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论文

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论文

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董国军

(昆明理工大学 党委宣传部,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深深地嵌入到了每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我们已经进入了全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免不了与各类新老媒体打交道。对领导干部而已,无论是处置突发舆情,还是正面宣传,都离不开与媒体。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提高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上作了一些探讨,提出了处置舆情的一些具体应对措施。

【关键词】 领导干部;新闻事件;媒体;舆情监测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历史新时期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内涵。

针对社会现实,邓小平曾指出,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的时候,或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这表明,在允许和鼓励先富的同时,就已充分考虑部分先富后如何解决差距扩大的问题,先富政策成功后必然更加强调以先富促共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900多家报纸、9000多家杂志、940多个广播电台、2000多个电视频道、330万个网站、3亿多微博、6亿多微信,8亿多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达59.6%。面对如此庞大的媒体数据和互联网数据,如何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值得我们认真思考。[2]

而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全媒体时代,存在着媒体产能过剩、平台过多与信息供给不足的矛盾,媒体竞争也非常激烈,当有负面新闻、吸引眼球的突发性新闻事件发生时,就会引来诸多媒体的关注,瞬间集中爆发。面对突发性事件发生时,不管主观上是否愿意,都免不了要与媒体打交道。再也不能对媒体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视之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地捂着、掖着、盖着,寄希望于自然平息、内部消化。当媒体得不到真实客观的信息时,谣言就会占领舆论阵地、肆意传播,有可能错误地引导群众、网民、师生的情绪,不仅不利于事件的解决,还可能逐步演变为更大的舆情,造成更坏的社会影响。因此,提高与网络、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领导干部善不善于同媒体打交道,能不能把宣传舆论工作抓在手上,从小处看,关系到一个单位的和谐稳定、事业发展,从大处讲,这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

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妥善处置好突发性事件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是走“互联网+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从现实看,无论是新媒体还是老媒体,都与网络密不可分,几乎每个媒体都有它的网络平台。互联网时代的群众路线,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在思想意识上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创新工作方式,经常上网看看,主动触网、用网,既要“下基层”,又要“上网络”。

二是要善用媒体、善待媒体。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以诚相待,理性应对,快讲事实、慎讲原因、多讲措施,坚持被动讲不如主动讲、晚讲不如早讲、别人讲不如自己讲的原则,避免出现媒体缺席审判现象,避免媒体以采访不明真相的群众、路边大妈作为传播的第一资料,否则只能有一种结果:话语权旁落,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五是舆情监测。在日常各单位工作交流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我们高校,都非常重视舆情监测机制。学校近年来依托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自主开发了“昆明理工大学舆情分析系统”,应该说改变了我们以往人工搜索抓取信息范围窄、反应慢、效果差等诸多不足,对我们早发现、早预防、早准备、早沟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因此,在应对媒体方面,通过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定人定期收集舆情,对我们的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检验假说3的模型。假说3在式(3)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家信心指数Ece以及货币增长率MP和企业家信心指数Ece的交互项,建立式(4)来探讨货币政策如何通过企业家信心影响上市公司投资效率。

四是全程摄像。不设立场,但并不代表毫不设防,并不代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实践看,媒体类型众多,媒体记者素质参差不齐,新闻素养有高有低,因此在与媒体记者打交道,尤其是负面新闻的采访报道中,为了防止报道失真、断章取义、主观臆断等现象的发生,我们可以对整个采访的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以留作证据,备不时之需,同时也是对少数不讲规矩、职业素养不高、怀有特定目的的新闻记者的一种威慑,对其行为的一种规范。

三是不预设立场。跟谁打交道就要跟谁换位思考,新闻媒体的记者不一定是朋友,但也不一定就是对立的,他们只是一名职业工作者,他们有他们的职责。所以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才能把问题解决好。而不能预设敌意立场,“防火防盗防记者”,觉得媒体记者来了就是来找麻烦的,就是我的“敌人”。

(3)矿区范围及周边一般分布有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小区等,对矿区的开发建设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六是坦诚沟通,增进互信。媒体不管大小,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媒体;无论是权威时政类的,还是都市生活类的,其传播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讲没有太大区别。所以在与媒体打交道时,态度要诚恳,不能是敷衍了事、将就凑合的“应付”,而是要坦诚沟通、及时主动的“应对”。应付只能应来危机,应来麻烦;应对则会带来转机,带来机遇,带来理解支持,把坏事变好事。

七是具体操作层面上,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加强监测,防患未然。发挥舆情监测平台作用,每天有专人定时监测,防患于未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第二步,分析判断,主动协调。根据掌握的舆情,快速做出判断,宣传部门要主动与涉事单位和个人联系,在第一时间客观、全面掌握信息,保证信息对称。第三步,快讲事实,慎讲原因。注重陈述事实,未经学校或法定机关调查定性,不得妄下结论,切忌用“也许可能大概是,然而未必不一定”等模棱两可语气;要把握对外发布稿的程序:事发部门草拟初稿——宣传部修改——领导审核——对接媒体。对接媒体时,尤其是重大复杂舆情的媒体对接,一定要主动适应和了解媒体报道碎片化规律,不要指望一次把事情说尽说完说清楚,要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坚持“少量多次高频率,小步快跑不失语”的原则,分次分步进行发布;要牢记群众大于领导,死者大于生者;要牢记面对媒体提问的三个基本要素:事实+态度+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220/c64094-28136289.html

[2]学习强国.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EB/OL].https://www.xuexi.cn/0af8e58a9ecff5a2 d1c89181274206ed/e43e220633a65f9b6d8b53712cba9caa.html.2019-03-15.

中图分类号: C933.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9)23-0241-02

基金项目: 云南省委宣传部“双百双进”课题“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和应对机制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昆明理工大学思政课题“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 KKZS201713028。

作者简介: 董国军(1979-),男,汉族,浙江金华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学、思政和网络舆情。

标签:;  ;  ;  ;  ;  

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