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庆镇东胜路大中修工程特点及相关技术研究论文_姚飞

身份证号码:31010519810528XXXX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城镇发展对交通道路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合庆镇东胜路大中修工程正式实施。本文以合庆镇东胜路大中修工程特点及相关技术为例,在阐述了东胜路大中修工程特点的基础上,对工程施工所应用的技术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合庆镇;东胜路;大中修工程;ASP技术;共振破碎技术

引言:

市政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彰显城市的整体形象,同时,还能促进城市的发展。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城市道路在建设和养护中尚存一些不足,对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造成了影响。因此,以合庆镇东胜路大中修工程为例,对市政道路工程特点和相关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合庆镇东胜路大中修工程特点

合庆镇东胜路大中修工程所处位置是浦东新区合庆镇,施工范围为:东胜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施工内容:(1)新建雨水管道;(2)新建雨水口;(3)新建窨井;(4)进水口标高调整;(5)窨井标高调整;(6)新建车行道翻挖;(7)新建路缘石翻挖;(8)新建车行道翻挖;(9)养护桥面构造;(10)新建明沟;(11)沥青路面出入口接顺;(12)恢复交通设施和交通标线。

合庆镇东胜路大中修工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工程所在地地下管线错综复杂;(2)工程建设会对所在地道路交通造成较大的影响;(3)影响周边居民的交通出行需求;(4)养护道路较为分散,且沿线商铺众多,车流量密集,故养护工作量大,施工难度高[1]。

二、合庆镇东胜路大中修工程相关技术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合庆镇东胜路大中修工程具有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和影响严重的特点,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针对工程特点,选择有效的施工养护技术,以规避施工风险,并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施工成本。

(一)共振破碎技术的应用

合庆镇东胜路大中修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了共振破碎技术,这属于一项现代工程施工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在20世纪末期共振式破碎机研制成功,经过长时间的试验改进和更新换代后,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并凭借自身的优势,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该设备在进入市场后,被受关注,在短时间就成为了建筑工程领域的宠儿,其应用标志着水泥路面破碎改造技术实现了全新的发展。

1.共振破碎的原理

共振式破碎机的破碎原理是通过对振动梁的有效利用,带动工作锤头振动,使振动的工作锤头接触路面,路面会在作用力下而破碎。据了解得知,该设备能够产生44HZ的振动频率,振动幅度为0.2cm。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锤头的振动频率,让其与路面固有频率趋于一致,从引起二者的共振,以降低击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难度。共振式破碎机的工作锤头上设置了传感器,能够对路面的振动反馈进行感应,之后,由电脑对振动频率进行自动化的调节。通过频率调节使锤头振动频率与被击物体自由频率保持一致,引起共振,以加快混凝土崩溃的速度,与此同时,该设备在破碎深度和粒度控制上,亦可发挥良好的作用[2]。

2.共振破碎的特点

共振破碎与传统破碎技术相比,优势十分显著,不仅克服了传统破碎技术的不足,还能降低道路施工的难度。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破碎后产生的碎石,其尺寸与预期大致相符。通过上述原理分析可知,共振破碎可以在水泥板块厚度范围内进行破碎力的发挥,简言之,传统破碎技术施加的破碎力的方式与共振破碎技术存在很大的不同,共振破碎可以使水泥板块的分裂更加均匀,并且,施工人员还可以通过调节振动频率、振动力度的方式,提升破碎的质量,在合理调整振动频率后,破碎尺寸甚至接近2.5-15.2厘米。

(2)破碎后的粒度具有上大下小的特点。共振破碎的振动力,其传递顺序为自上而下,振动锤还会在短时间内移动多个点的距离,随着振动锤的不断移动,混凝土所承受的振动力也会表现出自上而下不断衰减的现象,这样一来,泥块下端的碎粒,在尺寸上就会大于上端的碎粒。这对于大修工程而言,优势十分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是小粒度可以对反射裂缝进行控制,下部的大粒度,可以使地基更加稳定,其承载力也会增强。与此同时,下部小粒度,可以横向排除路面的渗水,而下部大粒度,能够使水向下渗透的问题得到改善,有助于保证施工的质量。

