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乳腺腺病80例临床研究论文_张永刚

中药治疗乳腺腺病80例临床研究论文_张永刚

张永刚

(岐山县妇幼保健院 722405)

【关键字】乳腺腺病;中药

【中图分类号】R65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07-01

乳腺腺病是在乳腺小叶增生的基础上发生的,是由于乳腺小叶内末梢导管或腺泡数目增多,伴小叶内间质组织不同程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多见于20~40岁女性[1]。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女性工作压力加大,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现代医学研究依据其发病机制分为激素分泌失调和乳腺组织敏感性增加,治疗上多采用激素制剂,复发率高,副作用大,存在一定缺陷。本文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乳腺腺病患者80例采用中药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我院门诊的乳腺腺病患者80例,年龄在17~41岁,平均(33.8±3.5)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3.2年;单侧发病26例,双侧14例。纳入标准:①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乳癖及乳内结核;③以上患者均经临床查体、超声检查、钼靶、穿刺活检等确诊为乳腺腺病。

1.2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 参照《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2]确诊。临床表现多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随月经周期反复出现,查体乳房上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局限性包块,大小不一,质硬,有压痛,无红肿,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经超声检查、钼靶、穿刺活检等确诊为乳腺腺病。

1.3 中药辩证分型 分为肝郁气滞型:中医辩证(肝气郁结,冲任失调),治则(清肝解郁),方剂:柴胡12g、当归12g、白芍12g、红花12g、郁金12g、川棘子9g、川穹6g、青皮10g、陈皮10g、半夏6g、茯苓6g、远志6g;和气血痰凝型:中医辩证(气滞血瘀,痰淤互结,冲任不合),治则(活血祛瘀、通经导滞、化痰散结),方剂:当归12g、白术12g、川穹10g、红花15g、乳香6g、没药6g、海藻10g、莪术10g、茯苓10g、香附12g、穿山甲15g、夏枯草15g。中药均每日1剂,2次/日,1个月为一疗程,每次经期停药,3个月为一个治疗周期,维持至完全恢复正常停药。

1.4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管理局)[3]结合中华全国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题组制定的疗效标准。①治愈:肿块消失,疼痛消失,停药后三个月不复发。②显效:肿块直径缩小一半以上,疼痛减轻或不明显。③无效:肿块无缩小,疼痛仍存在。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服药后3~7天开始见效,乳房肿痛不适减轻或消失。二种类型有有效率分别达到96.88%和85.42%。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

表1 临床治疗效果[n(%)]

类型 例数治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肝郁气滞型3228(87.50)3(9.38)1(3.12) 31(96.88)

气血痰凝型4839(81.25)2(4.17)7(14.58)41(85.42)

2.2 不良反应 患者未诉恶心等胃肠不适;同时也没有患者表示月经周期及经量明显改变。

2.3 随访结果 80例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1年时间,随访率100%。3例有复发,有6例患者中药治疗无效选择手术治疗。

3 讨论

乳腺腺病是一种慢性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是由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良造成的乳腺组织结构紊乱,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乳腺腺病的发生与卵巢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雌孕激素比例失衡,特别是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雌激素正常或相当增多而致,临产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可触及明显包块,伴有压痛等。西医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上则采用抗雌激素药物治疗,如黄体酮、雌激素制剂等。这些药物虽见效快,但因其本身属于激素类药物,干预人体正常的内分泌,易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不良不应如恶心、呕吐、月经紊乱、乳汁分泌等多,病人依从性差。

本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其发病多于脏腑、经络、气血关系密切;多由忧思或劳倦使脾气受损,脾虚择运化失常,聚湿生痰;肝郁则气血不畅,淤血内滞。情志伤肝累及脾脏,使痰瘀结,阻于经络,使乳房结块疼痛、受累或情志刺激或经前加重,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故此病的治疗重在恢复卵巢功能,调整卵巢激素水平,而手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医治病着重调整脏腑、经络、气血,调整激素的相对平衡,从而达到卵巢功能恢复的目的。中药柴胡、郁金、香附、青皮疏肝理气;当归、赤芍、红花、丹参活血化瘀;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散瘀;川穹行气止痛;夏枯草清火散结,适应于痰火郁结之痰核;从而达到疏肝理气、健脾燥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效,可有效改善乳房血液循环,促进乳络通畅、使淤积的肿块消退,减少乳房胀痛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依据病人病情辩证施治,临床效果满意(肝郁气滞型达96.88%;气血痰凝型达85.42%),大多数患者乳房肿痛及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及治愈,无不良反应发生,价格低廉,且患者依从性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北京:科学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77.

[2]谷振声,姜鸿刚.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5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S].1997:51.

论文作者:张永刚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  ;  ;  ;  ;  ;  ;  ;  

中药治疗乳腺腺病80例临床研究论文_张永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