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观论证论文写作的指导_泰晤士报论文

对微观论证论文写作的指导_泰晤士报论文

微型议论文写作指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议论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前准备:教师和学生均带最近的剪报,每人50份,准备从中选择题材。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剪报纸、写卡片、记笔记,为作文准备材料,这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自己也同样应当做这些事,而且数量应当是学生的若干倍。教师手里有了大量材料,才能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材料去写文章;更重要的是,才能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同学生有共同的语言。如果只要求学生有材料,而教师两手空空,就会不了解学生喜欢什么,不了解他们的知识面有多宽,连发言权也没有,就更不用说去指导他们运用这些材料去作文了。

教师应当是榜样,应当是热爱学习、热爱工作、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榜样。一个教师拿着比要求学生多得多的剪报、卡片之类走进课堂,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一种无声的教育。

一、教师讲述

师:今天写一篇微型议论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型议论文也要有引论、本论和结论。那么,微型议论文跟一般议论文有什么区别呢?微型议论文有些什么特点呢?

生:短小精悍,小巧玲珑。(笑声)

师:说得对。既然是“微型”的议论文,当然得短小精悍。可是,光是短小就行了吗?把一篇长议论文缩写一下,是不是就是微型议论文呢?

生:不是。应当有力量,给人很深的印象。

生:应当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很强的说服力,缩写的文章很难做到。

生:要从小事里头写出新意。

生:要以小见大。

师:大家说得对。有力量,有针对性,写出新意,以小见大,总括起来说就是发人深思,有教育作用。

[教师问微型议论文的特点,学生必定首先注意到“短小精悍”这一面。教师再启发他们去想另外的特点,他们完全可能会从思想内容方面举出一些特点。教师再用归纳法归纳出“发人深思”,比较有说服力。]

师:短小精悍和发人深思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要用简短的语言去讲出较深刻的道理或者是引起人们深思的问题。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总结一下,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选择题材

师:明白了微型议论文的特点,就好写了。今天写什么呢?(拿起自己的剪报)我同大家一起挑选材料。最近,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只说问题,不说具体内容。

生:减肥!(哄堂大笑)笑什么!我从报纸杂志上剪下了7 篇谈减肥的文章。

生:美国威胁利比亚。

生:三峡枢纽工程。

生:尼斯水怪!我提议写关于尼斯水怪的报道。(学生交头接耳,气氛十分活跃,几个学生喊:“写尼斯水怪!”)

[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避免硬写那些没兴趣的事。教师也可借此机会了解学生对什么事普遍感兴趣,便于捕捉战机。]

师:不少同学要写尼斯水怪的事,我也很感兴趣(从自己的剪报当中抽出两张举起来)。有多少同学有这方面的剪报?(多数学生举了手)那好,今儿个就跟尼斯水怪打打交道吧,就写它了。

[教师当场摸情况,一定要摸得准,只有发现多数学生感兴趣时才作决定。作了决定,态度就要坚定,以避免少数学生提议写其他的事,浪费时间。]

师:谁来读读剪报。

[让学生熟悉一下,为分析剪报做准备。]

生:我来读。“《尼斯水怪被捕获》:尼斯水怪确实真实地存在。人类经过60年漫长岁月的搜寻,前不久终于捕获了它。

“现年48岁、瑞典出生的英国海洋生物学教授鲁迪·哈尔斯特姆领导的一个由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专家组成的研究组,耗资300 万英镑(约500多万美元),秘密潜行,搜寻尼斯水怪半年之久。最后, 他们用钨钢做成的金属网捕捉到了尼斯水怪。哈尔斯特姆教授说:‘当我潜入冰冷的水中,发现那巨大的动物被捕获时,那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我看见它有一个很长的脖子,从鼻子到尾部全长60英尺,且有80吨重,并鉴定为雌性。’……

“在捕获到水怪后,哈尔斯特姆领导的研究组在水怪的长长的脖子上动了一个小手术。用取出的肉体组织和血样制备了500多个标本, 送往瑞士日内瓦一个实验室研究。他们在给水怪带上了一个电子装置后将它放生。他们猜测,这个巨大的食鱼动物可能是一种海中恐龙的后裔。……”

(学生读完后坐下。)

师:请你说说文章的出处。

[督促学生重视记下文章的出处。]

生:《文摘旬刊》1992年4月11日第7版。生:我这里有另一篇《捕获“尼斯水怪”消息纯属无聊小报杜撰》:近来,国内有报纸刊登并竞相转载尼斯水怪被捕获的消息。此消息源于1992年1月26 日英国报纸《Sunday Sport》。本报记者就该消息的真实性进行了调查。

“当记者电话询问英国驻中国大使馆有关官员时,该官员告知,《Sunday Sport》在英国属于一张供消遣的小报,严肃性不强;如果该消息仅仅出自该报的‘独家新闻’,那么就‘不可相信’。

“经查,今年1月26 日前后的《泰晤士报》等英国权威报纸及其他传媒,都没有发此所谓‘震惊世界’的消息。

“记者又询问了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专家黄祝坚。黄先生说,此消息‘并没有引起很大的信任度’。他是从该消息所提供的“考察手段’和‘考察负责人’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他研究过类似的报道,‘发现有惊人的水分’。他认为这‘不过是哗众取宠’……‘这并不排除它存在的可能性。’……”(《南方周末》1992年4 月17日第三版转载自《北京科技报》)

三、确定中心

师:两种不同的报道大家都了解了。通过对比,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两个报道呢?你怎么去分析、评论这件事呢?你有什么看法?你对两个报道怎么看?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的问话,从内容上看是重复的,只是角度不同。这么问,是为了启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确定中心思想。]

