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情探究论文_陈容丽

试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情探究论文_陈容丽

陈容丽 广西桂林市永福县中学 541899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在有限的40分钟内,既要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而且还要突出新课程理念,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提高,成为所有教师的教学追求。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情探究 有效教学 提高质量

许多因素决定着学生的具体学情,要想有效地利用课堂有限的40分钟,备课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我从事多年高中数学教学,有如下体会和感悟:

一、了解学生的学业基础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初中阶段,由于不同的学习习性和家庭因素等各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当代高中生不同的学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业基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比如,在求函数值域这一节课上,换元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高中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但若在我们现有的学生学业基础上来讲授换元法,确实困难。因为学生在初中时一元二次函数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在本节课的处理上要先解决一元二次函数的问题,要么设计时可以将换元法放到后面的教学中进行。那么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业基础呢?首先,了解学生,通过班主任这根纽带很好地掌握学生初中时的基本情况;其次,通过晚修和自习课很好地深入学生中去,从学生的预习中发现问题;再次,通过诊断性测验,及时发现和预设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控教学。

二、了解学生学习能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障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需要的主观条件,直接影响到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由于初中生学习习性的不同,如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等,造成学困生这样一个群体。进人高中以后,必须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听课等方面入手,并开设专门的学法指导课、预习指导课、心理指导课以纠正高中生的学习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分析不同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因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健

所谓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特征。所有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而高中生这样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另外,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带来所谓的“青春期骚动”,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剧烈的“性困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采,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还必须从这些方面人手,对于学生出现的情绪和情感问题,更加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有效教学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具备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从教师的教学能力实际情况出发,有效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

1.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和概念等的概括程度,以及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

2.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相对于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三种认知能力,言语信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能力);智慧技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的能力);认知策略(有意识地调节与监控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恰恰是这三种认知能力的三个方面,言语信息正是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历史积累下来的知识和经验需要老师使用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操作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在处理教学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技巧,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创造性地提高。监控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和课中,课后反思,可以从从学习的者角度反思,与同事和专家的交流中反思,日记反思,从征询学生意见中反思等等方式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和钧 邓京华 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张厚粲 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论文作者:陈容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试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情探究论文_陈容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