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图书馆学教育现状及社会需求调查_图书馆论文

中国大陆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现状及社会需求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中国大陆论文,现状及论文,需求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G250

截至2008年12月,中国大陆共有50所高等院校和机构开展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本科(学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的层次齐全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体系。本课题组自2008年8月至12月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生情况、教学条件、招生与就业、社会评价、社会需求、继续教育与短期培训等多个方面,对中国大陆全部50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进行了全面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50份,回收了49份①,有效调查问卷49份,回收率和有效率达98%。调查表明,包括继续教育和短期培训在内的中国大陆图书馆学教育,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停滞之后,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1 图书馆学专业设置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图书馆事业的高速发展,图书馆学专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层次不断提升。截至2008年12月,共有50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图书馆学教育,其中有29个本科专业、42个硕士授权单位、8个博士授权单位、5个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表1)。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7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省/市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省/市重点学科6个,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名牌专业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1.1 本科专业设置

近年来,图书馆学本科专业教育总体发展趋势稳中有升。截至2008年12月,图书馆学本科专业共有29个,比2003年增加了3个[1]79。其中,长春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档案与电子政务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科学学院等6个院系均是在2000年以后新开设图书馆学本科专业。这些院系图书馆学专业的开设,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对图书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必然反应,它表明图书馆学本科专业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29个本科专业中,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等4所大学所开设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其中设有图书馆学方向。浙江大学在2004年把专业名称改为了信息资源管理。这些学校都开设有多门图书馆学核心课程,因此在本次调查中仍把它们统计在内。

从地理分布来看(图1),29个图书馆学本科专业分布在中国大陆19个省、3个直辖市和1个自治区,海南、青海、宁夏、广西、西藏和新疆等6个边远省份(自治区),以及江西、上海尚未设有图书馆学本科教学点。如果把中国粗略划分为8个地区② 的话,平均每个地区约有3.6个图书馆学本科专业。低于平均数的地区有北京、西北和华南地区,与平均数大约相等的地区有东北、中南和西南地区,高于平均数的地区有华北和华东地区。与2003年的调查结果[1]78一样,中国图书馆学本科专业地理分布仍然较不均衡,具有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的整体特点。

1.2 硕士点设置

截至2008年12月,中国大陆的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共有42个。中国图书馆学硕士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图书馆学专业硕士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热点”,并且正在成为中国大陆图书馆学教育的主流方向。中国大陆的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共有42个,比本科专业多13个。其中,15所新开设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的高校和图书馆,过去并未开办过图书馆学本科专业,并有一些停办了图书馆学本科专业的学校,却保留了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这些情况表明中国图书馆学人才需求层次正在不断上升。

其二,2008年的硕士点数量比2003年增加了一倍,其中超过半数的硕士点(27个)是在2000年以后设立的,平均每年约增加4个。这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对图书馆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相适应的。

其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等信息机构新开设了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截至2008年12月,中国大陆共有9所图书馆等信息机构开设了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占全部硕士点数量的21.4%,超过1/5。可以预测,图书馆等信息机构参与图书馆学硕士教育正在成为中国大陆图书馆学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其四,图书馆学硕士点在地理分布上不均衡,具有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的整体特点。从地理分布来看,尚有8个边远省份(自治区)以及江西省未有设立图书馆学硕士点;平均每个地区约有5.3个图书馆学硕士点,硕士点最多的华东地区是硕士点最少的华南和西南地区的4倍。相对而言,华南、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图书馆学硕士点在地理分布上比较少,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图1)。

图1 中国图书馆学本科专业与硕士点地理分布

1.3 博士点设置

截至2008年12月,中国大陆的图书馆学专业博士点仅有8个。相对于图书馆学本科与硕士教育,博士教育发展缓慢,地理分布不均。自1977年我国恢复图书馆学本科专业招生,1978年恢复图书馆学专业硕士招生以后,1990年才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图书馆学专业博士点,其后在1992年增加到3个,2003年增加到6个,2006年增加到8个,至今没有再增加。而且,我国图书馆学专业博士点实际上只分布在长春、北京、天津、武汉、南京、上海、广州等7个大城市,在地理上构成了“五边形”格局(图2)。其发展速度之缓慢,分布之不均,数量之稀少,在中国大陆250多个学科专业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甚至落后于台湾省。这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非常不协调,与图书馆事业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不相称[2]54。

