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契机,实施有效追问论文_俞志良

把握契机,实施有效追问论文_俞志良

俞志良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朱家坞完小 312030

所谓“追问”,就是等学生就教师课前设置的数学问题做出基本回答之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做出的有目的的“二度提问”,重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有针对性的追问,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理解不再出现断层,滞留于问题的表面,还能让学生在思维出现错误时可以迷途知返。既可以让学生思维的矛盾迎刃而解,又能让那些意外的“小插曲”演奏得异常精彩。总的一句话,我们教师要把握契机,适时、精准的追问足以使课堂变得活泼、神奇,有效地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追问在断层处,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

有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教学的真谛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并不再于传授了多少本领。课堂上,如果学生面对老师预设性提问的思考和探究较为肤浅,甚至根本无从下手时,我们教师如果能不失时机地进行深层次的追问,必然可以引导学生去继续思考和探索,从而激发、启迪学生的思维与想象,使学生的思维慢慢走向成熟。

二、追问在矛盾处,突破学生思维的难点 

学生由于受经验知识积累的影响,有时思维会遇到一些障碍或产生矛盾,不能进一步思考、解释、分析,此时,如果我们教师能针对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冲突进行及时的追问,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去思索探究,就能有效地打开学生的思路。  三、追问在错误处 ,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学生容易思维出错的地方,往往就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在预设时就应对此有所预料,并且充分考虑到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如果学生面对预设性提问思考时出现了错误,我们教师就应结合学生的错误进行追问,以引发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去反思和评价自己探索的结果,真正把握问题最本质的内容,以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追问在意外处,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旅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即兴创作,课堂上随时都会有 “小插曲”出现。当学生的思维偏离了探究主题的时候,我们教师如果能顺着这些 “小插曲” 进行适时有效的追问,给学生在思维指向上予以引导、指点,既能保护学生探索真理的热情,又能对学生出现的“意外”实施冷处理,达到春雨润物悄无声息的效果。

案例:柴迪锋老师教《万内退位减》

教学进入质疑环节,一位男生突然站起来问:“老师,万以内的数相减,可以由高位算起吗?”这可是柴迪锋老师备课中未曾考虑到的内容,全体学生一齐向这个同学投去惊奇的目光。

柴老师一时语塞,但她马上镇定下来,追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我们在采用从高位减起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麻烦?

生1:从高位减起,后面遇到下一位需要退位的不好办。

柴老师追问:你是如何做的?

生2:把原来的差减少1。

柴老师继续追问:那么,你们有好办法吗,在退位后,不用改动这个差?

生3:老师,我认为可以这样去做,从高位减起时,可以运用瞻前顾后的方法,减高位看低一位,假若低一位需退位,写差时应少写1。如高位差是7,低一位需退位就直接写成6。(其他同学点头以示赞同。)

柴老师再次追问:你真行!这个方法还真管用。不过,这种方法既然可行,书上为什么且说要“从个位减起”呢?你们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生1:老师,我认为照书中说的方法计算简便。

生2:我也认为从左边减起要比从右边减起方便。

柴老师小结: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在计算时我们要尽量地采用较为简便的算法。今天老师特别感谢这位学生所提出这样的问题,使我们对万以内数的减法计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同学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全班同学鼓掌)

反思:“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学生意外的质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资源,课堂上柴老师紧紧把握这个契机,通过及时有效的追问引导学生去不断思索,从而达到知识的动态生成。

教师的追问是演绎精彩课堂的媒介,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的“金钥匙”,是促进学生的思维条理化的“纽带”,更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云梯”。实践证明,追问必须要适当,才能达到教学预期的效果。不言而喻,鲜活、灵动而又智慧的课堂与教师适时捕捉,巧妙的追问是分不开的。教师要把握契机,适时追问,问出质量,问出品位,问出智慧。

论文作者:俞志良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月总第2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把握契机,实施有效追问论文_俞志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