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活检的组织学病理诊断分析论文_闫珺

(黑龙江省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中心医院病理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活检的组织学病理诊断。方法:择取从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妇科门诊进行治疗的8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排尿之后,指挥患者持续维持膀胱截石体位,然后采用B型超声波初步探查诊断患者的子宫位置及子宫大小,而后探针探测宫腔的深度,使用消毒后的刮匙深入到宫底位置,进行由上到下的刮取宫壁操作,以收集检测样本进行子宫内膜活检。结果:有21例患者的子宫出血类型为器质性出血(26.3%);有34例患者的子宫出血类型为功能性出血(42.5%);有25例患者的子宫出血类型为内膜基本正常(31.25%)。结论:子宫内膜活检的病理诊断对于子宫异常出血病理类型的诊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因器质性的病变所引发的一类出血情况的鉴别诊断,而相对于卵巢及全身性的疾病则需联合其他的高技术的检查手段,以便提高其准确性。

【关键词】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病理诊断

子宫内膜活检是为了了解子宫内膜是否存在分泌物、息肉、结核、癌变及炎症的主要手段,为临床上较常使用的一类诊断方法。如果需要知道有没有排卵现象,那么需要在月经来潮前1至3天或月经来潮后6至24小时内的黄金时间内采取子宫内膜活检的方法进行检测。若结果是分泌期的内膜则说明存在排卵,若结果是增生期的内膜则说明无排卵现象[1]。子宫内膜的活检结果还能够帮助医生判断子宫异常的出血类型,诊断其是功能性的子宫出血或是器质性的子宫出血,进而制定出合理且科学的治疗方案。本文择取从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妇科门诊进行治疗的患者,并对其进行子宫内膜活检及分析组织学病理诊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从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妇科门诊进行治疗的8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均在21岁至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92±1.36岁。其中42例患者年龄在21至40岁之间,占52.5%;38例患者年龄在41岁至54岁之间,占47.5%,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晓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 ①接受过子宫切除术患者;②有血液系统性疾病的患者;③患有免疫系统性疾病患者;④患有肝脏、肾脏、心脏等主要器官性疾病患者;⑤患有脑血管、心血管等基础性疾病患者;⑥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⑦患有B超检验禁忌的患者。

1.3 方法 患者排尿之后,指挥患者持续维持膀胱截石体位,然后采用B型超声波初步探查诊断患者的子宫位置及子宫大小。对患者的会阴部进行仔细消毒,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消毒。然后采用宫颈钳对患者宫颈进行钳持,同时使用探针探测宫腔的深度。完成上述操作后,使用消毒后的刮匙深入到宫底位置,进行由上到下的刮取宫壁操作,以收集检测样本。得到检测样本后,将其标本组织做好标记和记录,并保存于10%甲醛溶液中,同时进行固定,以待检验。

1.4观察指标 观察入组患者的异常子宫类型及其出血的原因。

结果

子宫内膜活检的检测结果,见表1。有21例患者的子宫出血类型为器质性出血:其中5例患者为慢性宫内膜炎(6.25%),5例患者为宫内膜息肉(6.25%),11例患者为流产(13.80%);有34例患者的子宫出血类型为功能性出血:其中20例患者为内膜增生过长(25%),5例患者为内膜分泌反应不同步(6.25%),9例患者为内膜分泌反应不佳(11.25%);有25例患者的子宫出血类型为内膜基本正常:其中11例患者为分泌期内膜(13.80%),10例患者为增生期内膜(12.50%),4例患者为月经期内膜(5%)。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检验不断的发展,临床上诊断子宫的异常出血方式也较多,子宫内膜活检的病理诊断方式也是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种诊断方式。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子宫内膜活检的病理诊断为诊断患者子宫异常的出血情况提供出了重要参考依据[2]。子宫内膜活检的病理诊断应为患者月经后半期的诊刮术,研究发现此时收集的组织标本有利于确保病理诊断的结果正确性,提高其可信度。

对于存在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诊刮术及病理检查能够了解子宫内膜对卵巢激素的反应能力,进而对异常出血的原因进行合理判定。对于无典型症状表现的异常出血,临床诊断中有可能会将器质性的子宫出血及功能性的子宫出血互相混淆,从而影响治疗[3]。所以,子宫内膜活检对临床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中,对入组的80例子宫异常的出血患者采取子宫内膜活检的方法进行组织学病理诊断分析,结果发现,有21例患者的子宫出血类型为器质性出血(26.3%);有34例患者的子宫出血类型为功能性出血(42.5%);有25例患者的子宫出血类型为内膜基本正常(31.25%)。这一诊断的结果为制定完善的临床治疗方案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研究中发现,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较多,在该种子宫出血临床诊断上,需要结合患者取内膜的时间、病史、取内膜后的月经来潮的时间等因素,有些情况下的内膜功能在其形态上并没有变化,需结合行经的周期来分析才能诊断。如:在雌激素影响下,子宫的内膜无排卵,其形态和正常的增生时期并没有差别,但在其月经的后半期或月经来潮时的内膜却依然出现出增生期的改变,这时就一定要结合月经周期、取内膜的时间等相关因素综合的分析。另外,当活检时发现子宫的内膜存在有功能性的变化时,不应随意的诊断成功能性的子宫出血,还应考虑其是否存在有卵巢器质性的疾病等,因为当存在卵巢的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常处于较高的雌激素的状态,若内膜增生则极易发生出血。所以,子宫内膜的活检结果还应结合必要的临床检查及病史等才能进行诊断[4]。

子宫内膜活检的病理诊断仅限于分析内膜组织疾病的诊断,而妇科中的子宫疾病、卵巢疾病则应该联合B超、宫腔镜、腹腔镜等一些高技术检查手段,以便提高检出准确性;而对一些需排除的全身性的疾病则应借助实验室手段检查,最终综合上述各种有效检查手段,总结诊断结果。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活检的病理诊断对于子宫异常出血病理类型的诊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因器质性的病变所引发的一类出血情况的鉴别诊断,而相对于卵巢及全身性的疾病则需联合其他的高技术的检查手段,以便提高其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肖存岭,胡旭梅.子宫异常出血376例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2,19(3):239.

[2] 陈小琳,金平,赵娟,等.改良的子宫内膜取样器在子宫内膜病变活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8(7):1096-1098.

[3] 刘品,刘倩.85例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活检病理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29(3):255-257.

[4] 武爱芳,尹格平,陈铭,等.子宫内膜采集器在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11(1):86-88.

论文作者:闫珺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3

标签:;  ;  ;  ;  ;  ;  ;  ;  

子宫内膜活检的组织学病理诊断分析论文_闫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