图2 中国图书馆学博士点地理分布

1.4 博士后流动站设置

随着中国图书馆学博士点设置的突破发展,2002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5个单位先后建立起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专业合并的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是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在经历了80多年的发展以后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不仅标志着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在进入21世纪以后取得了重大的进步,而且标志着我国已经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已经具备了向一流学科层面发展的基础[3]73。

2 图书馆学继续教育与短期培训

据调查,中国大陆49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中共有32所机构开设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占总数的65.3%。其中,有4所开设了高中起点的图书馆学专科教育;有10所开设了专科起点的图书馆学本科教育;有14所开设了硕士课程班,在学人数有70人;有2所开设了高校教师专业硕士班;此外还有2所开设了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这表明: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过快发展之后,我国图书馆学继续教育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仍然是图书馆学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与全日制教育比较,短期培训具有灵活性高、适应面广、市场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可把图书馆学专业短期培训看做是图书馆学全日制教育的必要补充。截至2008年12月,共有13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开办了31次图书馆学专业短期培训班,培训人数多达2485人。这些培训班的培训方式多种多样,有中外图书馆员一起参加的国际高级培训班,有为图书馆馆长开设的管理培训班,有为边远地区或基层图书馆员专门开设的业务培训班,有为在职图书馆馆员更新专业知识、介绍图书馆前沿技术的“充电”培训班,还有受教育部委托专为图书馆学青年骨干教师举办的信息素养高级培训班等。这些培训班的班次之多、人数之众,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图书馆学专业短期培训在当前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也是图书馆学专业教育需要重视的一个发展方向。

3 图书馆学课程建设

近年来,图书馆学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截至2008年12月,图书馆学专业已有“目录学概论”、“图书馆学概论”、“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服务与用户”、“信息资源建设”等5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应用”等1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信息检索”课程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

2003年4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湘潭大学召开的第二次工作会议上确定了以下7门图书馆学本科核心课程:图书馆学基础、信息组织、信息描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存储与检索、数字图书馆、目录学概论[4]。根据21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所提供的《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来看,虽然这些机构所开设的课程在名称上存在一些差异,但是仍然可以从中分析出这21所机构开设以上7门图书馆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情况(表2)。

其一,图书馆学专业核心课程基本稳定。提供完整数据的21个院系基本上都开设了上述7门核心课程,其中有13所机构开设了全部7门、7所机构开设了6门、1所机构开设了5门上述核心课程或类似课程。这说明目前图书馆学教育机构都十分重视图书馆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重视培养具备图书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专门人才。因此,可以说,目前中国大陆图书馆学本科专业教育的本质特性基本稳定。

其二,图书馆学专业核心课程稳中有变。从表2可见,21所机构共开设了139门次的核心课程或类似课程,其中名称与7门核心课程完全一致的有63门次,这表明图书馆学核心课程设置基本符合图书馆学人才培养目标。名称不同但内容近似的有53门次,这表明原来的7门核心课程的部分名称已经不太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更改名称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名称不同并且由两门或几门课程组合而成类似课程的有23门次,这表明原来的7门核心课程中的部分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时代图书馆事业的新要求,需要增加信息技术等新课程,以充实课程体系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4 图书馆学师生情况

从表3看出,49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共有图书馆学专业教师653人,平均每所机构约有教师13人。与2003年的统计数据相比,图书馆学教育机构的数量增加了,但平均每所机构的教师人数却减少了2.4人[5]56。

图书馆学专业教师中男性偏多,有374人,占57.3%;女性279人,仅占42.7%。这与2003年男性教师占六成、女性教师占四成的统计数据[5]56比较,虽然男女比例已略有平衡,但仍然呈现“阳盛阴衰”的局面。

在653位图书馆学教师中,专职教师517人,占全部教师总人数的79.1%;兼职教师136人,占20.9%。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学教育机构聘请在图书馆实践最前沿工作的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或兼职教师,这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给图书馆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级职称的教师457人,占全部教师总人数的70%。其中,教授215人,占全部教师总人数的32.9%,平均每所机构约有教授4人;副教授242人,占37.1%;讲师171人,占26.2%;助教25人,占3.8%。这表明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师的整体职称层次比2003年有所提高[5]57。

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38.4%,拥有硕士学位的占41.0%,拥有学士学位的占19.6%,其他学历的占1%。显然,与2003年的情况相比,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师的学历水平已有显著提高,尤其是拥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增幅接近3倍[5]57,占全体教师的四成。这与我国近年来大学教师学历(学位)结构层次不断提高的整体情况是相符合的,说明了目前我国图书馆学院系教师学历(学位)结构的层次已提升到中上水平。

