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为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BIM技术,可以避免工程造价数据不精确和滞后性问题。而且利用BIM技术可以对工程造价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应用C/S以及B/S网络构架技术搭建造价的BIM框架模型,能更加直观地观察工程造价管理过程,更全面地获取信息以及处理信息。而运用大数据技术,能有效地弥补BIM技术在获取市场价格和竞争对手信息不足等方面的缺陷,更加精确、便捷地收集和处理信息,从而提升工程造价管理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BIM;工程造价管理
引言
我国的造价管理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不断推广,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带领下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层出不穷,这进一步提升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在发展过程中,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逐渐成型并得到推广应用。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企业的资源管理、生产运营、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新一代协同办公模式更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1 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是一种信息发展下的产物,在现代化云时代科技的发展下,大数据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数据信息是社会运转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效的数据传送和庞大的数据信息量如果得到有效利用势必会对各领域都有很好的启发和促进作用,在这种环境下,信息数据成为各企业竞争力的一种体现。如何在庞大、复杂的各种数据中,快速的搜集到有用的信息资源,就是大数据技术的一种体现。大数据所具有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利用,相比于科技发展下的其他信息技术,大数据更具有快速、准确、廉价等优势,从各方面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果。大数据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能够对庞大的数据资源进行挖掘和分析,对毫无交集的多种数据,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和碰撞,从而得到工程造价人员所需要的数据资源。在云计算的创新发展下,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应用逐渐被开发,大数据对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不仅仅是技术方面,还是一种科技化的全新方法,在第一时间利用有效资源为决策行为提供数据参考与分析。
2 工程造价大数据的主要特征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工程造价大数据主要有以下显著特征:1)在收集工程造价数据时使用的方法分为多个不同的主体和层级。利用这些主体和层级收集信息数据,能得到非常全面的工程造价大数据,并可以建立信息数据库。在工程造价大数据库中,主要以企业为主体。但是从大数据库构建主体的细节划分来看,也可以划分为多个不同的主体和层级,首先从工程项目单位,然后到企业,再到工程集团。2)工程造价数据的价值具有多个不同的层次,具体需要根据数据来源、准确性以及相关性进行评判,企业或工程集团提供的近期数据,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3)工程造价大数据在更新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利用传统模式收集的工程造价信息数据非常稳定,如果在处理工程造价数据时,制定了特定的标准规范,需要对这些工程造价数据进行更新,才能提高造价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因此,必须对工程造价大数据库中的市场信息、竞争对手信息有选择性地更新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大数据中的应用措施
3.1 建立工程造价预测模型,提高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大数据的相关关系分析法更准确、更快,而且不易受偏见的影响,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复杂的机器分析能为我们预测工程的造价,并控制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根据工程造价的以往数据,建立工程造价的动态预测模型,对一些典型标准工程的造价进行动态建模,把即将编制的可研估算及初设概算的工程与模型对比,找出雷同的部分,重算变化的部分,根据工程实际修改影响工程造价的各因素,以变电站为例,同类型的变电站多因为地点的不同而导致征地等其他费用及地下费用的变化,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出雷同部分,对不同部分进行调整价格,进而提高可研估算及初设概算的准确率。同时根据以往编制可研估算及初设概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形成差错库,依据差错库,避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提高编制成功率。
3.2 树立大数据思维,提高人才培养力度
现代化网络科技下,信息数据已经成为时代的一种体现,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如果想做好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紧跟当前时代发展,多关注、多学习、多应用大数据技术,比如: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等。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大数据对工程造价所带来的改变,从传统的造价转变为现代化信息造价技术。相关单位和专业咨询单位应该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不断学习大数据技术,优化学校高层次人才的选择,完善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3.3 分析工程实施及生产运行中的数据
工程具体实施中及生产运行中的数据反映了工程的实际,对以后的工程造价管理具有重要的反馈指导意义,这些数据有的能体现因果关系,有的则体现具有统计意义。例如有些工程方案的选择导致实施中工期拖延、施工难度增加,间接导致了工程造价的提高,有些设备在运行中因为质量经常需要检修,导致运维成本加大,此类工程的数据都应纳入工程造价的前期管理,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反馈,经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采用某工程施工方案导致造价提高,采用某型号的设备导致维修运营成本加大,无需花费气力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我们就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再进行同类工程的可研估算及初设概算中,应有意识替代导致工程造价提高的方案,不采用运维成本大的设备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工程的全寿命周期造价。这样工程方案的选择及设备选型完全让客观的数据说话,避免了人为的决策,数据不会骗人,但人的主观经验容易犯错误,直觉的判断将被迫让位与精确的数据分析。
3.4 施工阶段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成本,这样才能扩大企业的施工效益。因此,可以利用BIM模型精确地模拟实际施工情况,同时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及时变更工程设计,把确定使用的工程技术和成本记录下来。同时,通过运用造价大数据技术,全面掌控市场价格变动信息,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方案,确保工程建设材料的成本得到控制。此外,在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风险管控机制,避免风险因素产生的影响。
3.5 工程结算阶段
工程结算阶段则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总结阶段。①在已经完成工程进度款的前提下,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质量问题、工程变更等事件而导致的造价遗留问题进行处理,并按照合同规定完成工程结算,再根据企业管理制度等落实相关的总结工作;②对本工程所涉及的造假数据进行整理;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本工程在造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处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导致利润提高或降低的原因。同时,对本工程造价管理进行横纵向比较,以对其中存在的工程造价管理规律进行明确,并形成文字资料。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设工程施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合理应用大数据和BIM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为施工单位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世强,肖虎. 大数据环境下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271~272.
[2]赵文武,曾绍武,赵钦,等. BIM技术在铁路信号设备数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铁道标准设计,2017,61(1):127~133.
论文作者:白晶晶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数据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技术论文; 造价论文; 信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