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讨_英语论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调控策略使用探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阅读教学论文,初中英语论文,策略论文,探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不能运用目标语言或话题词汇完成任务、课堂看似热闹而课后收获有限等现象。反思上述现象,笔者将调控策略引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旨在通过调控策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减少其盲目性、激发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等。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教学的调控是指教师在课堂活动设计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程度、差异、接受能力等,预测学生发展的过程和获得的教学效果,从而适时调整课堂活动设计的教学行为,目的在于提升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阅读教学的调控策略

教师在运用调控策略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时,可以将以下三方面作为切入点。

(一)阅读前的计划

计划是预测学生现有水平和认知能力、选择相应的阅读教学策略、合理分配时间、设计教学的过程。阅读前准备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激活、构建相关背景知识,配合待读的篇章进行有意义的活动。

1.结合学生学情,预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前必须考虑的。对学生而言,整节课是逐渐探索的过程;对教师来说,阅读教学也是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进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前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既要关注知识、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制定目标既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又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还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王蔷,2008)。教师要在这一基础上设计出难度适宜、形式多样的阅读任务,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设计阅读任务:

(1)理解大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进行推测,在阅读时寻找依据证实或否定先前所作的推测。

(2)理清文章结构。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语》(新标准)(初中二年级上册)(陈琳、Greenall,2006)Module 1 Unit 2的课文为例,其结构为:

Paragraph 1:Introduction—Many students ask for advice about improving their English.

Paragraph 2-7:Questions and Advice

(3)关注语言形式。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文本解读,进一步落实对语言知识和篇章结构的理解。

(4)输出相关内容。以上述课文为例,其配套的语言输出活动可以设计为:请一个学生说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寻求建议,另一个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说出建议。这种活动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语言的真实性,又对文本的理解起到了巩固的作用。

2.激活背景知识,优化导读活动

阅读的导入环节需要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对接,激活学生相关的知识背景。导读活动可采用以下形式:(1)头脑风暴——给学生看文本的题目、小标题或插图,让学生说出与之有关的话题词语;(2)提问——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问,或让学生根据标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使他们处于主动认知状态,产生阅读的愿望;(3)讨论——让学生就文本的标题、插图展开讨论,推测文本中可能出现的人物或者事件发展的结果等。

例如,在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语》(新标准)(初中二年级下册)(陈琳、Greenall,2008)Module 10 Unit 2 My perfect holiday时,教师在课程伊始提出以下问题:(1)Do you like doing housework?Why or why not?(2)What kinds of housework can you do?在提问的同时出示图片,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相关词汇。然后,进入第二环节,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复习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主题词汇,有效激发学生与文本话题相关的原有图式。

随后,教师设置任务,让学生就“自己在家做哪些家务?父母又为自己做什么家务?”这一话题展开分组调查,然后在全班进行报告。这一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之前面环节的铺垫,使学生有的放矢,有话可说。调查表格见表1。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标题预测课文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兴趣。

学生完成这些活动之后,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已成功得以激活,学生也已完成了阅读前的充分准备。

(二)阅读过程中的调控

有效的调控能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引导阅读活动时,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调控的作用;在发现阅读过程中的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节和纠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与学生达成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对阅读教学进行有效调控:

1.搭建支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大意。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开展教学:

(1)跳读或略读。请学生采用跳读或略读的方式,快速默读文本,着重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和段落里的主题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2)判断正误。为学生提供若干信息,随后请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并判断这些信息是否与文章内容相符。

(3)句子或段落排序。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或各段落的大意,打乱顺序,要求学生在阅读后排序。

2.创建平台,帮助学生获取具体信息

请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细致地阅读文章,把握具体的事实信息。教师可采取以下方式开展教学:

(1)回答细节性问题。学生细读文章后,教师就文章细节提问,学生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回答问题。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就文章某一部分提出问题,并请其他学生回答。

(2)完成填空练习。教师将阅读材料某一部分的重要词汇挖空,让学生进行缺词填空练习。

(3)说明指代关系。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某一代词的指代对象。

(4)推测生词词义。正确处理生词与阅读的关系是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质量的关键。教师可以从上下文语境和构词法知识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理解生词。通过上下文语境推测生词词义,是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新词语,体验词语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使目标词语真正用于语言实践。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归纳英语单词的词根、词缀等构词法知识,帮助学生推测生词的词义。

3.关注课堂生成,调整教学预设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机械地执行预先设定的教案,而要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富有创造性和差异性的真实发展历程。师生教学互动过程中会产生教学预设外的情境,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些情境,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

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语》(新标准)(初中二年级下册)(陈琳、Greenall,2008)Module 5 Unit 2 Problems的阅读课上的一段师生对话为例:

T:What's your hobby?

S:I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My hobby i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T:Playing computer games too much is not good.

S:But my parents don't know.

T:Do your parents think your hobby is good? Do you always tell your parents the truth? In your opinion,is it important to be honest?

案例中,面对学生的课堂生成,该教师应对灵活,调控及时合理,迅速判断出此问题的价值,巧妙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不仅教育了学生,还引出了课文关于诚实的话题,使学生的语言学习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

(三)阅读后的反馈

读后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信息输出和反馈的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进行语言的内化和迁移。

读后活动与教学话题、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能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注意目标语言和话题语言的运用。教师要注意读后活动中使用材料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多样性,注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力求通过读后活动培养学生巩固、深化阅读内容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开展读后活动时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增强对有效语言输出的调整意识

Scovel(2004)认为,学习者在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说话、写作时,经常倾向于选用比较简单的语言,而不使用难度较大的词语、短语和与母语结构不同的语言表达,以避免其语言输出中出现错误,这就是“回避”策略。学生发言时,教师应关注他们的语言输出是否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引导学生少用或不用“回避”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首先,教师要改变评价方式。正确使用目标语的学生得高分;使用目标语,但有一些错误的学生,教师进行鼓励;少用或不用目标语的学生不得分。其次,教师应详细记录活动中学生的展示内容,对学生的语言输出严格把关。

2.提高教师的自我角色意识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学生语言输出环节的作用。教师是评价者和引导者,而不是旁观者,应及时关注学生的语言输出,有效了解并诊断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并据此适时调整目标导向和活动方式。教师在部分学生完成语言输出后就要有针对地进行引导,然后请另一部分学生进行语言输出,之后再次进行反馈和调整。对于学生在语言输出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分别作出具体、有针对性的评价,不能笼统地一言蔽之。

3.强化阅读评价

合理评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能及时调整和激励学生的阅读行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行为和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会话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协商建议学生改变某些习惯(王笃勤,2007)。过程评价能促使师生间的真实互动,从而激活课堂,帮助学生改进阅读方式。例如,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提问或提出建议。教师的鼓励性话语会使学生得到情感支持,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加入阅读评价环节。阅读课自评便于学生记录自己的进步、存在的问题以及别人的建议,以便及时反思、调整自己的阅读行为。学生自评和学生间互评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和发展目标(罗少茜,2003)。阅读中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可参考表2展开。

评价的项目可以起到渗透阅读策略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实践证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调控策略研究自实施以来,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以下作用:

(1)增强了阅读教学的实效。调控引导教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在行动研究和反复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了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了教学行为。

(2)提高了阅读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会出现新的问题,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诊断调整、合作探讨、分享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教学研究落到了实处。

(3)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英语阅读课上,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对英语阅读学习产生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

阅读课调控策略研究涉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动机、策略、兴趣、习惯等方面,也涉及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丰富、发展,使英语阅读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标签:;  ;  ;  ;  

控制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讨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