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文本与实践思维能力_散文论文

整合文本与实践思维能力_散文论文

统整单元文本,历练思维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能力论文,单元论文,文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思维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语文思维素养是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之一。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教学的着力点更多的是内容理解、言语表达、写作特色等,围绕字词句篇及语文知识、修辞知识等对文本进行碎片化解析,以理解透彻为目的。尽管在这样的教学中也有思维能力训练,因为语言就是思维的直接反映,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但很少有教师特别注重语文思维能力,很少从语文角度去有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文本学习过程中,从文本中找到作者所隐藏的语文思维,从而高屋建瓴地审视文本,从综合、抽象、推理、论证等角度提升思维的层次,让头脑中的知识碎片在思维的选择、归类、抽象中活起来,系统起来;最终更新和替换学生的思维方式,形成批判和创造思维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这恰恰是中国学生最缺少的,也是语文课堂最缺少的。

      单篇的阅读文本教学,就思维能力的组成部分而言,有些能力是难以训练到的。较为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应跳出单篇文本,从一个单元甚至几个单元的角度来训练语文思维能力。下面结合具体案例来谈谈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分析比较能力

      分析比较能力是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比较是获取新知、提升思维的重要途径。许多知识是在比较中优化、特色化、能力化的。无论是同中求异,还是异中求同,只要恰当地用分析比较法,就一定会有新的结果产生。在教完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这四篇游记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来训练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这四篇文章都是古代的游记名篇,你能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谈谈它们的异同吗?”

      生:从主题看,都是作者独特情感的抒写。

      生:从写法看,都是借景抒情。

      师:这两点容易发现。同学们不妨再从文章的立意、构思、布局、表达等方面思考。

      生:游记,顾名思义是记游的,主要是记下自己在游历过程中的景、事、情。可古代的游记,似乎记录下这些还不够,一定还要写下自己的人生感悟。几篇文章最后一段都特别写明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师:卒章显志,看来这是游记的一般写法。

      生:《岳阳楼记》不像游记。既然是游记,应该有游踪,在此基础上记事、写景、抒情、说理。其他三篇文章都有表示游踪的词句,可《岳阳楼记》没有,且作者没有到过岳阳楼,仅凭朋友的画而写,这能叫游记吗?

      师:你的比较很有意思,游踪应该是判别一篇文章是不是游记的一个标准。但有的游记确实没有游踪,比如郦道元的《三峡》。

      生:《三峡》是摘选的,原文也有作者的游踪。

      生:我觉得游记的写法通常是先写行踪,后写景,再叙事,最后议论抒情。这四篇游记,最好仿写的是《醉翁亭记》。

      师:其实,游记的种类很多,有的游记只写景不叙事,有的游记多叙事少写景,有的游记多说理议论。当然,你通过分析比较能自己得出游记的谋篇布局之法,很了不起。

      生:我也觉得《岳阳楼记》不能算游记名篇。

      师:你敢于向名家说“不”,我点个赞。你的理由呢?

      生:这篇游记的中心是借古仁人表明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赞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可文章用了大量篇幅写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这是不是主次不分呢?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结论来得太突然,前面没有交代,后面也没有具体事例。很明显,作者是把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以古仁人为主。可这个本该是“主”的内容变成了“次”,这恰当吗?

      让学生对这四篇游记作分析比较,鼓励学生大胆地同中求异,学生不仅从分析比较中找出了它们在结构、布局、谋篇、详略上的大同小异,明白了游记的不同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更主要的是,在单元学习结束后,通过这样的分析比较,学生会从宏观的角度回望文本,会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比较分析,从而有新的发现。这样的单元分析比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概括推理能力

      一个单元由五篇文本组成,教材编者把这五篇文本编在一起,总有其意图和目的。可不少语文教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完一篇篇文本就万事大吉。至于探索教材编者的单元设计意图,并从这个角度来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却少有这样做的教师。

      此处所言的概括推理能力,主要指异中求同的能力。同一个单元的文本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没有多大联系的单个文本,它们在文体、题材、结构、表达等方面的差别很大,难以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但深究教材,经过一番概括推理,就会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示中指出本单元的文本是科学文艺作品。对初二学生而言,科学文艺作品是个全新的概念,但从今后的学习来看,必须要了解此类概念。诸如,科学文艺作品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细细研读本单元的五篇文章,每篇都是独立的个体,《敬畏生命》是说理性散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报告文学,《旅鼠之谜》是说明性散文,《大雁归来》是抒情性散文,《喂——出来》是科幻小说。既然它们都是科学文艺作品,那它们是怎么体现“科学文艺性”的呢?

      生:它们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科学性。介绍、普及、传播科学知识,是此类文章的一个目的。

      生:这五篇文章都以普及生态知识、唤醒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为目的。因此,文章中有许多的科学知识。

      生:第二个特点是“文艺性”。文章有强烈的文学色彩,语言生动形象,情感强烈。与词典上的专业性介绍完全不一样,词典上的介绍多是专业术语,晦涩难懂,没有趣味性。而具有文学性的科普读物,有故事、有情节、有情趣,读者很喜欢。

      师:几位同学的发现有见地。能自己找到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并有具体的分析,老师很佩服。我们还可以再思考,说理性散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报告文学是对新闻的生动记叙描写,说明性散文是以说明为主的散文,抒情性散文是兼介绍事物特点和浓烈感情抒发的散文,科幻小说是以科学幻想为情节的小说。从这些说法中,我们还可以有对科学文艺作品更简洁的概括。

