它对光照的要求就会较低,所以它就可以在上一种农作物的间隙之间进行种植。由于低矮农作物的高度不会太高,所以这样高低农作物一块种植也不会影响他们原本的光照,还可以提高同一块土地的利用效率,这样就达到空间多样性种植的特点。采用时间多样性种植和空间多样性种植的种植技术都在不同的方面上提高了同一土地的使用率和利用率,同时种植的多种农作物的产量也将随之提高,因此也提升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促进了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方面的进步也为进一步促进其他连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而且,通过利用农作物生长的物理因素这样的方式,不需再使用其他的任何的化学药品对其进行干预,自然而然的就减少了农作物生长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同时也达到了保持社会生态平衡的目的,进一步为修复生态环境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2.1农业防治技术

这项技术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栽培技术和管理技术等的综合运用,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提升农作物自身的抗病能力,从而减轻各种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来说常用的举措就是立足当地实际条件,进行合理轮作,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做好精细整地以及田园的清理工作,由于很多病原菌和害虫都会在土壤中越冬,合理的冬耕就可以将它们的越冬场所破坏,减少病虫源;最后就是合理灌溉,科学施肥,这不仅仅关系到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同样也关系到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尤其要注意的是,灌溉和施肥,必须严格按照农作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实际需求进行,并非越多越好。通常情况下,如果过于注重施用氮肥的话,很容易加剧病虫害的发生,如果能够科学配施磷肥和钾肥的话,尤其是钾肥,农作物自身的抗病性能会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提升。

2.2利用植物检疫手段降低病虫害侵扰

植物检疫手段是病虫害防治技术中特殊性较高的一类,我国农作物种植技术与种子处理技术的更新,使得农作物品种日益优化,但病虫害也会随之发生变异,这就使得农业种植中进行病虫害防治的难度不断加大。正是基于此,我国规定要对农作物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以保证农作物产品的安全性,在农业种植中必须采取检疫手段防治的病虫害。此类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危害较大且很容易给农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其传播是通过人进行的,而日常的防治措施对这类虫害的效用不大。在各国间贸易流通不断加速的当今,农作物的植物检疫技术可以算是我国降低境外病虫害对我国种植的农作物造成侵害的重要手段。

2.3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是我国农作物种植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之一,它应用见效很快且可用的农作物范围广,不过由于化学药物对人畜都有一定的毒性,极易引发中毒事件,同时过量使用化学手段也会对农村土壤与水质造成污染,使得农作物种植的环境恶化,这对农作物生长非常不利,也不符合当前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的方向。而且虫害往往具有变异性,长期使用一种农药的结果会是病虫害产生抗药性而大量繁殖对农作物进行侵害,在利用化学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综合考虑农作物生长需要与病虫害的产生规律,只有在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前提下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才能使农业种植更加安全、高效。

2.4生物防治技术

这就是充分发挥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因素的作用,主要就是动物、真菌以及病毒等。在自然界中,以虫治虫往往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是天敌的原理;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就是充分发挥真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在害虫防治方面的积极效用,如青虫菌等制剂。

2.5物理机械防治技术

物理机械防治技术具体来说就是依托一些人工的方法或者是通过对某些器械的运用来达成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常用的主要就是人工捕杀、灯光的诱杀以及温度灭虫等。所谓的人工诱杀就是在危害严重的时间,用人工的方式进行集中捕杀;而灯光诱杀,具体来说就是在田间安装黑光灯,很多害虫会表现出趋光性,因此通过灯光,就可以做好对害虫的诱杀。温度杀虫就是通过对种子的处理和浸泡,能够有效防止带菌种子的危害。

3结语

总之,农作物种植业中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非常普遍,要根据当前农业发展需要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多种新型病虫害防治技术结合应用来保证农作物种植的效果,希望在农业技术发展的进程中,我国农业也会随之不断发展,为全国人民提供更加安全、满意的农产品。

参考文献

[1]杨丽琼.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浅析[J].南方农业,2016,10(15):66+68.

[2]葛曼,路海英.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24):93-94.

[3]时玉强.浅析农作物种植、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5):121.

论文作者:王尚斌, 郭中友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浅析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_王尚斌, 郭中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