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论文

文化自信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论文

文化自信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庄 迪

(延边大学,吉林 延边 133000)

摘 要: 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上面提出的重要指示。1938年,毛泽东首先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旨在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以及实际建设情况相结合,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科学真理,具有绝对发展科学思想。然而近代以来,中国遭受许多磨难,文化自信力逐渐缺失。如何处理好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间的联系成为社会学家与当代中国关注的热点。就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育的关联、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对以文化自信为前提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研究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 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1 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育的关联

所谓文化,就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劳动、智力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文学作品、艺术文化、思想教育、科学等方面。文化具有意识形态也包括非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部分包括世界观、价值观等内容,非意识形态部分包括科学,文学作品等。而文化自信则是民族、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有力科学指导思想,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特色方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文化主要内容与重要成果,要践行坚定文化自信,就应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就是说,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育的重要前提便是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由此,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弄清楚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和理解文化自信。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

近代以来,中国国运不济、命运多舛,经历了一段艰难坎坷的时期。面对西方列强与东亚各国的强势打压与残酷剥削,中国一度陷入困境,长期的文化与思想冲击,国人对自身文化底气明显不足。并且当时的中国亟待新的文化知识力量灌输,在多次错误尝试后逐渐丧失了信心。

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其科学的指导思想促使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的革命在这样的科学指导下开始了。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中国文化开始浴火重生,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不仅继续发扬着伟大的传统文化,还通过吸取经验教训、坚持中相继孕育出新的优秀文化,伟大的革命文化。现代社会又因为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而孕育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熠熠生辉,在指导中共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的道路上闪闪发光。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指导并未随新中国成立而结束,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建设进一步进行了科学的指导与先进的理论支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发展精神成为新的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思想再次大放光芒。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成果为行动指南,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保障。从中国国情出发,与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挥到社会矛盾中去,使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具有可实践性。同时结合中华民族近现代发展史,总结错误,提取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具有先进性。秉承包容开放的理念,接纳先进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使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具有指导性。

1.2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文化自信的思想中枢

狗子还不肯离开。雪萤想了想,掏出50元钱递给他,“去,买糖吃,钱没花完不准回来找阿姨。”狗子高兴得跳了起来,抓过钱跑下了楼。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将其运用到实际社会发展中国并非易事。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人依靠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指导并没有走得一帆风顺。如何根据中国现有国情与历史根据进行中国式马克思列宁主义建设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

论证过程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实践,它贯穿于科学探究的始终[4]。论证探究式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科学课堂的探究如果有机会让学生进行论证、解释的建构和证据评价的过程,从而给学生一个进行相互交流、质疑比较、暴露和修正的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推理和批判思考等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核心概念的建构和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深层理解与学习。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所谓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以实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文化。先进文化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凝聚力,同时也有利于为中国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为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提供支持。在国际问题上,先进文化是中国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加强执政能力的核心内容。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必然阶段的必然产物,先进文化在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在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进的必然要求。

这段时间景花厂没一个人提出辞工,工作都很投入。八十个人等米下锅啊,王义山多次告催,说车间没活干了,员工们闲着了。他的话像一根鞭子,抽在我和阿花的身上,我们马不停蹄往外跑,为八十名员工打工。跑了老客户,又找新客户,丢了大客户,捡起小客户。阿花那张俏丽的脸是一张惹人注目的名片,无须开口,先给了人家几份好感。我的技术也是一张漂亮的名片,给景花厂赢来了技术和质量上的口碑。人家有订单呢,多少会分一点,没订单呢,人家只有耸耸肩。

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为近现代中国提供的并不是刻板的教科书,而是指出了学习与进步的方法。当年恩格斯同样提出这一宝贵意见,指出马克思主义不能只单纯的复刻,他不只是一份教案而已。由此,共产党人吸取前辈的经验教训,总结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第一个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物——毛泽东思想。中国从此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单来说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随后,随着新中国的不断向前探索,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成果越来越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些成果共同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进程,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指出明确方向。

