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穿越碎石坡积体进洞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陈靖楷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六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以集安至通辽高速公路高台子隧道穿越碎石坡积体洞口工程为例,从实施方案论证,混凝土套拱施作,跟管钻进工艺,暗洞开挖方法,明洞及二衬施作,重点及难点分析,主要施工技术应用,论述了隧道穿越碎石坡积体进洞施工关键技术,对类似工程有鉴借、参考意义。

关键词:隧道进洞松散坡积体方案论证;施工技术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新建高速公路隧道日益增多,受线位和山区地形、地质限制,隧道进洞往往会遇到危岩落石、岩堆、滑坡、顺层、偏压、浅埋、软弱围岩、陡坡进洞等问题[1] 。隧道洞口历来就是施工的难点,尤其是洞口遇碎石坡积体时,施工难、进洞难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进洞时如方法不当,可能会导致边坡、老滑坡倒塌,古滑坡复活[2]。严重时引起洞口整体失稳破坏,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确定合理的进洞方案,是隧道施工首先面对的问题。目前,国内学者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对隧道进洞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文献[3]以张花高速公路刘家院子隧道为依托,对隧道坡积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明洞加抗滑桩“零开挖”进洞方案;文献[4]针对隧道洞口穿越坡积体存在的风险,提出了超前管棚支护,接长明洞,加强洞内支护等多项综合措施,并利用数值模拟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取得良好的效果。文献[5]介绍了隧道进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提出了浅埋偏压、大范围松散堆积体条件下采取坡积体注浆加固、增设混凝土挡墙、增设钢管桩基础等进洞施工技术措施,较好的解决了施工难题。新建鹤大高速集安至通辽段高台子隧道(出口),在尝试这些成熟工法的基础上,针对洞口穿越碎石坡积体存在的风险,通过方案比选,采取隧道明暗分界点前移,加长混凝土套拱、延伸管棚长度、增设钢管桩基础,对坡积体注浆加固、坡面锚喷防护等整治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碎石坡积体进洞难、施工风险大的突出问题。

1.工程概况

高台子隧道全长2792m,采用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隧道出口左、右洞口段,底部宽度80m范围内,高度20m范围内均位于崩坡累积碎石坡积体中,洞口地形坡面30~35度,坡积覆盖层厚度约6~9m。由于洞口位于山体较平缓的冲沟内,碎石堆积体顺坡呈半圆锥体,洞口段沟谷外侧地表植被发育,坡体稳定。

2016年9月11日在隧道明暗分界处开挖、清理碎石,准备施作管棚过程中,洞口堆积碎石出现下滑,经现场进一步勘查,堆积范围覆盖洞口的四周及仰坡,成松散状,当下方扰动时,坡面碎石有表层下滑现象,为避免引起浅层失稳破坏,立即停止了开挖,见图1。

2.碎石坡积体中隧道进洞施工难点分析

1)由于隧道洞口段位于松散坡积体中,洞口开挖清理易破坏坡积体的原有平衡状态,引起洞口上方坡体滑塌,施工过程风险较大;

2)洞口段埋深浅,围岩多为未固结的松散堆积物和分化岩层,普通管棚钻进困难,塌孔、卡钻不易成孔。洞口开挖易出现边坡滑塌;

3)隧道洞顶坡面30~35°,坡面较陡,坡顶存在松散岩体,施工中易发生落石,危及洞口施工人员的安全;

4)坡积体覆盖左右两个洞口范围,松散体数量较大,清理或固结整治费用高。

3.进洞方案比较及选择

3.1原设计超前大管棚+明洞(方案1,见图2)

隧道洞口设直径108mm长管棚30m,左幅明洞(MD)长度30m,肖竹式洞门DM10m,V级围岩段衬砌类型JQ5,初支为I18a工字钢,Φ42mm超前小导管预支护,喷混凝土厚度26cm。明洞段基础进行小导管注浆加固。隧道明暗分界里程K10+752(左幅),位于碎石坡积体内,开挖坡积体存在风险。

3.3套拱+管棚+注浆小导管方案(方案3,见图4)

