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及其文化结构体系考略论文

妈祖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及其文化结构体系考略论文

妈祖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及其文化结构体系考略

林立新

(莆田学院 体育学院,福建·莆田 351100)

摘 要: 妈祖文化已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研究依附于妈祖信仰活动中的民俗体育现象,将更好地服务妈祖文化“一带一路”战略。论文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发现妈祖民俗体育文化存在于庙祭、海祭、境祭、家祭活动;信众心理、节庆仪式、闲暇娱乐、经济发展、两岸和平的需求是其传承基础;并从物态、制度、行为和心态四个层次对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结构进行梳理,系统地探掘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功能,以期做好做强妈祖文化的恢弘华章。

关键词: 妈祖文化;民俗体育;文化传承;文化结构;存在形式

妈祖自宋雍熙四年(987年)因救助海难逝世,距今一千多年里,得到14位皇帝先后36次褒封,使她成为受人敬仰的“海上女神”。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妈祖庙(宫)超万座,遍布30多个国家与地区,其信奉者超3亿。[1]1993年,江泽民同志曾对妈祖文化作出“一定要办好”的指示。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考察福建时指出:“……妈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当中,福建要运用这一丰富的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2]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3月习近平同志强调“既是乡土文化也是重要旅游资源的妈祖文化,是凝聚两岸同胞的一条纽带,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3]2016年3月17日,新华社发布“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妈祖文化事业迎来一个新发展、新机遇。[4]

一、妈祖民俗体育

在研究妈祖文化时,必须从民俗学、历史学和体育学等多学科综合审视,挖掘依附于妈祖祭奠、祈求、纪念、节庆等事项出现的一种富含精神传承和文化内涵的民俗体育现象。在妈祖祭祀等活动中,这些娱人慰神中带有宗教和巫术色彩的身体运动文化作为原生态的民俗活动,构成了妈祖民俗体育原始发展阶段的主体。这些民俗活动不但蕴含着信众对妈祖的精神寄托,具有休闲娱乐、强健身体之功能,而且还担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功能。[5]基于以上认识,认为妈祖民俗体育泛指产生于妈祖文化背景下,以妈祖及其分身之信仰为中心,依附于妈祖信仰的各种祭典、礼仪、节庆等活动而孕育发展并广为流传的一种富含文化内涵的体育现象。[6]

二、妈祖民俗体育文化存在形式

(一)庙祭活动

庙祭活动主要是指各地妈祖庙(宫)在妈祖诞辰、升天之日或其他重大事项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举行的祭典形式。从庙祭的内容上来看,大致可分为大醮和清醮。大醮是大庆典的纪念活动,如祖庙落成、开光、千年祭等。大醮要举行祭祀大典,其礼仪之隆之繁,达到了极致。期间要举行平安灯、民俗展演、醮筵、升幡挂灯仪式等民俗活动。清醮是常年的纪念活动,是指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或由民众所特别规定的具有特定风俗活动内容、以年为周期周而复始的专门时日。[7]有俗定常规的每年妈祖诞辰(农历三月廿三)和升天(农历九月初九)春秋二祭大典活动。此外,还有妈祖元宵、妈祖回娘家等都要举行庆典活动。每逢上述节日,妈祖信众为了祈求妈祖庇佑,总会按照自身的性格、想像和好恶设计繁多的仪式活动来取悦神灵,由此产生了以各种身体运动为主要形式的民俗活动。如每年“妈祖元宵”活动中的冲礼花、耍刀轿、摆棕轿等。这些在妈祖节庆期间形成的民俗活动,通过身体活动,透视着民俗体育的教化功能。[8]

(二)海祭活动

海祭活动以舟船朝拜为主,有着“人神共尔、人海共偕”的特征,是沿海百姓祭祀妈祖最普遍形式,是海洋文化中民俗活动的生动例证。海祭是拜祭人向大海撒鲜花、美酒,以表达对妈祖的崇敬,而附近舟船都会聚集并形成千舟朝拜壮观场面。此时,具有沿海特色的车鼓队身着统一服饰,踏着节奏曼舞开来。其间伴有踩高跷、舞龙狮等民俗活动轮番演出,高潮迭起。更有鼓乐喧天,鞭炮齐鸣,笙歌悠扬,人潮涌动,洋溢着喜庆,汇成了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总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继承和创新基础上的理论重构,既要顺应时代潮流,更也要结合中国实际,在发扬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进行理论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谱写出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宏伟乐章。

