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影响研究论文_袁艳

永州市中心医院(北院)新生儿科 湖南永州 425000

【摘 要】目的:分析在新生儿肺炎患儿护理中,不同体位护理对患儿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体位护理,实验组患儿则接受转动体位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主要症状消失时间较快,两组患儿的数据经对比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中,转动体位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常规体位护理;转动体位护理;新生儿;肺炎患儿;影响

肺炎主要是指病毒、细菌等不同微生物质及吸入性异物等引发的气道、肺间质、肺泡等的炎性反应,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1]。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群体中十分常见的一类呼吸疾病,患儿发病后通气、换气等功能会存在严重的障碍,患儿可能会出现低氧血症、机体代谢紊乱、器官组织障碍等,若患儿的病情较为严重,还会出现死亡[2]。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需要科学的护理干预给予保证,我院对患儿实施不同体位护理,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选患儿经临床检查后均符合第四版《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新生儿肺炎的相关诊治标准,所选患儿的排除标准为:精神疾病患儿、心肺疾病患儿、肝肾疾病患儿、先天性呼吸疾病患儿。将所选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5例患儿。对照组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7例,患儿日龄为4—25d,病程1—4d;实验组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6例,患儿日龄为3—24d,病程为1—3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后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将患儿的床头抬高角度控制在30°以下,每隔2—4h为患儿翻一次身,并轻叩患儿背部。实验组患儿则接受转动体位护理,主要方法如下:

患儿接受喂奶后,护理人员要让患儿以头高脚低位接受护理,斜度控制在45°—60°左右,并且每隔15min变换患儿的体位,让患儿以头低脚高位接受护理,患儿体位变换顺序依次为右侧卧位、左侧卧位及俯卧位,在每一次变换患儿体位之前都要轻叩患儿背部。叩背的手法为五指并拢,叩背抬手的距离应控制在5cm之下,叩背速度为每分钟80次左右,并且沿着患儿的支气管进行叩背。若患儿行俯卧位接受护理,护理人员需要让患儿头部偏于一侧,保证患儿的双臂在其头部两边,双腿屈伸。患儿行侧卧位接受护理时,护理人员可在患儿的臀部、背部垫上小垫,使患儿臀部、背部的斜度为30°[3]。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效果可分为无效、有效、显效,总有效=有效+显效。无效:患儿接受护理后主要症状未见任何改善,患儿病情甚至出现加重;有效:患儿接受护理后主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肺部喘鸣音明显减少;显效:患儿接受护理后主要症状消失,肺部喘鸣音消失,患儿体征良好。此外,对比两组患儿主要症状的消失时间,并加以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由SPSS19.0软件包进行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利用X2加以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 ±s),利用t值加以检验。若两组患儿数据经对比后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护理效果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临床中常见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该病的病情变化速度较快,进展十分迅速,患儿很容易患上其它并发症,临床死亡率相对较高[4]。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气促、咳嗽、呼吸不畅等,患儿肺部经听诊后存在不同程度喘鸣音[5]。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治疗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患儿治疗效果需要科学的护理方式给予有效保证。

新生儿肺炎患儿呼吸道会产生分泌物,若无法及时排出,患儿呼吸会十分困难,因此,科学的护理体位对于患儿护理十分重要。转动体位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对患儿护理体位进行不断转动式改变而开展,患儿行侧位接受护理干预,痰液可以被更好排出,若是患儿的痰液较难排出,护理人员可以轻叩患儿的背部帮助患儿进行排痰,这样可以有效缓解患儿呼吸不畅的主要症状。患儿接受侧卧位护理,肺部通气可以得到较好改善,患儿机体内各部分的通气会变得更为均匀,通气与血流比值可以得到较好的改善,患儿肺部分流可以出现明显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几率会有所降低,这对于患儿的治疗与康复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在实施转动体位护理过程中,需要与患儿家属做好沟通,让其了解此护理方法的科学价值,避免护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护理人员还需要避免患儿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出现呛咳等。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体位护理,实验组患儿则接受转动体位护理。在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后可以看出,实验组患儿护理无效例数明显较少,有效例数与显效例数均多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7.1%,远高于对照组患儿77.1%的护理有效率。此外,在对比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后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后可以看出,实验组患儿症状消失较快,两组患儿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语

在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护理中,不同体位护理会对患儿产生不同影响。其中,转动体位护理可以确保患儿护理效果,并使患儿主要临床症状尽快消失,效果好于常规体位护理,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谢鲁冰.新生儿肺炎患儿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159-160+171.

[2]余毓梅,许一凡,周世林,陈笑霞.仰、俯卧位对新生儿肺炎氧合功能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5,15(09):43-44.

[3]周海群,谢惠娟,黄要平.不同体位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3):91-92.

[4]李棚.重症新生儿肺炎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0):137-139+149.

[5]张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肺炎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03):406-407.

论文作者:袁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  ;  ;  ;  ;  ;  ;  ;  

不同体位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影响研究论文_袁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