考虑在碎石坡积体中施作钢管桩存在不易成孔,钻进困难,且工作量较大的问题,在方案2的基础上对套拱脚垂直钢管桩支撑进行调整,拱脚支撑由Φ108mm钢管,长度8~9m,调整为Φ42mm,长度5~6m便于操作的注浆小导管,其余同方案2。

3.4方案比选结果

经过以上三种方案比选(见表1),首先应着眼方案的可靠性,同时考虑现有机械设备、施工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工期是否满足要求等方面[6],通过比较,并经过专家评估,决定采用方案3(套拱+管棚+注浆锚管)作为高台子隧道穿越碎石坡积体进洞施工方案。

4. 主要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4.1进洞施工工艺(见图5)

4.2套拱施作

C30混凝土套拱由原设计长度2m调整为6m(或9m),厚度60cm,设置里程为KK10+758~K10+752。套拱内采用I18工字钢,间距0.6m,内设单层钢筋网片。套拱基础落脚处设置宽1.1m,厚0.5m的混凝土扩大基础。基础下设置放射状小导管,注浆固结并深入碎石层。导向管采用Ф147×5mm钢管,置于套拱钢架外缘上与套拱同时施工,并按1~3°的倾角延伸,导向管由起始里程延伸至洞顶坡脚处,长度为6~9m,以防止碎石层影响管棚钻孔。在套拱钢架、钢筋网、纵向连接筋、导向管安装完成后,采用吊模板或土模支模,灌注混凝土。

4.3管棚施作

管棚施作里程部位:K10+758~K10+719(39m)考虑在碎石坡积体中使用普通钻机“钻孔送入”工艺,存在钻进困难,卡钻、塌孔等问题,钻孔改为全液压履带式钻机“跟管钻进”工艺,导管与钻机同时跟进,避免卡钻、塌孔问题,加快施作进度。

4.3.1.设计参数:

大管棚:Φ108mm,壁厚6mm,管壁按间距20cm,Φ12mm钻泄浆孔,钻孔呈梅花形布置。相邻管棚接头应错开,标准节长度6m/根,错接长度3m/根,采用丝扣套管连接。管棚环向间距40cm。仰角1~3°,设置范围120°。

跟管套管:采用DZ40高频淬火的无缝钢管,壁厚5 mm,反丝套管连接,丝扣长60 mm,每节长度1.5m。

4.3.2. 跟管钻进施工工艺:

1)钻机定位:钻机就位后,调整钻杆的仰角和水平角,将钻头对准预埋套管孔位置,经现场技术人员检查复核后方可开钻,钻孔顺序按照先钻奇数孔,后钻偶数孔,间隔跳孔作业。

2)套管钻进:钻进前应先开气泵,待压缩空气流通正常后,方可钻进,钻进时空气压力控制在0.6~1.0MPa,匀速钻进[7]。在第一节套管钻到位后,停止钻进,锁紧卡钎器,反转钻机,将套管从钻机连接套卸下,移开钻机,继续装入下根套管钻进,以此类推。当钻孔钻进到设计深度后 ,取出中心钻具,套管留在孔内。

3)管棚顶进:在套管钻进完成后,利用钻杆将高压风送入孔底,将套管内浮渣清理干净,然后用钻机旋转方式,将加工制作好的Φ108mm管棚,逐节顶入孔内并通过丝扣套管连接牢固。

4)拔出套管:当管棚按设计长度送入完毕,利用钻机液压拔出装置将之前钻入的套管拔出,以便下次再利用。将Φ108mm管棚留在钻孔内,置于设计弧形线位置,完成管棚钻孔及安装。

5)连接注浆设备:在管棚尾部安装注浆接头,连接注浆管路及注浆泵,配置浆液,开始注浆。管棚注浆采用全孔一次注浆,先注入1:1的水泥浆,注浆初压0.5~1.0Mpa,终压2.0Mpa,要求浆液扩散半径不小于0.5m。