在图书馆学专业教师当中,现有文科资深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6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4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可见,图书馆学专业教师中已经有一批具有广泛学术影响的杰出学科带头人。

目前,我国47所③ 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共有图书馆学专业在校学生4955人,包括全日制学生4611人,占全部学生总数的93%;非全日制学生347人,仅占全部学生总数的7%。平均每所机构约有学生105人。其中,28所④ 图书馆学本科教育机构共有在校本科生3612人⑤,占全部学生人数的78.3%,平均每所机构约有129人;42所图书馆学硕士教育机构共有在校硕士生883人,占全部学生人数的19.2%,平均每所机构约有21人;8所图书馆学博士教育机构共有在校博士生116人,占全部学生人数的2.5%,平均每所机构约有15人。可以看出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主体仍然是本科教育。

从数量上看,开设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机构从2003年的22所增加到2008年的50所,但平均每所机构的学生数量却从2003年的164人[5]59减少到2008年的105人。如果单从数字来看的话,学生人数似乎是减少了,但实际上减少的是非全日制学生的人数,而全日制学生的人数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这是因为硕士研究生课程班人数的大幅减少。但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整体规模仍然偏小,有待继续扩大,否则难以满足我国图书馆事业高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5 图书馆学教学条件

近十年来,图书馆学专业的教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为图书馆学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据调查,自2004年以来,38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共编写教材222种,27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共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数量229种,为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文献和阅读材料,充分满足了图书馆学教学的需要。

在本次调查的49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中,共有48所机构建有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学生可在这些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有41所机构配备有专门的图书馆学实验室,教学实验室配有学生机,可直接访问因特网。有43所机构建设了图书馆学实习基地,其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为图书馆学专业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实践教学条件。有40所机构已经建设了图书馆学网络教学资源,有38所机构目前已经应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活动,有35所机构目前已经应用网络教学,学生可利用这些网络课程资源,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课程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6 图书馆学招生与就业

一般来说,本科生的填报志愿情况和就业去向情况是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温度计”和图书馆学人才市场需求的“风向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有些图书馆学教育机构没有统计和保留有关本科生招生志愿和就业情况的完整数据,仅能根据这次调查收集到的有效数据分析我国图书馆学本科生招生与就业的大致情况。

6.1 招生情况

在全国29所图书馆学本科专业教育机构中,2005—2008四个年级共录取本科生3530人,但提供有效招生数据的仅有2627人⑥。在2627人当中,填报志愿为图书馆学专业的有1910人,占72.7%;其中,填报了第一志愿的有641人,占24.4%;其他志愿的有1269人,占48.3%;未填报图书馆学专业志愿的有717人,占27.3%(图3)。

图3 图书馆学本科生招生情况

其一,与1999—2002四个年级比较,填报志愿(包括第一和其他志愿)的比例增加了,未填报志愿的比例减少了[3]68。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图书馆学本科专业受欢迎的程度提高了。过去社会上普遍存在图书馆学专业招生不景气的偏见,但是图3的统计数据表明:图书馆学专业不仅不是冷门专业,而且还属于比较热门的专业。

其二,填报了图书馆学专业志愿的本科生数量达到图书馆学本科生招生总量的72.7%,这客观地证明了大部分考生乐意报读图书馆学专业,图书馆学专业受社会欢迎的程度较高。其中,填报第一志愿占总招生数量的24.4%,即有近1/4的考生把图书馆学作为他们的理想专业,这表明图书馆学专业对于考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填报其他志愿(第一之后志愿)占总招生数量的48.3%,这说明有近半数的考生虽然没有把图书馆学专业当作其首选志愿,但是他们在填报了其他更热门的专业志愿以后,仍然将图书馆学专业作为一种选择,也就是说,图书馆学专业是考生较理想的专业之一。

其三,虽然未填报图书馆学专业志愿的本科生(717人)占总招生数量的27.3%,但是,鉴于我国的图书馆学本科专业大多设在省市以上的重点大学,招生分数线高,生源质量高,相对于其他较冷门的专业来说,这种情况基本上可以忽略。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不能动摇图书馆学专业属于较热门专业的客观现实和基本结论。

6.2 就业情况

据调查,2003—2008年本科毕业生人数共有3894人,其中提供有效毕业数据的毕业生3112人⑦。为了调查和统计的方便,本课题组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大致分为7类:图书馆等信息机构122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9.5%;图书馆学教育机构69人,占2.2%;信息生产与供应机构⑧ 310人,占10.0%;事业单位与政府机构258人,占8.3%;其他行业⑨ 430人,占13.8%;继续深造676人,占21.7%;自谋、自由职业140人,占4.5%。与2002年的就业情况相比,到图书馆等信息机构、事业单位与政府机构就业,以及继续深造的毕业生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到其他行业就业的毕业生的比例却减少了[3]71。在2003—2008年间的毕业生3112人当中,就业率高达95.5%。