(三)境祭活动

妈祖民俗体育的制度文化层是指妈祖民俗体育在历经千年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处理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范体系。

(四)家祭活动

家祭活动是指妈祖信众在家中供奉妈祖神像,每逢妈祖诞辰、忌日等特定节日拜祭妈祖的习俗活动。妈祖来自民间,信徒主要是普通百姓,这些普通百姓对于妈祖的信仰最为虔诚,所以家祭妈祖活动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但产生的时间更早,而且形式多样,特色各异,体现了妈祖民间信仰的广泛性。[10]民间妈祖家祭中的许多民俗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内涵和形态特征,具有观赏性、独特性和趣味性。主要有演奏十音八乐,组织车鼓队、出游、游灯、妆阁等颂扬妈祖的各种民间文化活动。[7]

三、妈祖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基础

(一)信众心理的需求

现实生活总会伴随不如意,许多人会遭遇各种不幸,当心理承受力超越极限时,为了愁苦之心稍得慰藉,总会求神拜佛,期望万能的神灵能助其脱离苦海。沿海居民由于开垦过程中常遭海上风浪、疾病肆虐以及强番盗贼之骚扰,因而将精神寄托于海神妈祖神明的庇护,这也是民众信奉妈祖最基础的心理需求。为了追求与神灵交流,妈祖信众除了用心灵和诚意去敬拜,还会借助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和身体活动形式来达到娱神乐神、降福避祸,缓解一些在现实社会遇到的无法排遣、难以解脱的痛苦和烦恼,由此获得精神慰藉和鞭策。这些蕴含体育元素的身体活动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精神解脱方式,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树立面对生活的信心。[11]

(二)节庆仪式的需求

每年妈祖的节庆活动都有固定时间,不但有俗定常规的春秋二祭,还有绕境、元宵、分神等节日,具有高密度的周期再现性。妈祖节庆仪式中的各种民俗活动就成为妈祖各信仰区传统文化的形象表演和张扬的舞台,这无疑为承载于其中的民俗体育提供了一个稳定传承的重要载体。仪式表演中的各种民俗活动总是以身体行为的动态方式呈现蕴藏的传统文化、人文情怀和价值观念,这种以身体行为活动作为妈祖仪式表演与体育的运动本质特征是基本相同的,给信众放松和宣泄心情的同时也起到了强身健体功效。[12]每逢妈祖节庆之时,也是最热闹、最疯狂的日子,参加节庆仪式的人精神兴奋、面带喜悦,他们释放情绪、填补精神缺憾,身心都达到了亢奋顶点。因此,只要有妈祖信仰和节日仪式的支撑,仪式流程中蕴含的民俗体育也就一直存在,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三)闲暇娱乐的需求

妈祖一直是沿海渔业生产者和水上运输者的保护神和精神寄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这些渔民生活的写照。他们为生计操心费神,疲惫之身心只有在休渔期才得以休憩。而在渔村相对闭塞的生活中,闲暇娱乐活动匮乏,即使有休憩之机也无活动方案。劳累之后诸如登山、游泳、跑步等体育活动未免缺乏趣味,调动不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妈祖仪式中的原生态民俗体育活动如踩高跷、摆棕轿、跑旱船、耍龙灯等便成为渔民们闲暇娱乐的主要方式,成为他们释放压力和健体娱心的最佳选择之一。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改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依附于妈祖文化的各种祭典、庙会的民俗体育活动,不但能提高人们闲暇时间的生活质量,有助于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而且也成为传承妈祖民俗体育的重要纽带。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改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妈祖庙会各式阵头衍生出的民俗体育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当地民众和外地游客参与,不但能提高人们闲暇时间的生活质量,有助于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和谐社会构建,而且也丰富了妈祖民俗体育资源,成为妈祖民俗体育文化发展传承过程中的重要纽带。

(四)经济发展的需求

妈祖信仰习俗是妈祖制度文化的最主要体现,妈祖信仰中的祭祀活动是妈祖民俗体育制度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按照传统习俗,每年湄洲妈祖庙都要分三个时段举办庙会,有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的妈祖诞辰、农历九月初九的妈祖升天、农历正月初八至二十九日的妈祖元宵,一年三次的传统庙会活动成为妈祖信众的盛大文化节日。庙会期间,各地妈祖信众为了感念妈祖神恩,设计了繁多的仪式活动以求得妈祖庇佑,由此产生了以各种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隐含民俗体育成分的宗教娱神慰祭仪式。庙会安排中规中矩,流程严密,庙会期间表演的妈祖民俗体育活动都蕴含着制度文化的内容,其表演项目、祭祀日期、祭祀场所以及服饰、表演顺序、人数安排等,都不是随意的,无不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习俗、家族、生活、制度、文化、道德等方面的规范、准则。因此,妈祖庙会筹划之精细、措施之完备、会规之严密、等级之分明、仪礼之繁缛,非一般庙会可比。