(3)破碎后的碎石纹路可以呈现出规则的排列,同时与路面形成的夹角,其角度不会超过60°。工作锤头在与路面产生共振后会向前方不断前进,在这一过程中,冲击合力会始终指向前方,致使振动裂纹与路面形成30°-60°的夹角。这个夹角可以嵌合碎石块,在经过压路机压实后,碎石块间的啮合会更加稳定,这对于工程施工而言,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传统破碎方法,其冲击力施加方式为垂直施加,几乎不会产生角度,因此,稳定层的承重能力无法得到保障[3]。

(4)破碎深度可以把控,可以规避地下管线受到破坏的现象。施工人员可以通过调节振动频率和振幅的方式,控制破碎深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共振破碎机的振动频率会逐渐与水泥混凝土板块的振动频率保持一致,从而产生共振,在共振发生的同时,锤头就会向前移动,因此,不会对产生过大的垂直冲击力,再加上面板下的材料大多为砂石,不会与共振破碎机的锤头产生共振,故这种破碎方式,不会冲击路基,埋设在路基下方的管线也自然不会在冲击力的影响下而损坏。

(5)产生的振动影响小,适用范围广泛。

共振破碎技术的原理为利用锤头与水泥板间的共振,完成水泥板的破碎,这种振动方式所产生的振动波具有非常快的衰减速度,且传播范围较小,其影响范围通常不会超过3m。

(6)不会产生过大的噪音。通过上述分析得知,合庆镇东胜路大中修工程周边生活了大量的居民,如果工程施工产生的噪音过大,必然会对周边居民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而共振式破碎技术由于振幅较小,故锤头与路面共振不会产生过大的噪声,因此,将其应用于工程施工之中,可以消除施工产生的噪声污染。

(7)破碎深度大。共振破碎机具有可以调节振幅和频率,施工人员只需要对频率和振幅进行调节,即可使共振破碎深度增加,该设备的最大破碎深度可达66cm,不仅适用于普通市政道路改造,在飞机跑道等道路维修改造工程中也可以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8)施工效率高。实践结果表明,每台共振破碎机的施工效率可达2000㎡/d。

3.多锤头破碎

在合庆镇东胜路大中修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选择了多锤头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机,通过进口电器元件和液压元件的使用,保证了设备的稳定,同时,还将两排成对锤头配备到设备后部,从而提升了设备的工作效率。设备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技术参数

(二)修复技术

在道路大修工程中,不仅要使用破碎技术,还要注重修复技术的使用。修复技术适用于破碎程度较小的路面。目前,微表处理技术和专用灌缝胶技术是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修复技术。其中微表处理技术的技术原理为:通过专业设备的使用,将各类材料按照标准的配比进行拌和,形成稀浆,然后将其摊铺到路面上即可,其主要构成原料包括水、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添加剂和粗细集料,这种技术方法的使用,可以使路面养护周期减少,并提升路面的抗滑性能和耐久性能。实践应用结果表明,在路面修复工程中应用这种技术,可以弱化路面施工对周边局面和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能控制路面水损害,从而解决路面坑槽问题。而灌缝胶技术则属于一种全新的路面修复技术,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但存在应用成本过高的问题,不具备推广的价值。

(三)ASP技术

所谓的ASP是指硅树脂改性沥青技术,在修复市政道路上,可以起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具体包括解决冻融和雨水浸泡问题,通过该技术的使用,还能使路面整体性能得到强化。使用硅树脂改性沥青材料养护技术养护路面,可以满足路面养护的各项要求,有利于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这项技术同样是全新的修复技术。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工程的特点,在路面修复和养护工程中,选择并应用ASP技术,以此来保证施工的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合庆镇东胜路大中修工程具有工程所在地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工程建设会对所在地道路交通造成较大的影响、影响周边居民的交通出行需求、养护道路较为分散,且沿线商铺众多和车流量密集等特点,有鉴于此,建议施工单位应基于工程特点,应用共振破碎技术、微表处理技术和ASP等先进的施工技术,通过这些施工技术的应用,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并弱化工程施工对居民正常生活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樊克强.城市道路养护与新技术的应用探讨[J].河南建材,2019(03):327-328.

[2]杨丹.城市道路冷补沥青混合料养护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6):150-152.

[3]马磊.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9):262-263.

论文作者:姚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3

标签:;  ;  ;  ;  ;  ;  ;  ;  

合庆镇东胜路大中修工程特点及相关技术研究论文_姚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