2.将服务功能与教育功能相结合。辅导员应利用每学期开学伊始或毕业生离校之际,针对各年级学生,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举办模拟招聘会、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能力测试等形式,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就业指导的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规划意识,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

2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挑战

2.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素质不高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求将文化意识形态与科学理论、实践有机整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它既是一门值得学习并传扬的社会科学学科,同时亦是一门需要与其他学科作出区别的思想学科。而在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接受教育主体往往容易对这门学科产生曲解,认为这是一门难以企及的抽象学科,因而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产生消极怠惰情绪。长久以来,在社会上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的缺乏,而无法理解它的内涵,更难将其与实践结合,这样大大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教育普及与知识传播。

2.2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载体与方式方法不符合当代教育特性

当代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大部分是中学生、大学生,他们的确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但普遍来说,大部分人科学文化素养不高,专业素养也有待提高,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科学理论抵触性强。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理论实践体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它本身拥有缺少大众支撑、难以具体化的特质。马克思主义包括文化、能力、思想等多个方面,并且在不断更新进化。因此如果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年轻一代没有足够的科学发展思维、创新理解思维,必将在学习理解并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道路上更加举步维艰。简单来说,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总体科学文化素养低下是制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主要发展目标,不断继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不断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为我国发展再次指明方向。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必经之路,也是明智之举。

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理性客观地看待革命发展路上存在的问题,同时批判了传统文化存在的部分弊端,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传统文化仍然具备一定的先进性与可鉴性。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及时意识到使中华民族崛起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此方针的推动下不断带领革命前进。

就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身来说,教学内容与传扬形式都有些枯燥乏味,局限于课本报刊等单一传播形式,并且真正理解并愿意以喜闻乐见方式传播的老师教授甚少。而正逢当代青年对书籍报刊等纸质读物的接受能力不大,同时课堂可接受程度又低,必定大大局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传播。我们正处信息时代,而信息时代需要更加主流化的教育方式,通过利用互联网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及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物进行传播,增加大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加大众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加多样化、大众化。结合实践国家教育体系情况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是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实践行为。

1.组织保障,各部门通力配合。围绕农垦土地确权发证工作,省局站领导主动与国土、财政部门对接协调,成立了由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农业厅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全面负责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政策指导、资金筹措、督查检查及验收等相关工作,并联合印发了《山西省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方案》。有改革任务的各相关市县也分别成立土地确权发证工作小组,起草制定了工作方案,各农场还责成科室或专人具体承办相关工作,做到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协调配合、合力推进。

2.3 马克思主义理论面临着其他文化的冲击

当代世界格局多极化,对应着世界文化多样化,世界文化是包容的,同时也是对立的。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学习、借鉴外来优秀、先进的文化,与此同时,多样的文化也带来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冲击力量。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想方设法向我们灌输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假借开放包容、学习借鉴的旗号肆无忌惮地宣扬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大大打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国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一旦击跨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会受到严重冲击。

3 应对挑战,解决难题的对策

3.1 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

回顾中华民族近现代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兴起乃至后来成为主要指导思想并非偶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交织是相互融合、发生深度思想碰撞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科学指导与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坚定文化自信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与对其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一直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与其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创新、与时俱进。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结合、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发展。不仅是与国际格局变化相联系,时刻关注国际发展动态,也要求与国内国情相关联,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发展问题。同时,选择性接收其他国家优秀先进的文化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在包容中发展。

3.2 增强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密切关系

马克思主义否定资本主义,对当代西方文化进行了一定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自信,为社会文明发展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马克思主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马克思主义结合社会实际,致力解决发展难题,并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这为文化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思想上与实际行动上均为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借鉴,是极具价值的引导性思想。

以上所述,主要是指出马克思主义带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先进性。因此,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文化自信的一部分,让当代中华民族更好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学习并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是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问题的主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施扬.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对文化自信建设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8,(21):132-134.

[2] 赵欣.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解读“坚定文化自信”[J].法制博览,2018,(31):289+288.

[3] 梅景辉.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当代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05):103-112.

[4] 张纯,姚婷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文化自信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8,(11):78-83.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8.057

标签:;  ;  ;  ;  

文化自信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