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吴俊丽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 江西·抚州 344000)

摘 要 目的 探讨互动式教学模式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电图学习的教学效果。方法观察组运用互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程结束后学生行心电图理论和阅读测试,比较两组考试成绩。结果观察组心电图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该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心电图学习兴趣、识图能力及临床应用能力。结论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心电图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关键词 心电图 互动式教学 教学效果

心电图检查是临床上诊断心脏疾病常见的检查手段之一,由于它存在直观、简便、无创性和实时的特点常被公认为心脏病首选检查内容,也是临床心脏疾病最基本的检查方法。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之一。而心电图原理复杂抽象、内容繁多、实践性强,让学生普遍感觉心电图难理解、难记忆、难掌握。心电图教学是临床教学的重要部分内容,而准确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这种“满灌”式的教学形式表现出抵触情绪,导致心电图实践技巧很难达到临床需要的标准。[1]而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提高临床ECG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为了提高心电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我们对医学生的心电图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罗扎诺夫没有论述“瘙痒”的来源,而是把它当作不证自明的前提(公设)来应用,似乎每个人都有“瘙痒”的欲望。 我们不能因此指责罗扎诺夫逻辑不严谨。 因为罗扎诺夫的“瘙痒”观来自直觉,本来就不讲逻辑,他也并不认为需要对“瘙痒”的来源进行探讨。 简言之,他想“掻痒”,至于你们是否理解,无足轻重。 套用庄子在跟惠施论辩时的话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人之痒。”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均为抚州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以班为单位随机选择分成两组。两组在进入本研究前均未参加心电图理论及临床实践的学习、培训。

1.2 研究方法

两组学生均由同一位教师授课,授课时间均为20学时。A组为对照组,学生应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B组为观察组,学生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授课。

1.3 互动教学前准备

1.3 .1主题讨论法

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进行讨论。步骤:引出主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答案—归纳总结。教师在前两个环节作为主导,学生在中间两个环节作为主导,最后教师做总结性发言。

1.3 .2案例讨论法

首先选择与授课知识相关的案例,根据授课内容提出案例相关的问题。步骤:案例讲解—提出问题—设置疑问—理论学习—解析方案。

心电图因其简便、易行、无创伤等特点,在临床上是常用的检查手段和重要的一门临床学科,是最基础的临床检验方法之一,也是医学生必修课程。医学生刚学习完成基础理论课程,还未进行临床实践,而心电图的原理复杂抽象,内容繁多,实践操作性强,加之其波形变化多样,图形特征枯燥难记,一直以来都是诊断学教学中的难点,教师讲授心电图难,医学生学习心电图亦难。在心电图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普遍反映心电图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于临床病例读图困难尤为突出,以致学习过程中产生畏惧心理,使学生失去信心,对其学习积极性产生不良影响[3]目前心电图教学模式仍是传统填充式教学,学习过程按照教师直接灌输知识点,而学生思考较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少。并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心电图的读图判断比较少,学生还未直接接触临床,读图机会小,而心电图的波形的变化繁琐,学生判图的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如何改进心电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1.4 效果评估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同学的成绩在总合格率,良好率,优良率以及成绩平均得分方面都有所提升,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1.5 统计分析

齐鲁医院领导层将住培工作纳入医院整体布局和长远规划,随着住培工作不断深入推进,结合前期实践,确立了以“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筑牢住培质控网底”为目标导向,以打造“五星级医师”和精品人才工程为目标定位的顶层设计战略实施方案。

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两组的平均得分。学生试卷的总分设定成100分。不及格分数为0~59分,及格分数为60~79分,良好分数为80~89,优秀分数为90~100分。统计软件SPSS19.0用于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用±s)表达,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表达;计数数据用频率表示,组间差异通过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表示,P<0.05判断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心电图授课过程中,每完成一章程就进行一次实践练习,并在期末进行一次理论考试及心电图阅读测试,试卷由同一教师批阅,总成绩=5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50%阅读考试成绩。