总的来看,当前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图书馆工作“魅力”依然。在所统计的全部毕业生中有近四成(39.5%)就业于图书馆等信息机构,这说明图书馆工作对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仍然是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去向。

其二,其他图书馆学专业对口单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里的其他图书馆学专业对口单位包括图书馆学教育机构、信息生产与供应机构和事业单位与政府机构。在提供数据的全部毕业生中有20.5%就业于这些单位。对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而言,信息生产与供应机构既是商业机构,又是专业比较对口单位,因此较具吸引力,占总数的10%。有8.3%的毕业生选择就业于事业单位与政府机构,这说明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也能胜任事业单位与政府机构的工作。仅有2.2%的毕业生就业于图书馆学教育机构,但这并不说明图书馆学教育机构缺乏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实行定编定岗,人才需求量有限,需求层次也较高。

其三,继续深造是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的重要选择。在提供数据的全部毕业生中有21.7%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考硕、考博、留学),在全部就业去向中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图书馆等信息机构。这是近年来中国大陆高等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的反映。

其四,其他行业是图书馆学本科毕业生的第三选择。在提供数据的全部毕业生中,有13.8%的毕业生流向其他行业,其数量和比例仅排在图书馆等信息机构和继续深造之后。这说明其他行业对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也说明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广的就业面。

7 图书馆学社会评价与社会需求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图书馆事业的高速发展,图书馆学教育的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7.1 图书馆学对社会的贡献

在本次调查中,共有18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提供了190位近年来杰出毕业生的数据。在这190位图书馆学专业杰出毕业生当中,共有108位担任省市级各类图书馆馆长和副馆长的职务,有19位担任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机构的院长、系主任或学科带头人,有19位担任信息生产与供应机构的负责人,有30位担任事业单位与政府机构中的厅局级以上职务,有14位在上述行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担任负责人。

省市级各类图书馆、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机构,以及信息生产与供应产业等均可视作图书馆学专业直接对口的行业。就是说,在全部190位杰出毕业生当中,共有146人在图书馆学专业直接对口专业担任领导职务,占76.8%,这表明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教育事业,乃至信息产业都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

7.2 图书馆事业与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7.2.1 图书馆事业的人才需求

1998年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和教育部启动了“中国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CALIS)”项目,建立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知、共建、共享体系。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的地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普遍重视。在经费预算上,高等学校图书馆的经费预算出现了普遍增长的大好局面。在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建设上,高校图书馆以数百万元的巨资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在馆舍建设上,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纷纷扩建馆舍;一些高校,如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市委党校等相继建设了新的图书馆馆舍。同时,中国国家图书馆亦启动了“数字图书馆”项目并已投资约2000万元从事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上海图书馆在新馆落成以后经过与上海市科技情报所合并,在行政地位上已上升为隶属市委宣传部的“厅局级”单位,在年经费预算上已达到了1.2亿元,并启动了“数字图书馆”项目的建设。深圳市投资8亿元建设的现代化深圳图书馆业已落成并投入使用,由深圳图书馆自行开发的ILAS II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在2000年已突破1000个图书馆用户[6]。南京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等一批公共图书馆正在建设新的馆舍。总之,公共图书馆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低谷”之后正在高速发展。

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高速发展相伴的,必然是图书馆学专业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2007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799所[7]。据教育部网站的统计数据,2007年全国有大专院校1867所[8],即有1867所大专院校图书馆。除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两种类型以外,还有科技与专业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医院图书馆和企业图书馆等类型。因此,全国各类各级图书馆的总数应该不少于5000所。在本次调查中,2006—2008年共有21所图书馆学本科教育机构提供了毕业生人数,2008年703人,2007年809人,2006年701人。由此可估算平均每年每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约有毕业生35人。如果按照目前我国有29所图书馆学本科教育机构来计算的话,全国每年大约总共只有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1015人。假设全国每个图书馆每两年才聘用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1人的话,这个毕业生人数仍然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图书馆事业对专业人才的基本需求。