(五)两岸和平的需求

我国资源禀赋是富煤、贫油、少气,目前已探明的常规天然气储量不够丰富,人均水平更低;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储量虽然丰富,但目前开发程度还有限,产量还较低,短期内在天然气产量中占比不会太高。近年来,我国天然气进口比重逐步提升,2016年对外依存度为 34%,2017年提高到接近38%,能源供应安全存在一定风险。此外,我国天然气需求的季节性不平衡较高,特别是在冬季民生用气和发电用气之间存在矛盾,这些都是制约我国天然气发电产业发展的基础因素。

在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两岸关系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大陆和台湾,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历来命运与共。但是,由于历史和人为原因,两岸被一条浅浅的海峡隔断。这就需要我们从新起点、新思路入手思考两岸之间的交流,而妈祖精神为其中一个最好的沟通渠道。作为海神,妈祖在两岸民间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在台湾妈祖被称为“天上圣母”,是台湾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被认为是全世界妈祖信仰最盛行的地方。目前,全台湾妈祖宫庙合计超2000座,信徒多达1600万人,占台湾人口约61%之多。[14]鉴于妈祖信仰在台湾社会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影响力,台湾不同派别政客都不能无视妈祖信众在政治选举中的重要性。也正是妈祖信仰在两岸民间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使得妈祖成为“海峡和平女神”连结着两岸的共同情感纽带,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应力分布图的结果,在整个撬装式LNG气化站中,应力集中主要出现在加热器所在的部分。在设计之初所考虑的是将加热器置于BOG处理管系与LNG运输管系之间以节省分布空间,但由于两个部分的管线之间间隔狭小,在考虑了操作空间之后,加热器的进出管道就变得非常短,加上管道间还布置了阀门以及三通,这无疑增加了管道的受力,最终导致了应力集中现象的出现。

四、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结构

(一)妈祖民俗体育物态文化层

3.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的衣食

1.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的场所和设备

2.妈祖民俗体育文化活动方式

妈祖祭祀、庆典中以顺应和满足民俗体育活动需要建造的场所和设施,包括宫庙、广场、公园等,都是妈祖民俗各种体育活动表演的重要场所。活动表演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及器具也是妈祖民俗体育物质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如“摆棕轿”中的“轿”和“火堆”,是祭祀妈祖而进行改造的特殊民俗体育物质文化,是独特的体育器械;“耍刀轿”中的轿子、妈祖神像、仪队人员的道具、乩童的刀具,是以“驱邪捉鬼”为主要目的而创造的各种活动器械;“车鼓阵”中的推车、锣、鼓、镲等;“皂隶舞”中的面具和扁棍,“宋江阵”中的刀、枪、剑、钩、镰、盾牌以及农家常见的铁耙、锄头、木棍、扁担、竹竿等器具都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体育设备。另外还有转凉伞、打刺球、大鼓阵、踩高跷、赛龙舟、舞龙、舞狮等所需要的不同形状的伞、刺球、鼓、高跷、龙舟和龙狮表演的道具和服装等都属于“器物”,是以物态化形式呈现出来的。这些独特的民俗体育器械,也体现了妈祖信众在妈祖祭祀活动与实践中形成和创造的妈祖民俗体育物质文化成果。[16]

非正规金融一般局限在一定的地域,在搜集借款者的信息上存在优势,融资规模较小,一般不需要抵押,存、贷款利率较高,借贷金额、期限和利率较为灵活,一旦借款者到期不能履约,通常采用非法律途径解决。非正规金融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可以肯定,农村非正规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循环水温。循环水温度升高对空分系统影响明显,在南方尤甚,特别是高温季节(空气湿度经常超过80%),冷却塔换热效果差导致循环水温度上涨影响空分系统运转。随着空气进分子筛温度的上升,分子筛的吸附效果变差,从而影响整个空分系统的安全运行,空分系统产量被迫降低[6]。