表1 两组心电图测试平均成绩比较(

3 讨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运动队中都有训练刻苦、水平高的尖子队员或核心队员,要注重核心队员的榜样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队员,引领队员。在平时训练中宣传师兄、师姐的刻苦训练精神,取得的优异成绩;创造的年级、校、县、市纪录;达到运动等级、选入专业运动队或大学运动队;考取体育院校等先进事迹,让同学们有学习的榜样,增强团队凝聚力。

教学模式指的是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及学习理论指导下,和一定环境中教和学之间的活动要素之间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构架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授教学内容,它以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教师讲授、板书,学生耳听、做笔记,教师能依据学生及时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可能出现教师单向输送和同学被动接受的场景,此时老师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围着教师转,而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是作为被动状态接受知识,学生的主动学习方式被忽视,创新心电图教学模式是提高心电图教学质量的一种可行途径。我们开展了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重理论教学转变为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心电图互动式教学。

在完成上述步骤之后,要对其进行加水处理,一直到相对应的刻度为止,并且对其进行混合搅匀[16-19]。在搅匀之后,要对其进行放置,放置时间控制为0.5h,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抽滤处理,抽滤3次即可。在抽滤的时候一定要将初次的滤液舍弃,对其他滤液进行收集,为后期使用提供有效保障。

我校主要培养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生,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心电图教学目的注重“会做图,会看图,会发报告”的实践技能训练,鼓励学生主动思索导联和心电图波形的联系,发挥最大的学习自主性,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授课为主的纯理论灌输式、死记硬背式教学、单纯多媒体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大大提高。本研究两组学生考试结果显示,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以填充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很难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加入辅助教学方法后,学生们从被动角色的“要我学习”转换成主动的“我要学习”。虽然传统教学方法具有严谨性、科学性、系统性,但其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使学生与临床需求脱离。互动式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利用面对面交流、沟通以及讨论等形式,指导学生互动学习,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学习,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和培育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形式。互动教学方式是将教学活动视为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生命与生命沟通与交流。它将教育过程视为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是通过改进“互动式教学”的这个模式,即采用调整老师与学生关系和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主体—教学介质之间互动,加强人们和学习环境之间互动,形成较强的教学共鸣,以达成教学效果提升之目标。采取现代教育理念作为出发点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旨在适应同学们全方位的求知心理,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互动式教学中的老师,善于指导同学们更加深入的学习,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同学们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能够触类旁通,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为学生们毕业后的继续学习和岗位适应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以此相适应,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促使整个教育教学环节实现高度的互动,达到参与者都能够完成他们的知识框架的目的。[4]

因心电图有较多的理论和实验讲授内容,所以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老师精准控制教学进度,否则教师时时有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压力,因此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心电图教学内容、临床技能外,还要充分利用丰富的临床资料,筛选典型心电图图谱,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心电图课堂往往规模庞大,学生数量较多,这无疑给开展互动式教学带来了难度。因此,互动式心电图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两者往往并存互补。为了更好地发挥心电图在临床使用的优势,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医务工作者职业素质,保障医疗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 英华,胡国栋,张琳,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8):7-8.

[2] 朱春玲.心电图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3):8176-8177.

[3] 吴杰.浅谈心电图教学.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3.2(4):341.

[4] 顾佳峰.高等教育中的互动式教学——以北京大学“世界课堂”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26(2):24-27.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 in ECG Teaching

WU Junli
(Fuzhou Medical College of Nanchang University,Fuzhou,Jiangxi 344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electrocardiogram learning for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Method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aughtby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aught by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with classroom teaching as the main method.At the end of the course,the students were given electrocardiogram theory and reading test,and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ECG test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1).Results Most of the students believed that this teaching method could improve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ECG,the ability of map reading and the abilit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Conclusion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ECG and students'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Keywords electrocardiogram;interactive teaching;teaching effects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400/j.cnki.kjdkx.2019.03.047

抚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项目编号:17SK56

标签:;  ;  ;  ;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