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博弈与治理研究论文_于春婧,刘蕾,刘芸英,鞠芳

灾难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博弈与治理研究论文_于春婧,刘蕾,刘芸英,鞠芳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蚌埠 233000)

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灾难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博弈与治理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103781)阶段性研究成果,指导老师:吴琼。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灾难事件在网络舆论中的博弈机制与其治理方案。主要着眼于四中博弈机制传统媒体内部的舆论博弈、新媒体内部的舆论博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舆论博弈。在参与舆论博弈的各方力量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舆论场域整体稳定;当参与舆论博弈的各方力量对比失衡时,就会发生舆论危机。对当灾难性事件发生时保持各方力量平衡,正确引导舆论提出合理化意见文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网络舆情 治理 灾难事件

一、研究背景

灾难性事件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缘与利益格局调整的许多潜在的矛盾逐步显性化,进而爆发一些影响较大的灾难性事件。据不完全统计,21世纪中国灾难性事件数量明显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危害日益严重,同时近年来每次灾难性事件都伴随着高强度的舆论交锋,不仅为灾难性事件添加了自身参与的变量,而且对灾难性事件进程与走向也产生重大影响。

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飞速,使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下主要大众传播方式,成为传播社会舆论的新势力。网民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交流、表达观点进而萌生了网络环境下的新生力量—舆情。舆情通过互联网传播人们对当下事情的观点、态度。

当今社会是互联网社会,互联网通过传递社会信息进行议程设置。人们根据互联网传递的信息来区别事情的轻重缓急。网络舆情也一度成为现实社会的“晴雨表”。所以网络舆情的力量不容小视,形成的民意合力会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在此背景下,研究网络舆情演化的博弈与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灾难事件研究舆情演化阶段分析

灾难性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不确定性,由灾难性事件产生的演化的舆情也更为复杂。灾难事件中人们恐慌的态度会禅城负面的舆情,演化速度更快,破坏性更大。网络舆情演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线性过程,它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其中交织着网络空间中由各行为主体之间的交互所引发的网络舆情观点聚合和网络舆情信息扩散这样两个分支环节,它们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以一种混合连接的形态形塑了网络舆情演化的结构秩序。

对于网络舆情的演化基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传播阶段、扩散阶段和消退阶段。

(一)传播阶段

灾难事件发生初期,网络舆情也进入了初期发展。初期发展基本分为两个方向,第一向第二阶段发展或者处理得当实践解决舆情消散。舆情发展初期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

(1)事件与人们的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越高越容易引起人们的反应传播迅速演化到第二阶段,而关联程度低的舆情不容易演化到第二各阶段。

(2)人们对事件的态度倾向。

人们对事件的态度分为支持、反对、中立。如果在事件上网民态度一致则会是舆情向良性发展;相反态度相悖会引起网络舆情的博弈,网民争相抒发自己的观点看法态度导致事件迅速传播。

(3)政府、事件相关人员等的态度。

灾难性事件发生的时间快中间带有很多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会造成人们的恐慌和焦虑的态度对于事件的定性也有难度。在舆情发展初期,政府等有关部门人员能够给出证据确凿有利的官方说法,积极回应人们的疑问,统一口径有助于舆情的消散。

(二)扩散阶段

扩散阶段是舆情演化的第二阶段,与人们关联度高、态度不一致或者不确定性大的事件舆情容易发展到第二阶段。也有专家称它为舆情的危机阶段。这个阶段网民参与程度和媒体参与程度达到舆情发展的最高阶段,网民情绪高涨事件在网民推动下传播速度加快,之前没有参与的网民也纷纷关注参与事件讨论,发表态度。互联网新兴媒体比如微博大v、微信营销公众号等争相转发,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也被吸引进来进行关注报道。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联动传播,加快事件传播速度,让舆情发展到白热化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个舆论场都不甘示弱,孕育出群体极化现象,不理智的网民跟风传播,网络舆情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不采取措施正确引导加以控制,很有可能影响社会正常运行和社会秩序。

