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学期制变革:动因、问题与出路论文

高职院校三学期制变革:动因、问题与出路论文

高职院校三学期制变革:动因、问题与出路

张花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摘 要: 学期制是学校教学管理体制中的重要内容,是学校进行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的基础。本文结合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三学期制教学改革实践,阐述了高职院校推行三学期制变革的动因,问题及出路。

关键词: 学期制;教学组织;三学期制

学期制指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学校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的基础。所谓三学期制,就是把一学年分作“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并在保持总教学周数和假期周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原有二学期的基础上,从每学年的上、下学期中分别抽出相对较短的几周时间构成一个小学期。[1]高职院校推行三学期制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旨在改善传统两学期制存在的弊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自2014年9月份开始试行三学期制教学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宏观整体推进与微观调整同步进行,不断调整优化具体实施方案,对开展三学期制变革的动因、问题和出路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 高职院校三学期变革的动因

三学期制始于美国,是一战期间康奈尔大学为了满足那些服兵役的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需求产生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在我国,三学期制是上海大学在钱伟长校长的领导下自1985年开始推行的独特的教学管理制度,旨在整合和利用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效益,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结合我院办学理念及实施三学期的初衷,推行三学期制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 有利于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教育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运转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与当前教学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传统两学期制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教学周数较长,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学生正常的上课任务与学校能提供的教学资源之间有矛盾冲突,实践课教师、场地、实验设备配备不足。其次,因为课程安排过于集中,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同性质课程、各种文化素质教育讲座与社团活动经常发生冲突。另外,校企合作停于形式,难以深化,校外教育资源利用不足。实行三学期教学管理,缩短理论教学课时,通过时间延伸换取空间的策略,将实习、实训等课程集中在小学期,可以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校企融合,充分利用校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搭建就业桥梁。

(二) 有利于教师的教科研相结合,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是高职教师专业水平快速提升的助推器,其成果是衡量学校实力的重要标志。[2]传统两学期制下,课程在每个学期的安排相对固定,部分教师满足于对现有课程的重复性教学,不利于教师及时了解社会需求、更新专业知识,主动完善教学内容和更新教学方法;不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及实践教学研究,影响教师教学能力及科研水平的提高不能满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实施三学期制,原有课程的课时缩短,老师们可调整、优化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时间,分一部分时间通过参加各种培训、进修及教学比赛来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可通过小学期的集中实践,及时了解社会需求,更新专业知识、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于教学实践。

人民日报印刷厂不仅是中国印刷技术进步的见证者,更是印刷行业发展的领跑者。从黑白到彩色,从铅印到胶印,每一期人民日报都凝结着人民日报印刷厂职工们的心血和汗水,承载着印刷厂全体职工的忠诚和坚守。

(三) 有利于完善课程体系,推动学分制变革

课程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高职院校学生理论基础有限,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毕业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缺乏等问题。传统两学期制下,教学时间长,教材内容庞杂,长期枯燥的课堂教学容易使学生不专心学习而浪费时间。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业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推行三学期制,固定理论课教学周数,集中开展实践类课程和综合素养课程,有助于课程学分界定,进而推动学分制变革。推行三学期制,开展课程体系改革,调整课程结构、精简课程内容,增加选修课数量,构建多元化、多方向的课程体系,让各教学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和专业特色明确小学期教学工作重点。这为学分制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可能,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

二 高职学校三学期制变革存在的问题

历史上,能源方式的变革均引发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核聚变能若能实用化,将可永久性解决能源问题,必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极大影响,率先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必将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三学期制变革不仅是对现行教学时段的调整,更重要的是顺应当前教育综合改革发展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与传统的两学期制相比有其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在探索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一) 对三学期制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师生支持度不高

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是实施三学期制目的之一。将实习、实训等课程集中在小学期,提高了现有的校内实验室、实训室的使用效率,但压缩课程内容,集中开展实训教学,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受整个社会大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加之担心安全等问题,多数企事业单位不乐于在夏季接收大学生作为实习人员,难以创建校外稳定的夏季实践基地。因此,三学期制的实施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资源紧张状况,但没有解决学校教学资源短缺的根本问题。三学期制教学组织形式下,多数教师小学期有教学任务,长学期的教学任务也没有减少。老师们忙完春季学期的阅卷及成绩管理,紧接着进入小学期的教学任务,使广大师生身心疲惫,疲于小学期的实践教学,也没有精力开展实践教学研究。

(二) 小学期严重缩水,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学期制的实施没有统一的模式,其改革效果取决于如何设计学期内的教学内容,安排好学生的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三学期制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充分论证三学期制可行性,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逐步推进,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 教学资源紧张,教师教学和科研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三学期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受当前研究水平的限制,其精髓和优势没有被学校里的相关部门及广大师生认识,未能获得师生们的广泛支持和学校管理层面的配合和帮助。同时,由于推行三学期制的决策多由学校少数部门和人员制定并强制推行,推行前宣传、引导力度不大,并未获得老师们的理解,在实施中也缺乏与师生充分的沟通。另外,三学期制作为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需要调整教学任务安排,压缩教学时间,强调自主学习,它对教师、学生及学校管理人员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果延续以往的思维惯性,不主动适应三学期制改革,将不会收到预期效果,且在主动适应过程中各利益相关主体都需要个过渡期,若学校能加强对他们的支持和引导,将会有利于实现三学期变革的初衷,但现实中这方面仍比较薄弱,有待改进。

