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论文_赵修敏1,李毅2

1.烟台市龙口荣军医院 265700;2.烟台市龙口市中医院 2657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使用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特选取某院在2015年8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氛分三组,其中一组患者采用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方法,其他两组实施单独B超和心电图诊断方式。对三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方法的患者的左室肥厚和扩张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相对于单独使用B超和心电图诊断方式具有更好的诊断准确率,因此具有很大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B超;心电图;诊断效果

引言

高血压性心脏病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属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属于高血压病症的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高血压疾病的长期不良控制导致的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左室肥厚和左室扩张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常见的临床症状,该种病症会严重影响心肌细胞的正常生产和传递,导致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氧,病情更加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调查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该疾病的主要诊断方式就是通过B超和心电图,但是单纯使用一种诊断方式对于诊断准确率的提升不具积极影响,因此为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某院将研究使用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现以某院在2015年8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在2015年8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25例,女性患者为35例,年龄介于35-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5±3.29。本研究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有关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1],详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本研究中的60例研究对象中,20例患者进行了B超联合心电图检查;另外20例患者进行了单独的B超检查;其余20例患者进行了单独的心电图检查。B超检查方法如下:在患者进入检查室后,指导患者进行平卧,对合理的胸部位置进行裸露。将B超的检测探头频率调整为2.0-3.5MHz,使探头置于患者胸骨旁左心室的长轴切面上,计算患者左心室的EF的数值、峰值速度比。心电图检查方法如下:指导患者采取卧位,在患者连接导联的部位使用酒精擦拭,使用心电图机对患者实施24小时心电图的变化观察。

1.3 检测标准

以《临床心血管病学》为诊断标准,利用二尖瓣水平短轴的切面进行室间隔、左室后壁检测,如果经检测前后径及舒张期水平超过12.5mm,并且患者的收缩期厚度幅度超过65%,则可以评定为室间隔肥厚;如果前后径及舒张期水平超过13mm,则可以诊断为左室后壁肥厚;胸骨左缘左心室长轴的切面上,男性患者的左心室内径如果超过55mm,女性患者的左心室内径超过50 mm,则可以诊断为左心室扩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20.0系统进行数学处理,使用百分比(%)进行计数资料的表示,以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标准差( ±s)表示,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2]。

2 结果

在本研究中,采用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方式的患者共为20例,结果被检测为左室肥厚的患者有14例,左室扩大的患者8例,左房增大的患者6例,主动脉扩张的患者6例,主动脉弹性减退的患者1例;采用单独B超检测的患者共20例,结果被检测为左室肥厚的患者有12例,左室扩大的患者7例,左房增大的患者6例,主动脉扩张的患者6例,主动脉弹性减退的患者1例;采用单独心电图检测的患者共20例,结果被检测为左室肥厚的患者有9例,左室扩大的患者6例,左房增大的患者2例,主动脉扩张的患者0例,主动脉弹性减退的患者0例。采用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方式的患者在左室肥厚及左室扩大的检测准确率上与单独采用B超或者心电图检查方式的患者的检测准确率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B超联合心电图与单独B超及单独心电图检测结果比较 n(%)

注:*表示P<0.05

3讨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在早期的时候没有明显的症状,会出现轻度的心慌和头痛,但是很多患者在这个过程中不容易发现自身的病情。但是随着病程的不断加长,患者会由于血压过高导致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变化,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呼吸困难、头晕等情况[3],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该种疾病的治疗应该遵循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的原则,及时到院确诊和治疗,并做好相应的预后工作。当前我国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途径主要是B超和心电图。心脏B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检查中具有无疼痛和无辐射的基本特点,但是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图像模糊等问题,对于疾病的诊断产生不利影响。心电图具有操作简便的级别特点,无创无痛,且便于治疗后复查,是检查患者心脏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患者为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电压增高等,当患者不是一侧肥厚时,心电图可无明显异常[4]。因此上述两种诊断方法应该联合使用,才能够优势互补,提升疾病诊断的正确率[5]。

本文特选取某院在2015年8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三组,其中一组患者采用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方法,其他两组实施单独B超和心电图诊断方式。对三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使用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相对于单独使用B超和心电图诊断方式具有更好的诊断准确率,因此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中,建议使用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方法,可以说该种疾病诊断方法具有很大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美华.心脏B超和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西藏医药,2016,13(02):18-20.

[2]邱德保、李亚楠.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意义[J].当代医学,2013,12(07):95-96.

[3]周涵,石顺欣.5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彩超与心电图的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3,32(06):6772—6773.

[4]覃艳笑,李佳佳.心脏B超和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3(12):54—55.

[5]史玉爽,杨媚.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15,12(01):112一113

论文作者:赵修敏1,李毅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  ;  ;  ;  ;  ;  ;  ;  

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论文_赵修敏1,李毅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