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性论文_俞冬霞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性论文_俞冬霞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智慧结晶,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特点。在我国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很大一部分与群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群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本文主要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文化;重要性

2003年10月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了规定,并强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性,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群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极为繁多,如民乐、舞蹈、地方戏以及杂技等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虽然种类不同,但它们都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休闲娱乐,例如陕北民歌“信天游”,就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劳作过程中为了排遣寂寞而编唱出的歌曲。可以这样说,脱离了群众文化的基础,就很难形成今天如此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依赖群众文化进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群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技艺、经验以及精神的具象表现,其存在方式无需依赖物质形态,而是需要依托人民群众的口口相传,例如书法、民歌、民族舞、地方戏剧等都必须经过先人的言传身教才能够流传至今。也就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依赖群众文化进行传承,如果脱离了人的言传身教,也就无法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滋养着群众文化

俄国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诞生离不开群众文化,反过来讲,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人民群众通过学习书法、欣赏戏曲、演唱民歌等方式,能够陶冶自身的情操,提升思想文化水平,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同时,有助于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2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性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数千年的历史,诸如京剧、昆曲、针灸、皮影戏以及二十四节气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息息相关,毫不夸张的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之间的联系古已有之,群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传承的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依赖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从理想境界、道德品质、文化水平以及严守纪律四方面入手推动国家文明素质的提升,即培养“四有公民”。在人民群众一生的成长当中,永远不可能脱离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群众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能够起到提升公民艺术修养、思想境界以及道德水准的重要作用。例如,学习书法和国画能够提升审美能力;学习中华传统礼仪能够提升道德修养;进行传统体育能够提升居民的身体素质。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力来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群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收运用

现阶段,世界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已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还是文化实力的竞争。渊源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繁盛不衰的群众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因素,二者缺一不可,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做得不到位,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方式就会极大缺乏,进而导致群众文化的衰弱,国家的文化实力也难以提升。纵观我国五千余年的发展史,每一次群众文化的繁盛都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收运用。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关系到国家群众文化的繁荣。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能够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的智慧结晶,与国家文化实力的提升息息相关。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随之迎来了创新的机遇。例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江镇高鸟苗寨,当地群眾将传统的苗族蜡染以及刺绣技艺进行了创新,结合传统苗族元素以及现代化元素制作了新颖的旅游商品,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这些产品的流通,更有助于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深刻的认识。

3 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传承

3.1 创新民间艺术,增添现代化元素

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但在流传了数百年甚至是上千年之后,一部分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比较难以被现代群众所接受。因此,民间艺术工作者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现代化元素,对传统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进行适当的创新,进而使其能够被群众所接受,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有一种传统舞蹈叫做打榔舞,当地人民通过敲打木榔表达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幸福吉祥的祈求和渴望。在传承打榔舞的过程中,天等县群众将现代的舞蹈与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使打榔舞在继承了传统的壮族民族特色的同时极具现代化气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甚至流传到了东南亚地区。

3.2 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活动

地方政府可根据自身情况定期开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活动,如文化知识讲座、书法绘画竞赛、民族舞比赛等,并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使人民群众能够亲身接触到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又能使群众领略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魅力。

4 结束语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继承并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关人员应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军.浅谈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9(05):10.

[2]羿雪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群众文化发展[J].戏剧之家,2018(20):243.

[3]崔玉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价值阐述[J].戏剧之家,2018(16):241.

论文作者:俞冬霞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性论文_俞冬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