4.4明洞及二衬施作

隧道洞顶坡面较陡,坡顶存在松散岩体,尽早施作明洞,可有效防止落石危及洞口施工人员安全,有利于边、仰坡松散堆积体稳定。在完成套拱施工后不急于进洞开挖,应尽快完成明洞段施工。当初期支护不能控制岩体变形与松弛,或初期支护无法达到稳定时,二次衬砌应紧跟,让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共同承担岩体变形与松弛带来的压力,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及结构稳定。

4.5暗洞开挖及支护

在洞口边仰坡锚喷加固、明洞、套拱及管棚施作完成后,方可进行暗洞开挖。按照“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暗洞开挖采取短台阶法开挖。通过缩短台阶长度,缩短仰拱封闭时间,采取非常规作业模式,完成松散围岩段开挖支护、衬砌等施工工序,达到控制变形、降低安全风险的目的。开挖松散体过程中需随时补强,采取超前和经向注浆方法,对松散体注浆加固。

5.0施工注意问题

1)套拱及管棚施工中,应尽可能少扰动碎石边坡,以不引起碎石滑动为原则,洞口附近靠山体边坡严禁擅自开挖清理,以免引起滑动,保持原有边坡的平衡状态。

2)考虑坡积体松散程度,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新增套拱与初支之间预留变形量32cm。当实际变形量与预留变形量相差较大时,应及时调整。

3)套拱及管棚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安全风险,施工期间,坚持领导带班制度和安全员值班制度,遇碎石不断掉块或滑动,应迅速撤出工作面施工人员。

4)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控量测,并根据量测数据及时分析、反馈、指导施工。当沉降变形速率5mm/d时,累计变形量达到10cm时应发出预警。

5)洞口段施工前应对边仰坡及地表注浆加固,采用Φ42mm,长度4~6m,间距1.0×1.0注浆小导管,铺设φ6mm,间距20×20cm钢筋网, C20喷射混凝土,厚度15cm对坡面防护,防止松散体滑落。

结语

1.套拱延长、跟管钻进、注浆固结等综合施工进洞技术,在套拱保护下进洞,避免开挖坡积体,有效的保持了原有坡体的平衡状态。该项目9月11日开工,12月底套拱及管棚施工结束,实现安全进洞,顺利通过坡积体,较好的解决了施工进洞难的问题。

2. 普通钻机“钻孔送入”工艺与“跟管钻进”工艺,工程费用比例约为1:1.65,跟管钻进费用略高。导管与钻机同时跟进,能有效避免坡积体塌孔问题。管棚施工完毕排列整齐,角度、间距均匀,形成了完整的超前支护体系,对控制沉降、抵抗变形有利,是解决碎石坡积体管棚钻进困难的有效方法。

3. 洞口段松散碎石坡积体覆盖两个洞口范围,再加陡坡危石滚落,施工中安全风险较大,施工过程中需对危石防护、注浆加固等辅助措施进一步完善。基底放射状小导管注浆加固方法简单,对施工有利,但由于加固效果存在不确定因素,注浆过程质量需加强控制。

参考文献:

[1] 韩华轩,马志富,许占良,高速铁路隧洞口工程设计技术研究[J] 石家庄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 2013年第S2期 13-17

[2] 何小波 坡积体中隧道“零”开挖进洞技术研究 [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02,工程科技Ⅱ辑.公路与水路运输

[3] 陈智慧 大断面公路隧道洞口段穿越堆积体设计 铁道标准设计 [J] 2014年12期 104-108

[4]宋志荣 公路隧道穿越浅埋偏压大范围松散堆积体进洞施工技术 铁道建筑技术 [J] 2015年02期 38-41+69

[5] 赵福善 半断面法超前周边注浆在煤层采空区治理中的应用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J] 2014年2月 63-65

[6] 欧阳天武 跟管钻进大管棚施工技术 科技视界 [J] 2016年06期 137-138

作者简介:

姓名 陈靖楷;性别 男;出生年月 1983.01.01;学历 本科;职称 工程师。

论文作者:陈靖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

标签:;  ;  ;  ;  ;  ;  ;  ;  

公路隧道穿越碎石坡积体进洞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陈靖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