7.2.2 社会需求

由于到各高校招聘毕业生的单位大多没有注明招聘的人数,故本次调查的是到校招聘毕业生的单位数量。鉴于2003—2008年每年都仅有部分图书馆学本科专业教育机构提供了有效完整的招聘数据,本课题组通过对这些有效招聘数据的统计分析,说明近年来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才需求的大致情况(表4、表5)。

从以上招聘数据可见,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供不应求。虽然从表5的数字来看,就业人数基本上略多于招聘数量,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表格中的招聘数量指的是到校招聘的单位数量。因此,如果假设平均每个招聘单位的招聘人数都多于1.5人的话,那么这些招聘人数就会多于就业人数。这就表明:目前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数量未能满足图书馆等信息机构、信息生产与供应产业、事业单位与政府机构,以及其他行业的人才需求。

其二,图书馆学专业对口单位人才需求比重很大。为了统计分析的方便,本课题组把图书馆等信息机构、图书馆学教育机构、信息生产与供应机构和事业单位与政府机构等算作图书馆学专业对口单位。据调查,2003—2008年共有1078所图书馆学专业对口单位到校招聘图书馆学本科毕业生,占招聘单位总数的78.3%。可见,这些单位对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需求量比较大,而且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其三,其他行业对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容忽视。据调查,2003—2008年共有299所其他行业的单位到校招聘图书馆学本科毕业生,占招聘单位总数的21.7%。这一方面说明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所培养出的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具有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特点,有较广的就业面;另一方面也说明具备信息组织能力、检索能力,以及信息管理能力的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在其他行业也是比较受欢迎的。

8 结论

综观近十年来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当前现状,笔者认为,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回落与调整之后,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图书馆学学科建设成就比较突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获得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图书馆学专业被列入国家重点学科,黑龙江大学等10所大学的图书馆学专业被列入省/市重点学科,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点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其二,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各层次发展速度和地理分布不均。本科教育稳中有升,硕士教育突飞猛进,博士教育发展缓慢。并且,这三个层次的专业教育地理分布都具有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的整体特点。

其三,图书馆学继续教育与短期培训的市场需求不可忽视。目前共有32所机构开设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13所机构开办了31次图书馆学专业短期培训班,培训人数多达2485人。因此,应把继续教育与短期培训看做是图书馆学专业全日制教育的必要补充形式。

其四,图书馆学专业的师资素质明显提高。在实现了教师队伍年轻化之后,目前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部教师总人数的70%,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接近全部教师总人数的四成。同时,在图书馆实践最前沿工作的兼职教师给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五,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的招生与就业情况良好。填报了图书馆学专业志愿(包括第一志愿和其他志愿)的本科生人数超过了本科生招生总量的七成,有近四成毕业生就业于图书馆等信息机构,2003—2008年间图书馆学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5%。

其六,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社会需求较大。29所图书馆学本科教育机构每年1000多位的毕业生无法满足全国超过5000所各类各级图书馆对专业人才的基本需求,同时也无法满足信息生产与供应产业、事业单位与政府机构,以及其他行业的人才需求。

(致谢 衷心感谢参与本次调查的49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的各位老师!感谢中山大学图书馆于沛、资讯管理系硕士研究生袁晓波参与了本课题的调查与统计工作!)

收稿日期:2009-04-02;修回时间:2009-04-28

注释:

① 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未寄回调查表。

② 根据一般的地理区划,将中国大陆图书馆学专业设置的地理分布粗略地划分为以下8个地理区域:北京、华北地区(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华东地区(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安徽)、华中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③ 在中国大陆50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中,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没有寄回调查表,华东师范大学和兰州大学现在没有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因此仅调查到47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的学生人数。

④ 中国大陆图书馆学本科教育机构共有29所,但兰州大学近年没有招生。

⑤ 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实行大类招生,因此一、二年级未分专业。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于2006年开始招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科学学院于2007年开始招生。

⑥ 2005级17个机构提供了644人、2006级15个机构提供了543人、2007级21个机构提供了746人、2008级17个机构提供了694人的有效招生数据。

⑦ 2008年17个机构提供了565人、2007年15个机构提供了605人、2006年15个机构提供了546人、2005年12个机构提供了454人、2004年13个机构提供了506人、2003年12个机构提供了438人的有效就业数据。

⑧ 信息生产与供应产业是指生产与供应信息的商业公司和机构,如出版机构、数据库公司、信息服务机构等。

⑨ 调查中的其他行业是特指图书馆等信息机构、图书馆学教育机构、信息生产与供应产业、事业单位与政府机构以外的其他所有行业。

标签:;  ;  ;  ;  ;  

中国大陆图书馆学教育现状及社会需求调查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