三 高职院校三学期制变革路径选择

三学期制是在保证原有教学周数和假期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压缩原来两个长学期的周数,整合出来一个小学期。因为寒假的存在,春季学期被分割,割裂了课程的完整性,影响了教学的连贯性,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老师和学生在放假前对课程安排不够重视,以至于有的学生感觉自己刚进入学习状态,假期就开始了。再者,小学期一般安排在春季长学期考试结束后,这个季节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师生外出实践学习可能会受气候等客观条件制约。另外,由于小学期课程安排集中,通常一门课程集中在短短的几周就完成,学生还没从紧张的考试中放松开来,马上又进入小学期的高强度学习,积极性不高,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也累,且学习效果不佳。

三学期制是高职教学管理的一种创新,对于学校、老师和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生事物。学校首先应结合自身办学需要明确实施三学期制的必要性,在具体实施前充分调研和论证其可行性、不断优化实施方案,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动员和交流,让各利益相关主体充分认识三学期制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接受三学期制的设计方案、配合三学期制的实施要求,并在三学期中受惠,消除对三学期制变革的不解和排斥心理。我院在三学期制改革前,对实施三学期制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考虑,多次论证后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从顶层设计各种制度和方案,组织各个层面的座谈研讨会,充分了解广大师生对三学期制改革的看法及意见,并开展专题论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实施方案,使三学期制在全校顺利实施。

(一) 充分调研,积极引导

面神经炎被认为是多因素相关的一种面神经疾病,流行病学表明男女发病风险疾病相等,20~40年龄段的人群更为高发。本研究中男性患者发病人数较女性稍多,但男女发病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03)。本研究发现31~70岁年龄段人群有更高的发病率。考虑到本研究的对象均为惠州市三甲医院住院病人,而部分面神经炎患者可在门诊治疗,住院患者往往是年老体弱者有关。

(二)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三学期制的实施不是简单地学期周数分配,更需要对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为充分发挥三学期制的优势,达到预期目标,各高职院校首先需要精心设计适应三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方案[3]。鉴于当前培养方案理论课程偏多,内容落后、实践课程安排不到位等问题。教务管理部门应联合各教学单位重新调整三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合三学期制教学运行制度的课程体系。三学期课程设置应在不影响学生专业学习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增设个性特色课程,给学生多元选择的机会。利用小学期开设实践教学、个性特色课程、部分公选课程和选修课,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我院在推行三学期制的过程中结合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需要,不断优化完善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考试时间安排,根据课程性质将部分实训课程穿插到日常理论教学中。

(三) 拓展教育教学资源,深化学分制变革

拓展教育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育人效果,破解高职人才培养难题,发挥三学期制优势。我院为推进校企合作,出台过多项政策,为企业和教学单位搭建合作平台。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包括做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等。另外,三学期制变革与学分制的推行是个有机整体。三学期制有利于推动学分制的实施,学分制的实施也是完善三学期制的重要举措。三学期制将每学年两个学期改为每年三学期。两个长学期专设理论教学,均为16周;短学期是实践教学学期,共4周左右。在深化学分制变革,促进个性化人才培养中,三学期制下,理论教学周数一致,有利于课程学分的划分;小学期机动性强,可集中学时学分较少的专业课程、重修课程等。

三学期制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和尝试,与传统的两学期制相比有其优势,同时在推行中也会面对很多问题。经过我校两年多的实践,三学期制变革取得一定成效,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各项具体的措施与相应的改革,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调查是于2017年1月实施的。作答是在宁夏各高校老师的监督下进行的,调查于正常的教学时间进行,历时20分钟,答完后给每位学生一个小礼物,以保证作答的真实性和积极性。为使被试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回答问卷的语言用汉语。答题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做出真实的回答。

参考文献

[1] 靳国庆,周景春,孙立海,等.关于高等学校实行三学期制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03):97-98.

[2] 商坤,刘彤彤.每年三学期制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启发及实践[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03):55-58.

[3] 李永东,李智兰.完善高校三学期制的建议——基于相关问卷调查的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03):172-176.

The Reform of the Three-term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tivation,Problem and Outlet

ZHANG Hua
(Jinan Enginee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nan,Shandong)

Abstract: The term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chool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s the basis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the three semester teaching reform in Jinan Engineering Institut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ason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of the three semeste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semester system;teaching organization;three semester system

本文引用格式: 张花.高职院校三学期制变革:动因、问题与出路[J]. 教育现代化,2019,6(75):165-167.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5.059

基金项目: 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教育‘三学期制’教学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批准号:201510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张花,女,山东济南人,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科员,硕士研究生。

标签:;  ;  ;  ;  

高职院校三学期制变革:动因、问题与出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