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筑的设计特点和思路分析论文_刘海平

仿古建筑的设计特点和思路分析论文_刘海平

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山东曲阜 273100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使其能对各种突发天灾作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作相应的预防;广泛运用各种新材料,注重生活空间的细节,关注各类人群的需求。通过比较古代建筑与仿古建筑,更能明显地看出仿古建筑的特点。建筑物设计中有很多方面是古代没有考虑到而现时需要考虑的,如勘察、抗震、弱电、防雷、防火、节能、无障碍等。国家在此方面出台相应的规范对设计与施工进行指引,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场地特点与设计定位,参照规范相关规定进行设计。

关键词:仿古建筑;设计特点;思路

1 仿古建筑的含义分析

所谓仿古建筑是指在建筑形式上较忠实地模仿传统建筑,并保证建筑外观基本上反映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其结构、材料及施工技术方面均反映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是近现代的建筑作品。现今的仿古建筑物一般都是由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建成的,并使用适当的工艺使其达到仿古的效果。一般人认为,完全按照古建筑的外观来建筑新的建筑物就是所谓的仿古建筑,其实不然。对于仿古建筑要满足以下三个要求:建筑物必须存在以下三个部分,即台基、屋身以及屋顶,而且建筑物主题部分的屋顶必须是传统形式。台基、屋身以及屋顶之间的比例必须与古建筑物的比例相接近。建筑物的外观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古建筑的结构特征及历史风貌概况。才可被称为是仿古建筑。

2 古代建筑与仿古建筑的特点对比

本文通过对山东曲阜阙里宾舍与深圳万科第五园这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环境的仿古建筑的评析,探索创建中国形式建筑。

2.1 曲阜阙里宾舍的四合院形式——注重人在其中的感受

上个世纪80年代戴念慈先生设计的阙里宾舍位于山东曲阜,曲阜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城中的孔庙、孔府、孔林又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宾舍的位置在孔庙的西侧和孔府的南面,与孔府仅一街之隔。因此,它是建造在两组非常重要的古建筑的中间部位,是个敏感的地方。这样的古文物环境氛围决定了阙里宾舍必须尊重传统,但又不能搞成新古董。事实上,宾舍建筑不仅在保护古建筑周围环境方面没有起到消极的作用,而且在创造民族形式上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可以说,它既是中国的,也是现代的。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它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中国建筑的立面构图完全依随着平面组织方式产生的,它的重点在于考虑着如何更好地做出限定空间——‘内院’的效果”。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依然有浓缩的自然空间。四合院所体现的正是这种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自然融合的设计思想,是中国北方的传统住宅形式。阙里宾舍虽然是公共性建筑,但它却采用了这种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传统四合院形式。

宾舍建筑是以两个院落为主的建筑群,有明显的中轴线,左右不对称却又及其均衡,这又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群平面布置的均衡之美。沿着中轴线布置的两个院落形成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空间组织,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只有自外而内,从逐渐展开的空间变化中方能了解它的全貌和高潮。有人以之比作中国山水画的长卷,能产生步移景异、引人入胜的效果。“中国的建筑设计和中国的画卷,特别是很长的手卷很相像,用一步步发展的手法,把你由开头引向一个最高峰,然后慢慢收尾,比较有层次,而且趣味深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万科第五园的园林空间民居形式——追求“诗意地栖居”

21世纪,深圳万科在“岭南四园”的基础上,探索现代生活与园林的结合,建造了万科第五园。这是一种新型的、南方的中国式的园林空间住宅形式,是追求“诗意地栖居”而创造的富于中国传统精神的现代建筑。

集中提炼“墙”的形象是第五园建筑在外部处理上的亮点,也凸现了中国形式的传统特征。纵观中国传统建筑几千年来几乎都承袭着一种十分突出的外部形式,那就是“墙”的形象,如城墙、宫墙、院墙等。这些传统上极具防御性的高而实的外墙对于现代建筑来说显然并不完全适用,但其对住宅私密性的保障是不可或缺的。中国传统园林大多是高墙深院封闭式,目的就是为了阻隔尘世,抵制喧嚣,使园内清静幽美的境界深藏而不致外泄。园内又有蜿蜒曲折,高矮、虚实不一的廊墙。园林中的长廊本来是作为建筑物之间的联系而出现的,同时,廊墙又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形成了园内丰富多变的空间层次。在第五园,很突出墙的形式,各种高低、长短、虚实不一的墙体通过不同组合来分割或围合空间,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墙上根据不同的要求或开窗、或开门、或开洞,产生了以实墙造成隔景,以门、窗、洞口之框形成框景,以漏窗形成漏景,以及借用其它景观丰富、充实自己的借景等多种景致。这种传统的藏露互补、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使得第五园的意境空间景深化了。

第五园建筑在内部处理上,则强调“院”的作用。庭院别墅的“前庭后院中天井”以及通过组合形成的“六合院”和“四合院”;情境花园的“立体”小院(院落+露台);合院阳房的围合所形成的“大院”,其种种院落形式无不着力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当中那种“内向”型的空间,真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了,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人性上更为内敛含蓄的品格取向。传统院落的语言符号,被重新融合到全新的建筑组合中去,购置成全新概念的院落形式,从而达到人文氛围的营造,自然感的强调。

3 工程实例

古城常德,沅江岸边,有条被沈从文大师赞誉为“湘西大码头”的古老街巷,从东门到西门一条绵延2000多米长的繁华河街,一边临沅水,一边是城墙,依次为大河街、小河街、麻阳街,为常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辉煌的历史贡献,因城市发展修建防洪大堤而拆迁,现已化碟为诗国长城。随着常德三改四化,常德市政府有关“三街”规划设计工作的指示,以“河街”为原型规划出一条新街,为尽可能接近历史原貌,还原当时建筑特色,新建河街傍姻缘河而建,河街由三段组成:第一段,麻阳街,建筑主体采用全木结构,一边靠城墙塔建,一边临河形成吊脚楼;第二段,注重小河街特点,建筑单体略比麻阳街大一些,采用砖木结构;第三段,大河街以大户人家为主,主体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单体以四合院和窨子屋为主.整个建筑群着重体现砖、木、混凝土的结合。混凝土的使用解决了大跨度、多功能、抗震、耐火、耐久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木结构的使用解决了仿古建筑造型、质感、韵味以及施工便捷等方面的要求.在单体设计时,注重木结构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以便更好的达到结构安全和美观的效果.木梁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采用钢板预埋法,固定完成后,木构件与混凝土、钢板接触表面涂刷防腐漆,以增加木材的防腐能力;木柱与基础混凝土柱之间采用石墩连接,基础混凝土短柱浇筑之前将石礅底部置入混凝柱中,石礅上部中心掏空,木柱由石礅中心穿下去,采用十字榫口连接,以稳固木柱柱脚。

结束语:仿古建筑披着古代建筑的外皮,实际上内部已产生巨变。结构材料改变,给排水材料变化,增加地质勘察、抗震、弱电、防雷、防火、节能、无障碍等各种建造考虑,使仿古建筑能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保护财产与人员安全的同时,增加美观与实用功能。

参考文献:

[1]李舜.仿古建筑装饰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

[2]李舜,王家民.谈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艺术语言[J].山西建筑,2009, 14:45-46.

论文作者:刘海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仿古建筑的设计特点和思路分析论文_刘海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