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的效果研究论文_姜黎

(武冈市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400)

摘要:目的 对护理干预在慢性乙肝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与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抑郁自评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施护理之后,在护理满意度、抑郁自评分等指标上,采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要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由于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护理干预模式,可更大程度上拉近护患关系,能大大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医院等的信任度,能消除患者紧张、消极、恐惧的态度,能时刻保持积极心态去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乙肝患者;抑郁自评分

慢性乙肝是临床上普遍存在的传染类疾病,其危害性极大,且病程较长,病情也会出现反复无常的现象,主要和乙型肝炎患者的思想意识与疾病认知不足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不定期复诊、生活习惯不良等,进而出现病情反复的现象,使得患者不得不多次入院接受治疗,这势必会加重身体负担,也会产生一定的经济负担。为缓解此类情况,应做好对慢性乙肝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以帮助患者逐步摆脱病痛折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此,本文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模式,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回顾性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所有患者全部符合慢性乙肝疾病的诊断标准。对照组50例中,男性患者为36例,女性为14例,年龄区间处在18-50岁,平均年龄为(33.41±10.56)岁,病程为1-16年,平均病程是(6.4±2.41)年;实验组50例中,男性患者为34例,女性为16例,年龄区间处在17-50岁,平均年龄为(33.52±10.13)岁,病程为1-14年,平均病程是(6.0±2.5)年。通过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与病程等基本信息的分析,了解两组差异不明显,由于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实施组间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工作,主要采取本院普通的护理方式,即患者就诊时,采取常规教育与一般化护理措施,主要为患者解决问题,但是未实施特殊化护理措施。

而实验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措施表现如下:

1.2.1 入院前的护理

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施一对一的护理。等到患者到院后,应设置专业化护士来接待刚来的患者,提前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1]。由于患者文化程度、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为达到理想的护理干预效果,则要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更换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如,若患者接受能力强,能减少护士的工作量,解释力度小,能很早就结束整个健康教育任务,以便让患者能及时而积极的配合治疗;若患者的接受能力差,部分患者年龄小或者文化素质偏低,护士应耐心的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知识解释,若患者不理解,应反复的讲解,让患者掌握足够的健康教育知识,禁止带着自身情绪来讲解知识点。护理人员应具备足够的护理意识与专业知识,提前对患者进行精神与心理上的护理,以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

1.2.2 入院后的护理

患者入院之后,护士应为患者提供一定的服务,让患者尽快的适应整个医院环境,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打造轻松的医疗氛围,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此外,护理时,护士应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能让患者消除心理负担与心理压力,能消除患者的心理设防,对护士更为信任,能达到理想的疾病治疗效果[2]。一般来讲,从内心来讲,患者总希望自身被重视、被尊重,针对此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应发挥好自身的职业作用[3],能及时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身职业的负责,对患者要具备足够的热情,与患者成为朋友,利于打造良好而和谐的护患关系。

1.2.3 出院后的护理

患者治疗完毕、出院之后,护士应及时进行家访或电话访问,要保证每个月进行一次访问,持续时间为12个月[4]。访问时,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复查与服药情况,并对患者的家属采取健康教育,时刻提醒着家属要多多关心患者,时刻监督患者复查与服药情况,从而提升患者治疗成效。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计量资料,2组采用t检验来进行组间比较;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0.05表示的意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护理工作后,在护理满意度、抑郁自评分上,实验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由于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2。

3 讨论

现如今,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再加之日常的不良生活习惯,使得慢性乙肝患者的患病率大大提高[5]。通常来讲,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乏力、肝区疼痛、畏食、腹胀等,这势必会对患者生活与工作构成威胁。为避免病情不断恶化,应重视对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并配备优质护理模式[6],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分别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等角度出发,以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能大大降低患者抑郁症的发生概率,能让患者以更积极的态度来配合治疗,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结晶。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抑郁自评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护理完毕后,在护理满意度、抑郁自评分等指标上,实验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相当明显,由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践表明,实施护理干预模式,可更大程度上拉近护患关系,能大大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医院等的信任度,能消除患者紧张、消极、恐惧的态度,能时刻保持积极心态去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石杰.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1):105+116.

[2]沈娟.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323+356.

[3]和法萍.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7,23(05):75-76.

[4]吴雪,田萍.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8):236.

[5]段春青,景育娟.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01):190.

[6]李传珍,董先芳. 慢性乙肝患者护理干预对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4):269-270.

论文作者:姜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的效果研究论文_姜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