在妈祖各种祭祀、庆典等活动中,渗透着以身体运动为核心的体育元素,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这种以人的身体活动为手段来完成的表演仪式与体育的运动本质特征是基本相同的,具有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内涵和形态特征,这也是先民信仰妈祖的珍贵文化遗产,构成了妈祖民俗体育物质文化的重要基础。[12]一般有三大类:一是大蘸,即大庆典纪念活动,如祖庙落成、开光、千年祭等,期间有龙狮表演、车鼓阵、九鲤舞、腰鼓舞、伞舞等;二是清蘸,常年的纪念活动,如妈祖诞辰日、妈祖羽化升天日,这是俗定常规的春秋二祭。三是出游,如湄洲、大甲等绕境祈求妈祖保平安的一种活动仪式。

“企业如果不创新,就一定会被超越”,蔡连成感慨道。如今印刷市场的各种成本不断上升,客户需求也在不断朝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变。因此,长荣股份“从生产设备到生产流程等齐发力,通过持续创新,提升整体智能化水平;通过创新的整体解决方案及细分市场解决方案,帮助客户省钱,提升其生产效益”。

妈祖民俗体育的物态文化是指在妈祖祭祀、庆典等活动中由妈祖信众加工创造用于从事民俗体育活动的各种器物,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为妈祖民俗体育提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5]

妈祖民俗体育物质文化层不仅包括各种场地、器材及各种活动方式,同时也包括其独特的服饰和饮食。[17]在妈祖民俗体育活动中,对表演者的头饰、服饰等都有着特殊要求。妈祖髻(也叫帆船发髻),海洋文化的象征性非常明显,是最为特别的妈祖民俗体育文化代表,传说是妈祖生前的发式,后人为了仿效妈祖,而形成习俗,现在湄洲岛上的原住民还有梳妈祖髻的传统。除“妈祖髻”外,“半截红裤”也是妈祖信仰在当地民俗服饰上最具代表的体现,是妈祖民俗体育物质文化不可或缺的成果之一。另外宋江阵水浒中人物的服装、赛龙舟、踩高跷、舞龙狮等表演的服装等都是以物态文化形式存在等,是妈祖民俗体育表演中必不可少的服饰。妈祖的饮食文化里也包括着妈祖民俗体育的文化特性,最具代表性的是妈祖面。妈祖寿面是莆田特有的风味小吃,里面的配料很多,每一种材料都有其自身的含义,同时鸡蛋丝、香菇、紫菜、花生等配料拼成八卦太极图也蕴含民俗体育属性元素,寓意妈祖赐予的平安、吉祥、富贵、长寿。[18]

This angle is interrelated to the volume density of the material by using the following equation:

(二)妈祖民俗体育制度文化层

境祭活动是妈祖神驾绕境巡安的一种活动仪式。主要是以出游的形式来祭祀妈祖,目的是请妈祖巡行全境,驱邪除魔,庇护百姓平安顺意。[9]境祭以台湾大甲妈祖南下绕境进香活动、莆田天下妈祖回娘家、妈祖金身巡安、白沙屯妈祖进香等为盛。台湾大甲妈祖南下绕境历时九天八夜,每年农历三月,各地妈祖信众组成盛况空前的进香队伍,以大甲镇澜宫为起点,在九天八夜中徒步来回至新港奉天宫,跋涉三百三十公里路。绕境期间,不乏有各种民俗活动,热闹非凡,如百名勇士迎太平、倰轿脚、宋江阵、蜈蚣阵、车鼓阵等民俗体育文化活动,成为每年绕境的一大盛事。湄洲妈祖元宵活动从正月初八持续至二十九,妈祖出巡庆贺元宵,期间也有耍刀轿、摆棕轿、舞凉伞、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盛况空前。莆田天下妈祖回娘家活动期间也突出展现民间民俗活动的多样性,有女子吹鼓乐队、女子舞龙队等本土的民俗文艺表演队,场面热闹,内容丰富,体现了妈祖文化的民俗体育特性。

1.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组织形式

妈祖节庆及其民俗活动是地方政府无形资产,当节庆活动打造成城市品牌形象,将演化为节庆产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成为招商引资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以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节为例,突显了莆田将妈祖文化推向世界观光的意图,大量的人潮及民众参与蕴藏着庞大的商机,对当地经济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借助妈祖文化旅游节及庆典依附的妈祖民俗体育活动表演即可形成一项新兴的产业,足以带动与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可以利用特有的妈祖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为手段,带动当地体育服务、运动器械、体育服装与鞋帽等体育产业发展,提升体育软件和硬件设施,吸引国内外各界人士来观光、考察、洽谈贸易,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开发和商贸发展打开一条新路。可以认为,成功的妈祖节庆活动,不但为拓展妈祖民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创造了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保存及实质环境的进步。[13]

