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森林防火长效预测预防技术的构建论文_王延民

基层森林防火长效预测预防技术的构建论文_王延民

王延民

漠河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办公室

摘要: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避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提高森林防火能力是目前防火工作中重点内容。通过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和管控体系,运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来提升预防预测森林火灾的能力,在火灾发生之前就消除一切风险因素,并从日常的防火预防实际工作中出发,制定科学的巡查检查机制,加强预警和监察的工作力度,通过建设隔离工程在内的多种防范火灾的工程体系,切实提高防火能力。

关键词:森林防火;长效机制;预防预测;隔离工程

引言:

森林火灾的发生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引发空气环境污染,给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林业管理部门在建立健全防火应急处置机制的同时,更要完善预防和防范火灾的处置预案,不要等到火灾发生以后才想办法去补救,而要在火灾发生之前及时发现火灾风险因素所在,并通过一系列举措和工程体系的建设来排除这些因素,全面掌控林区环境条件状况,提高预防预测能力。

一、多渠道构建森林火灾预测预防网络

1、加强林区火源管理

森林火灾的发生原因关键在于火源,如果能够将可能引发火源出现的问题加以严格管控,那么出现火灾的几率就会大大下降,也可以彻底消除一切火灾隐患。所以火源的科学管理和控制是现阶段防火工作的关键部分,各级林业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火源的防范和控制。在具体的管控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结合过往发生的火灾,来重点分析火源的成因和具体的影响因素,通常引发火灾的原因大多都来自于人为因素。很多林区已经建设成为旅游度假场所,部分游客不遵守林区规定,随意使用明火或者将烟头乱丢,这些不文明或者不经意的行为都可能引发火源出现,造成严重的火灾隐患。此外,靠近林区的聚居区和村落在日常生火做饭过程中也可以诱发火灾。

2、防火工作要大力采用高新科技

在当今火灾防控高科技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积极融入和采用更多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来提高防火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林区涵盖的面积非常庞大,仅仅依靠传统的巡查模式是很难及时发现火灾隐患的,此时就可以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手段,通过布设在林区范围内不同要点方位的监测设备,在办公室内就可以监控林区的所有区域情况,就可以及时发现火源隐患。工作人员依靠这套监控系统,在配备火情信息处理平台和控制系统,就可以实时获取林区内部和其周边区域中的环境状况,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防控效果。因此在防火工作中要积极采用各类高科技的技术方法,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设立森林防火预警阶梯人员交流站

森林防火预警阶梯人员交流站是指在森林火灾的多发区设置多个检测站,派遣森林防火专家亲临现场对林区的分布规律和起火源进行系统研究,并将各检测站检测结果分类汇总,得到阶段性的火灾检测报告,以指导森林消防工作的有序展开。

二、形成多样的隔离工程

1、物理隔离

第一,地面道路防火工程。地面道路防火工程包括修建防火道路开设防火线和防火沟,有计划地逐年修筑防火道路。防火道路的修建要同交通部门联合起来重点修建闭塞林区、火灾常发区和边境地区。要与林区的生产建设结合起来使之既能作为防火道路,同时又能作为开发林区的道路。防火道路应疏密有度,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林区长效发展,又能够满足防火扑救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和运送物质需求。在易发生森林火灾处用水泥建立适当的防火池,注意防火池的设计风格要与当地的林区分布相融合。在汛期时,防火池可以蓄水养鱼,也可以用于林区养护、农耕区浇灌等。当处于干旱期时,可从山坡或山脚引水,以应对干旱期扑火需要,另外,还可用于解决山高坡陡、水源缺乏等问题。

2、采用生物防火林

生物防火林被称为成本最低的森林消防办法,因此,应加大重火灾区的绿色防火投资。在重火灾地段选择萌芽能力强,技条茂密,庄长迅速,郁闭快,适合当地生长的常绿阔叶树等耐火树种,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加快对已造人工林地改造大力提倡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利用植物或树种的不同燃烧性,以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进行布局从而减少树林的燃烧程度,降低森林火灾损失。采用合理抚育措施减少林内阳性杂草及枯枝分布降低树木的燃烧性。采用合理混交的林分,对易燃林木采取包围式或分离式林分,提高林区生产力的同时,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的抗火能力。另外,要扩大林业团队中植物学研究人员和林木培植技术型人才比例,提高森林防护工作者的整体预测分析能力,为构建小生态环与大生态体结合机制打下基础。

3、黑色防火工程

黑色防火工程即计划烧除工程。为了防止森林火灾,每3~5年,即可选择适宜的森林、在合适的时间、地形和气候条件下,以低强度火烧除林缘、林内部分可燃物,减少可燃物载量,降低森林火险从而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采用黑色防火工程来减少森林火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它以计划烧除来替代森林火灾转被动防火为主动预防。另外,可以利用黑色防火工程的资源,在有必要采取黑色防火方式的林区,建立合理的能源回收利用设施,以提高森林资源的阶梯式利用效率。

三、优化森林防火工作相关的基础设施

森林防火预测预防是一项专业性强、任务艰巨的工作,要想切实保障森林安全,提高防火工作成效,除了建立一支有着丰富防火工作经验的林业工作队伍外,还要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以辅助防火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基层林区来说,本身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缺乏,这就要求上级部门适当增加财政支持,以推动基层森林防火工作向机械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例如,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的形式,基层林业部门采购一批信息化监控设备,安装在林区内的多处位置,用来监测林内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同时,利用计算机综合这些信息,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率,以便于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

结语:

基层森林防火是整个中国森林防护系统的关键,基层森林防护应采取综合森林防火对策,以组建严密的预防网络为基点,根据地方特点建立适宜本地的长效森林防火工程,配备完备的基础设施从而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森林防火道路,为构建森林防火“节点”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松爱.在民间护林组织中筑起第一道森林“防火墙”——江西省浮梁县林改后基层森林防火工作重心随机转换浅析[C]//中国林业学术大会.2014.

[2]王元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长效机制[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8(1):10-13.

[3]闫晓燕,刘树森,吴志显.牡丹江森工林区基层森林防火调度工作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4):91-92.

论文作者:王延民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  ;  ;  ;  ;  ;  ;  ;  

基层森林防火长效预测预防技术的构建论文_王延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