扩散阶段是舆情演化的高警阶段,需要政府正确引导,遏制社会舆情进一步发展,使舆情演化进入第三个阶段-消散阶段。

(三)消散阶段

消散阶段是舆情演化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舆情演化初期处理得当舆情很快就会演化到消散阶段。

在初期未经处理的事件经过一番舆情的发展,或者在扩散阶段政府有积极回应帖子量、点击率达到最高以后也会迅速回落进入舆情发展的消散阶段。灾难性事件舆情发展有其生命周期,舆情演化过程中如果事件中没有出现新的关注点,舆情也会很自然的在达到最高点以后回落到原点。

三、舆情演化的治理措施

灾难性事件的舆情演化三个阶段来看,在初期正确引导舆论控制舆情可以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中期扩散阶段也会事情顺利解决,舆情发展得到控制网民的参与量也会减小,从而减小事件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正确的时机采取正确的措施来治理控制舆情演化。

舆情演化的治理措施可以从影响舆情演化的三个因素-网民、政府、网民态度入手。

(一)提高网民素质

舆情发展中,要防止群体极化现象,提高网民素质是关键一步。网民素质决定网民是否能理性评论、看待事件。网民要做到理智上网,提高对事情的判断和辨别能力。分清是非对错,遇到问题不能一哄而上,坚持客观冷静地态度不盲目跟风。

政府对网络进行有效监控,对于煽动民众情绪,发表不良言论的网民进行警告和封号处理。有效的监控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及时识别网络舆情事件。

争取在事件初期就能有效控制引导舆论,掌握舆论发展的主动权。

(二)培养意见领袖,引导舆情向积极方向发展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意见领袖也可以说是信息的把关人,他们通常有着引导舆论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其背后大量粉丝群里。由意见领袖传播出的信息更有说服力,人们也更乐于接受。所以意见领袖在网络舆情演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政府要善于发现、培养意见领袖。在舆情演化的过程中通过意见领袖传达出有利于舆情向积极方向发展的言论和信息有利于舆情演化到第三消散阶段。当灾难性事件发生时,政府一方面要第一时间监控意见领袖有没有传播出不利于舆情消散的言论;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意见领袖,让意见领袖来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降低网民被感染的可能性,使舆论向良性发展。

(三)政府要及时发布信息,使事件透明化

灾难性事件发生迅速导致其有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主要原因是事件发生突然,政府或者相关人员未能及时发布信息,导致事件一出网民的猜忌、疑问、焦虑等情绪。伴随着这种情绪的言论也会让舆情向着高危险阶段发展。网民在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的情况下态度也很难是积极地,更容易丧失理性判断。所以在灾难事件舆情演化的各个阶段政府发布的信息都至关重要,有稳定民心的作用。要想舆情向良性发展政府方面必须积极回应网上出现的各种疑问,正面解答,随着疑虑的消散,舆情很快就会消散。

(四)小结

灾难性事件是不可避免的,演化为网络舆情也是不可避免的。处理好灾难性事件和网络舆情演化是我们的着眼点。舆情治理需要三方力量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本文通过对灾难性事件舆情演化的背景分析、灾难性事件舆情演化的阶段分析到最后对舆情演化的治理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潘芳,卞艺杰, 潘郁.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模型及 消极思潮应急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5):4043.

[2]陈波,于泠,刘君亭,等.泛在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 传播控制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11): 2140-2150.

[3]张彦超,刘云,张海峰,等.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 播模型[J].物理学报,2011,60(5):050-501.

[4]钱颖,张楠,赵来军,等. 微博舆情传播规律研究[J]. 情报学报,2012,31(12):1299-1304.

作者简介:于春婧(1995年9月—),女,汉族,山东烟台人,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2014级本生,研究方向为广告学。

论文作者:于春婧,刘蕾,刘芸英,鞠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灾难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博弈与治理研究论文_于春婧,刘蕾,刘芸英,鞠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