      生:我觉得说理性散文就是带有文学性的议论文。

      师:你的概括很妙。我们可以沿此思路进行推理。

      生:报告文学就是带有文学性的新闻。

      师:我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有道理。

      生:说明性散文就是带有文学性的说明文。

      生:抒情散文就是带有文学性的写景、叙事类散文,它要介绍知识,但在介绍知识的同时要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比如《大雁归来》,文章告诉我们关于大雁的一些知识,但主要是表达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的许多“失去的东西”。

      生:科幻小说就是带有文学性的科幻故事。

      这样异中求同地阅读分析,学生通过对比、概括、推理所学到的,不仅是编者串联单元的主题,而且还有从语文的角度找到的串联单元的线索。学生不仅知道了科学文艺作品这个概念,而且还通过对这五篇文章的分析,找到了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并作了精准的新概括。经常进行这样的语文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就会增强,鉴赏的结果就会有深度。在单元总结时对学生进行概括推理能力的训练,学生就会有新的收获。

      三、综合抽象能力

      综合抽象能力是立足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单元文本的能力,在综合抽象的过程中经常把两三个单元联系在一起,去寻找更多的具有一致性的语文信息。学生在分析、甄别、选择、评价的过程中,在更大范围内去异中求同,去综合抽象出有关语文的概念、定义、原理、方法、思想等,最终形成自己的有关语文的认知。这样的抽象概括需要学生熟悉文本,需要学生拥有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因此,综合抽象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语文思维能力,它是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的体现。

      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三四篇散文。这是引导学生认识散文的好机会。

      师:同学们,这本语文书里有很多文章都是散文。我们见得多,但我们对散文的认识还不够。今天,我们就借助这本书来进一步认识散文这种文学样式。希望同学们通过单元与单元的分析、归纳来形成自己的新认知。

      生:我觉得第一单元的四篇散文都以写人为主,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为主,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有些像记叙文。

      师:你觉得这四篇散文与记叙文有区别吗?

      生:这四篇散文有很强的文学性。它们写的都是真人真事。

      师:有这样的见解很不易。有时,它们还真的不好区分。

      生:我觉得散文诗都以大自然的日月山川、风雨雷电、花草虫鱼等为抒情对象,多用象征手法,多借物寓意。文章短小精悍,与诗歌篇幅接近。

      生:散文诗所抒发的情感比写人叙事散文的情感隐蔽,也难懂,如果不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有时还真不知所云。可以说,散文诗的情感最有个性。

      师:你们说得很有道理。你们正在深入散文。

      生:我觉得科学文艺作品就是用文学手段来介绍科学知识。第三单元最能说明这一点。

      师:你简直是高屋建瓴,妙!

      生:我觉得第四单元的散文以叙事为主。它们虽然也写人,但主要通过记叙某一件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生:这个单元的四篇散文,文学味更浓,语言更有内涵,更有意蕴。

      生:第五单元的四篇散文,有写景的,有写人的,有议物的,写的几乎都是真人真事,并且作者都是借写景、写人、议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思考。只不过文章的主题较隐晦,需要认真研读。

      师:这四篇尽管都是散文,可它们的文体各不相同,能说出来吗?

      生:有游记、传记、杂文、赠序。看来散文包含的文体太多了。

      生:第六单元前四篇全是游记,通过记游来写景、叙事、说理,表达自己的独特情感。

      师:明白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也就知道了游记的写法。这就是收获。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我觉得散文这种文体最难识别。诗歌有外在的形式,小说有故事情节,可散文太杂了,它包含的种类也太多了。

      师:有困惑也是收获。有困惑就一定还有探究的欲望。

      生:我觉得散文虽然是文学体裁,有很强的文学性,但散文所写的内容都是真人真事,都是写作者的真情实感。

      师:这也是散文的特点。

      生:散文的语言有韵味。不管哪种类型的散文,它的语言内涵丰富,值得细细品味。

      师:这的确是散文的特点。

      散文,确实是教学文本中最多的一种文体,也是学生不太容易把握的文体。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共有25篇散文,在学生学了这25篇散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综合分析这些散文,让学生在对比、分析、综合、抽象的过程中对散文有较为清晰全面的认识,为学生进入初三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能从现象到本质,异中求同,找到规律,并在思维方法上有新的收获。

      四、反思批判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最欠缺的,学生“唯书”“唯师”的思维方式非常普遍。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真正能从文本中读出自己,能大胆怀疑文本的非常少。不仅如此,许多学生还以“书”为本,对其他人的说法嗤之以鼻。其实,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当学生敢于对自己所学的文本说“不”的时候,他就会有新的想法,就会有自己的观点。为此,在每个单元学习后,我都让学生反观整个单元,重新审视单元文本,鼓励他们大胆地对单元文本说“不”,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反思批判能力。下面是学生学习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后提出的问题:

      生:《与朱元思书》中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有些言过其实。富春江的水清澈、湍急,说它是“异水”,无可厚非,但说它“天下独绝”,就显得太过了。小石潭的水不清澈吗?三峡春冬之时的水不清澈吗?为什么偏偏富春江的水是“天下独绝”呢?

      生:《马说》中开头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是错误的说法。千里马本来就有,只是没有被人发现而已。所以我认为,不能说世上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千里马也不能因为伯乐不在就不是千里马。

      生:《送东阳马生序》最后一段应该单独成段,因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是对全文的总结,不是对第二段的总结。文章第一、第二两个自然段讲的都是“勤且艰”。

      这样的反思性阅读,结果也许经不起推敲,但学生能这样去思考,敢于对名家名篇说“不”,并且有言之成理的理由,实属不易。这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思维能力训练是语文教学的职责之一。思维能力是学生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能力的最终目标之一。指导学生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思维能力,并运用所获得的思维能力去解决语文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当下语文教学要努力思考的重要教学内容。

标签:;  ;  ;  ;  ;  ;  

整合文本与实践思维能力_散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