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_消费结构论文

农村改革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_消费结构论文

农村改革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村居民论文,消费结构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产和消费是互相依存,互为前提的经济行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也没有生产。消费既是生产的目的,又是生产成果的最终实现过程。消费结构的变动直接影响到产品结构,进而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我国,农村居民由于其特殊的人口地位,在全国居民消费中占据着较大的权重,其消费结构的变迁,反映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因此,正确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演变,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和巩固农村改革的成果,而且对引导农村消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深化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迁的特点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发端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成倍增长,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体现在消费结构上,有以下特点:

1.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在居民消费结构中,最能反映消费水平的比例关系就是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即恩格尔系数。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是一种必然趋势。从1978年到80年代中期,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迅速下降。1985年到1995年恩格尔系数出现了波动。1995年以后,又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见表1)

表1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单位:%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1997

恩格尔系数 67.7 61.8 57.8

58.8

58.6 56.3

55.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6年,《中国统计摘要》1998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2.食品消费层次提高,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1978年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中主副食之比为2.36∶1,1985年为1.41∶1,到1996年已经基本达到了1∶1的水平。副食品在食品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食油、肉类、禽蛋、水产品的消费量增长很快,特别是肉类和水产品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20.3%。这说明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于合理化,营养水平逐步提高,正向世界平均水平靠近。

3.精神性消费比例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趋于丰富。1978年,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为3.16元,1997年,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的已达到148.18元。文化消费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上升,重要性越来越明显。1997年每百人每天阅读报纸量达到4.30份,每年拥有杂志达到7.77份。表明农村居民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

4.农村居民拥有的耐用消费品的构成发生变化。1978~1987年,农村居民的自行车、收音机、手表、缝纫机的拥有量急剧增加,以后逐渐达到饱和。进入90年代以后,新的家用电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增长。1997年,农村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彩电27.32台,冰箱8.49台, 洗衣机21.87 台。农村居民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注重家庭用品向现代化、舒适化方向发展。

5.消费商品化程度提高。在农村居民全部消费资料中,自给性资料部分不断下降,商品性部分不断增加,这突出反映在生活消费支出中货币性支出比例的变化上(见表2)。显然,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提高了,正在从自给、半自给型向商品型转化。

表2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货币性支出比例 单位:%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1997

恩格系系数 41.0 51.7

61.3 64.1 65.6 68.5 69.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7年,《中国统计摘要》1998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总体上看,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从温饱向小康型迈进,传统型消费结构正在向现代化消费结构转变,处于一种高级化的过程中。

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结构最基本的因素。消费结构随生产力的发展逐步从低级向高级演进是一条客观规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农村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农村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使农村和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消费结构的转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从根本上改造了农村微观组织结构。农户重新成为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基本主体,具有相对独立的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这强化了农村基本生产单位的预算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得农业生产的内在动力、生产效率提高,推动了农业和种植业的高速增长。1978~1997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了10.2倍。虽然第一产业收入在农村居民纯收入中所占比重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在1997年仍然占到了61%。表明农业始终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农业的发展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2.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198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1996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3,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3,并且吸收了农村1/4的劳动力。农村居民从乡镇企业经营中获得的收入明显增加,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部分。1985~1996年,在农村居民总收入中,企业劳动报酬的比重由5.1%上升到11.1%, 这使得农村居民的货币性收入水平提高,商品支付能力增强,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向商品型转化。

3.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村市场体系发育。市场取向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特征。1985年开始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先后把粮棉油的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并陆续放开了绝大多数农产品的购销价格,直接计划调控的减少,推动了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消费对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依靠市场获得的生活消费品不断增加,消费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4.农村产业结构向多层次综合发展转变。在农村各产业中,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比重增加。农村居民的就业门路进一步拓宽,收入来源多样化。1996年,第二、第三产业收入在农村居民纯收入中的比重分别占到了19.3%和12.9%。另一方面,在农业内部结构中,农作物种植业比重下降,林牧副渔业比重上升。这使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副食品越来越丰富。

5.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农村居民的价值观、消费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对家庭用品的选择开始趋于高档化。照相机、摩托车、VCD 正在成为农村新的消费热点。

三、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的思考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向小康型的迈进,深刻地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但是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的几个现实问题,也值得我们引起注意:

消费结构层次较低。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虽然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1997年仍高达55%。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40%~50%之间为小康生活。可见在总体上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仍然处于一种“基本生活资料消费”阶段。

城乡消费差距过大。1985年以前,城乡消费差距曾一度缩小。1985~1987年,城乡人均纯收入之比从1.86∶1扩大到2.47∶1。收入差距扩大的必然结果是消费差距扩大。1997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而农村居民比这个水平高9个百分点。从耐用消费品构成上看,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相当明显。

消费地区性差距明显。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目前东、中、西部之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一样,消费结构存在明显差异。1996年,我国东、中、西部之间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消费支出之比为2.22∶1.07∶1。

存在不良消费现象。由于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互相影响,存在“示范效应”。这一点在婚丧嫁娶的互相攀比、大操大办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同时,近年封建迷信思想和不良社会风气死灰复燃。不仅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农村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着眼点和出发点。因此,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以缩小直至最终消除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促进消费结构合理化,全面实现奔小康的目标。

1.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取决于其收入水平的稳定增加,这又有赖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它要求继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明晰土地所有权、占用权和使用权的关系,切实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积极推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降低投入成本,提高产出效益,依靠科技力量转化农业增长方式。

2.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市场取向是农村改革的精髓。只有建立起市场化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才能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保障农民利益,缩小城乡消费结构的差异。

3.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范围。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有制约作用。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必须首先调整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增加适销对路的消费品的种类和数量。同时,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村第三产业。

4.提高乡镇企业发展质量,合理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乡镇企业是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当前,一方面要调整乡镇企业的产业分布和技术构成,另一方面要深化乡镇企业制度改革,优化经营机制和提高经营效益。

5.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异。发展中西部农村经济的关键在于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农业建设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培养人才,实行科技兴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其收入水平。

6.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抑制或取缔不健康消费。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这既是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部分,又是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条件。只有破除了陈旧的观念,才能在农村居民中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树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提高消费效益。

标签:;  ;  ;  ;  ;  ;  ;  ;  ;  

农村改革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_消费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