生:我读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尼斯怪兽的事,没想到这么大的事情,却有人说假话。科学就是科学,是最严肃的事,不能有半点虚假。那些科学家在这么大的事情上头弄虚作假,缺少科学道德。我想,应该批评缺少道德的科学家。

生:那就不叫科学家。(笑声)他们确实搞了假消息,太缺德。(笑声)应该批评。不过,我可不赞成写这个主题,老生常谈。

生:老生常谈就不可以写?哪儿有这条规定?难道非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吗?(笑声)

生:我没说不可以写,我是说我不赞成写这个中心思想,请不要偷换论题(全场活跃)我想选个新的角度写。

师:什么角度?(带很感兴趣的表情)

[这么问,是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此时教师心中应当确定一个非预定目的: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生:新闻报道要真实。英国的《Sunday Sport》报道不真实,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到处转载。我手里就有三种报纸的报道。他们为什么不核实一下再报道呢?问问英国人,查查权威的报纸《泰晤士报》,或者像《北京科技报》的记者那样问问中国专家,落实了再报道。他们为什么慌慌张张报道?大概是想抢头条新闻。

生:你这也有点老生常谈。(笑声)报道不真实的事,过去也有过不少,这可不是你的“独家新闻”。(哄堂大笑,有人鼓掌)请大家看看,几个国家组成的科学家要“秘密潜行”,研究尼斯怪兽,为什么要保密?那保得了吗?尼斯湖、尼斯河又不是世外桃源!说这水怪有80吨,谁拿秤约(yāo)过?在水下,水有浮力,更难知道一个物体有多重了。还有(指着脖子),为什么偏要在脖子上动小手术?一般说来,脖子是比较危险的地方,四肢上动手术比较安全,那些科学家,姑且叫他们科学家吧,怎么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呢?这分明是谎话,可是我们好多人都信了,这说明轻信是谣言的温床!

师:精彩!

生:光打造谣的人的屁股不行,板子也应该打在信谣人的屁股上!(鼓掌)

师:没错!也应该批评那些信谣的。可为什么信谣?黄祝坚先生为什么不信?

[把讨论引向深入。]

生:我看,信谣是无知的表现。黄先生不信,他摸底,知道“考察负责人”肚子里有多少货,说话是真是假。他也知道人家的“考察手段”有问题。

师:可是,一般人没这样的知识,不是专门研究那些问题的,谁知道什么负责人呀,手段呀。那么,轻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这是教师关键性的发问,继续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生:在一些人的眼里,洋人的话简直每句都是真理。我看,大概是崇洋思想造成了轻信。你看,这《星期天体育》是份供消遣的报纸,而且是个小报,有人就信了,赶紧报道。干吗不怀疑一下?干吗不问问《泰晤士报》或者英国科研机构?

生:开头我也信了,还特高兴。原因是我老喜欢新鲜玩艺儿。(笑声)有人说我们中学生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我看大概是爱接受新鲜事物吧。(笑声)

师:这就发人深思了。这么写这篇文章,角度比较新,针对性强,确实能震聋发聩。

[把讨论的成果肯定下来,指明微型议论文在思想内容上的特点,达到了预定目的。]

生:老师,刚才同学的话有道理。只有知道底细的人才能看得出来。我要是像黄先生那样摸底儿,我也不信。

生:可是,每个人知识有限,怎么才能做到不轻信呢?哥白尼说太阳是中心,可是我们谁见过地球围绕太阳转?你信不信?

师:人的知识有限,正是谣言家的空子。一个人永远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所以谣言大概永远不会绝迹。这正好提醒人们要经常注意谣言。这不正好是文章的一个精彩的结尾吗?

[这么讲,一来为了避免把话扯远了,二来把学生的讨论引导到积极的方面去,加深对谣言的认识。]

师:(停几秒钟以后):盲目崇拜、喜欢新鲜,是轻信的根源;知识有限,又是谣言家的空子,因此希望人们不要轻信,对新鲜说法要抱慎重态度。我看,这个主题不错。怎么样?

生:好!

师:愿意写这个主题的可以写这个主题。还有没有其他主题?请简单地说一下。

[防止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生:黄先生也没完全否定这消息的真实性,只说有水分,我不赞成说“纯属杜撰”。

生:小报就报道不了大事吗?

生:黄先生的话根据不足,光凭“考察负责人”和“考察手段”下结论,也不能说服人。

生:中国记者抢头条新闻,本身没错。要允许失败,不要因为一失败就说人家崇洋。(课堂内议论纷纷。)

师:如果言之成理,这些主题也可以写,我不限制大家。

[防止限制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师(稍停):写时应当做到短小精悍,发人深思,看看能不能用大约500字把这篇文章写下来。题目自定。好, 下节课就拟定提纲把文章写出来。

这节课,预定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微型议论文发人深思的特点。达到这个目的并不难,难就难在确定非预定目的上。第一篇报道有问题,学生的注意热点在“辟谣”上。其实,第二篇报道的漏洞也显而易见,学生完全可能批评第二篇。那么,培养求异思维就很可能成为非预定目的。这只能根据教学场的情况灵活选择了。

要想选得准,选得好,教师应当广罗知识,培养好自己的各种能力。要求学生会的,自己一定要会,而且要比学生做得好。这就得靠平时勤学苦练。课堂的表现,只不过是教师知识和能力的聚焦。因此建议教师首先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标签:;  

对微观论证论文写作的指导_泰晤士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