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词语的中英文化内涵比较论文_陈文俊 赵焕鸽

动物词语的中英文化内涵比较论文_陈文俊 赵焕鸽

(郑州财经学院,河南省 郑州市 450000)

在人们长期的驯服和饲养动物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动物的相关生活习性,因而,关于动物类的词语和习语也不断增多。但是,各国由于气候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人们对待同一种动物的看法和态度也不尽相同,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文化内涵中所代表的意义有可能相差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与动物相关的词语和习语时,必须考虑到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更好的文化交流的目的。

(一)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人文性

动物类词语是构成英汉语言的重要材料,它们的文化内涵都具有鲜明的人文性。例如:

ass ——驴;傻瓜,蠢人

bear ——熊;粗鲁的人;笨拙的人

bee ——蜜蜂;忙碌的人

fox ——狐;狡猾的人

pig ——猪;(口)猪一般的人(指肮脏、贪吃的人);(美俚)荡妇

seal ——海豹;(美俚)(贬)黑人妇女;黑人

分析一下以上词语的语义,我们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文化现象:一是相当一部分动物类词语都打上了人文性的烙印,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二是动物类词语反映了英语民族中存在的社会矛盾。特别表现在:妇女地位低下,种族歧视明显。英语中的动物类词语在用来指女性时,一般贬义词较多。“cat”指“心地恶毒的女人”,“pig”指“荡妇”等,这些词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及对她们的鄙视。同样,在英语民族中,尤其是在美国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最为明显的是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歧视。在美国俚语中“seal”指“黑人妇女”、“黑人”。

(二)动物词语的指示意义相同,文化内涵相近或相同

汉语的“鸽子”和英语中的dove所指相同,感情色彩也完全等值,都象征着和平,我们把鸽子称之为“和平鸽”。在一些重大的庆典活动中,经常能够看到放飞鸽子的情境,代表着人类盼望世界和平的美好心愿。英汉民族对“蛇”( snake,viper) 都持有恐惧、厌恶的态度及心理,用它来象征狠毒的心肠或狠毒的人,汉语俗语有“蛇蝎之心”; 英语中的“snake”和“viper”都可用来喻指狠毒险恶的人(a wicked or ungrateful person who does harm to others)。

另外,“天鹅”(swan)都是“高贵”和“圣洁”的象征;“蜜蜂”(bee) 使人都想到“辛勤、忙碌”(as busy as a bee);狐狸是动物中最狡猾的,汉语有“狡猾的狐狸”之说,英语也有“as sly as a fox”之喻;“鹦鹉学舌”在中国耳熟能详,英语中也有相应的说法——“to parrot what others say”。这些例子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契合点。

(三)所指动物相同,但只在一种文化中有特殊的内涵

有些词语的文化内涵,随着时间的积累,本族人可以领悟、感受、联想出深藏在背后的东西,而没有相应文化背景的外族人则很难得到相关信息,只照字面理解或死译,就会给交际造成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中国人从“狼烟”一词就会想到“报警的烽火”,想到“战争”;鹤是长寿的象征,如“鹤年”、“鹤龄”、“松鹤延年”等; “凤凰”(phoenix)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百鸟之王,有“百鸟朝凤”的说法。古时,人们相信凤凰出现可以预示天下太平,所以后世多以龙比喻皇帝,凤凰比喻皇后,帝王成婚称为“龙凤呈祥”。

同样,英语中也存在许多含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动物类词语,学习英语的外族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修养,准确地把握这些词语所发出的信息,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例如:在西方文化中a bull让人联想到行为粗鲁、手脚笨拙、会惹麻烦的人,如behave 1ike a bull in a china shop;eager beaver(卖力的河狸) 比喻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但有点急躁的人;chicken指懦夫、胆小鬼;cats and dogs ——(美俚) 价值低估的股票;rain cats and dogs ——下倾盆大雨;lead a cat and dog life ——过争吵不休的生活;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泄露秘密。诸如此类的词语或习语,读者或译者只有在充分考虑到他们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时,才不至于闹出像“white elephant”之类的笑话。

(四)所指动物相同,但文化内涵不同或相反

英汉两种语言在动物的内涵上虽然存在诸多共性,但由于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历史传统等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反映在有关动物的褒贬意义上有的却相反或完全不同。最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是人们对狗和龙的态度。

在西方人的心目中,狗是人类的忠实朋友。英语中许多带有dog 的词语都含有明显的褒义。例如:“a clever dog”(聪明伶俐的小孩)、“a lucky dog”(幸运儿)。而汉语则相反,含有“狗”字的词语几乎都是贬义词甚至是侮辱性的词语。如:“落水狗”、“狗头军师”、“狗仗人势”、等。西方人在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时,对狗在汉语文化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常常困惑不解。狗在中西文化与语言的遭遇不同,其根源则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

“龙”(dragon) 在汉文化中一直是“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中国人对传说中的“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华夏民族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龙”是硕大、恐怖的古怪野兽,满嘴喷火,凶狠残暴,与“邪恶”同义,深为英语民族所厌恶,认为应予消灭。因此,在把汉语的“龙”在译成英文时必须考虑到这种不同的文化内涵。如汉语“望子成龙”绝不能译成“to expect one’s son to be a dragon”,而应译为“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同样,我们所说的亚洲四小龙不是“four small dragons of Asia”而是“four small tigers of Asia”。

另外,西方人把猫头鹰(owl)看作是智慧的象征(as wise as an owl)。而中国人则相反,认为它是厄运的征兆。例如,“夜猫子进宅”意味着厄运即将来临。“猫”(cat) 在中国人眼中是温顺乖巧的动物,如果按照汉文化习俗把这句英文“she is a perfect cat”,翻译成“她十分温顺乖巧”,那就大错特错了。英文中“cat”用来描述妇女时,是一个贬义词,专指那些爱撒谎、饶舌、恶毒的妇人。“she is a perfect cat”的原意是“她是个十足的长舌妇”。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关[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吕俊,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2.

[3]申小龙,语文的阐释[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4]喻云根张积模,英汉动物词的比较和翻译[J].外语研究,1992.

[5]吴友富,英语动物词汇用法词典[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陈文俊(1978.08-),女,河南省信阳市人,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赵焕鸽(1991.05-),女,河南省许昌市人,研究生学历,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论文作者:陈文俊 赵焕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  ;  ;  ;  ;  ;  ;  ;  

动物词语的中英文化内涵比较论文_陈文俊 赵焕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