2.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组织机构

3.1.1 叶缘型。其又称叶枯型,主要为害叶片,是典型的极为常见的病害。起初呈现深绿色短线状病斑,慢慢扩展为短条状,后期沿着叶边的两侧或是叶中脉向上或向下延伸,最后成长条斑状,由深绿变黄,最终转成黄褐色或是灰白色,形成明显的不规则波纹状,与健康部位有明显的界限。

妈祖祖庙已是国际性的妈祖组织,通过理事会联谊了国内外的妈祖庙,尤其是台湾、东南亚地区的妈祖宫庙共同举办活动。[19]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组织机构其实是依附于妈祖组织,根据工作内容不同,其名称不一,大小各异,工作内容尽管略有交叉,却各有侧重。比如,宫庙事务型妈祖民俗体育组织主要是以全世界近万座妈祖宫庙为主体,它们承担了妈祖祭祀、庙际间交流合作等民俗体育项目组织、管理与安排;研究交流型妈祖民俗体育组织主要包括各种研究会(院、所)、交流协会,它们为提高妈祖文化品位,发展妈祖文化事业,从事开展妈祖文化研究和交流活动。其中,“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和“福建省体育局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基地”落户莆田学院为妈祖民俗体育研究提供更广阔的平台。随着妈祖祭祀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以湄洲妈祖文化节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升格为国家级的节庆活动,举办活动的组织机构包括福建省人民政府、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等政府机构,这也预示着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组织机构将更具权威性。

3.妈祖民俗体育文化规章制度

妈祖民俗体育中的各种活动和游玩规则,就是在祭祀活动中形成规范的表现,信众参与必然要受其规范和活动规则的约束,在规则、习俗、裁判、舆论等作用下,要学会调控自己行为和态度,规范自己的意识、观念。在妈祖民俗体育中,活动方法、活动规则、活动场地以及裁判手段具有模拟社会法规的性质,既有文字上的制约,又有一定的社会控制,是一种文化规范和限制,表现为明示或内隐的规范、规则和习惯等。如白沙屯妈祖徒步进香强调“由轿领人,而非由人领神”的特色。[20]妈祖民俗体育文化中的规章制度有相当多的内容并非是政权的规定,而是妈祖信众在千百年的妈祖祭祀、庙会活动过程中经过约定俗成而产生的, 是参与者要在活动中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它体现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的特质。主要包括祭典程序、举办与妈祖文化相关的赛事规程以及妈祖民俗活动的组织管理制度等,这些均属于妈祖民俗体育文化制度范畴。

(三)妈祖民俗体育行为文化层

妈祖民俗体育行为文化层是妈祖信众在生活实践,尤其是在妈祖祭祀、庆典等活动中约定俗成、共同遵循的行为规则,它通常以民俗活动形态呈现,是在一定动机目的支配下体现出一定的礼俗、民俗、风俗的行为模式。妈祖民俗体育行为文化层包括生活方式方面的衣、食、住、行等;风俗习惯方面的礼仪、节令、占卜、禁忌、喜丧等;宗教仪式方面的祭祀、朝圣、庆典等;民俗活动方面的博奕、杂耍、武术、球戏、舞艺等;社会行为方面的政治、经济、道德、文化、教育等。仪式具有情感规范性象征,可控制参与者行为举止及维持群体的社会性,这些约定俗成的行为文化都体现在妈祖民俗体育活动中的行为习惯之中,如妈祖祭祀仪式、妈祖民俗活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既是社会的,也是集体的,在时间上是传承的,在空间上是散播的。

(四)妈祖民俗体育心态文化层

妈祖民俗体育心态文化层是以妈祖文化为指导,借助或通过民俗体育活动形成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精神产物。它处于文化结构的最深层,是最稳定的结构层面,也是妈祖民俗体育的核心与灵魂部分,决定着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和表现特征。妈祖民俗体育心态文化存在于人心中的文化心态、文化心理、文化观念、文化思想、文化信念等,包含真善美的价值和道德内涵。如白沙屯妈祖进香,信众在进香过程的徒步行走和身体活动做为一个自我转化的过程以产生自我反思,达到自我修炼之目的。[20]比如在妈祖岁时节庆时举行的摆棕轿、耍刀轿、冲礼花等活动,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民俗体育活动,还体现信众对生命的珍爱、社会正义、勇敢、乐善好施的精神内核,这样人们在实践妈祖民俗体育文化过程中就能自觉体现强烈的道德意识和社会理想,反映出对高尚品德的颂扬和追求,从而激励人们积极向善,这也是妈祖民俗体育文化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是一种道德行为的教化。

五、结语

妈祖民俗体育文化来源于人们最基础的社会生活,是一种活态的历史表现形式,承载着妈祖信众的生活向往和心理归属,反映出妈祖信仰区域的本质属性和特点。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主要是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承载着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使命,表现出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结构的诸层次是以心态文化统领并依托其它三个层面而显现,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推动,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如今妈祖文化已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彰显着妈祖文化举足轻重的分量,这必将推动妈祖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和研究,促进祖国统一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有利于发扬妈祖民俗体育文化在“一带一路”的文化支点作用和战略认同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明太,连晨曦,赵相相.试析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的妈祖文化旅游联合开发[J].武夷学院学报,2018,(5).

[2]新华网.妈祖文化:谱写“先行”新篇章[EB/OL].http://www.fj.xinhuanet.com/nwq/2008-10/29/content_1477 0405.htm.

[3]人民网.妈祖文化历千年而愈兴[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8/1023/c1013-30356286.html

[4]中国网.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全文)[EB/OL].http://www.china.com.cn/lianghui/news/2016-03/17/content_38053101.htm.

[5]谢军,陈少坚.闽台民俗体育与民间信仰的关系[J].体育科学研究,2010,(3).

[6]林美容.妈祖信仰与汉人社会[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7]刘青健.妈祖民俗体育探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10,(5).

[8]黄亦琳.妈祖民俗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以福建莆田湄洲妈祖民俗体育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4.

[9]中华妈祖网.湄洲妈祖祖庙的五大祭祀妈祖活动[EB/OL].http://www.chinamazu.cn/mzdg/whyy/jsxs20130820/17813.html.

[10]方遥.妈祖祭祀活动中的民俗元素探析[J].东南学术,2012,(4).

[11]李丽.闽南民俗信仰仪式中的原生态民俗体育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12]林立新,黄瑞国,庄清贵等.非遗文化“妈祖信俗”祭祀中的体育元素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20(5).

[13]叶碧华,蔡进发,陈盈倩等.营销组合、落差理论及IPA在节庆活动经营诊断之应用——以台中大甲妈祖国际观光文化节为例[J].生物与休闲事业研究,2004,(2).

[14]邱冠斌.台湾妈祖信仰传承之个案研究——以2009台北县妈祖文化节为例[J].中华行政学报,2010,(7).

[15]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16]詹金添.闽台妈祖体育文化结构研究 [J],体育科学研究,2011,(5).

[17]梁曦.妈祖文化软实力品牌构建及国际化发展战略——“酷日本”战略对妈祖文化资源开发的启示[J].莆田学院学报,2018,(4):27-33,54.

[18]林明太,连晨曦,林幼梅.妈祖文化景观的海洋性元素分析及旅游开发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8,(4).

[19]乌丙安.“俗信”概念的确立与“妈祖信俗”申遗——乌丙安教授访谈录[J].文化遗产,2018,(2).

[20]张思菁.白沙屯妈祖徒步进香客的身体感知与实践[J].大专体育学刊,2018,(4).

A Study of the Inheritance of Mazu Folk Sports Culture and Its Cultural Structure System

LIN Li-xi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Putian University, Putian, Fujian 351100,China)

Abstract: Mazu culture has been written into the national“13th Five-Year Plan”and studies the folklore phenomenon attached to the Mazu belief activities, which will better serve the “One Belt, One Road”strategy of Mazu culture.Using literatures, field trip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study found that Mazu folk sports culture exists in temple festivals, sea sacrifices, festivals, and family festivals; the needs of believers, festivals, leisure entertain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ross-strait peace are Inheriting the foundation; combing the cultural structure of Mazu folk sports from the four levels of physical state, system, behavior and mentality, systematically explor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function contained in it, in order to do a good job of strengthening the Mazu culture.

Key words: Mazu culture; Folk sports; Cultural inheritance; Cultural structure; Existence form

中图分类号: G85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6959(2019)07-0111-06

DOI编号: 10.13965/j.cnki.gzmzyj10026959.2019.07.017

收稿日期: 2019-05-13

基金项目: 莆田市体育工作补短板项目“莆田市妈祖民俗体育文化产业开发与发展策略”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林立新(1970-),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俗体育文化。

(责任编辑:周真刚)

(责任校对:任 艳)

标签:;  ;  ;  ;  ;  ;  

妈祖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及其文化结构体系考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