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模拟动态心理测验_心理测试论文

计算机模拟动态心理测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测验论文,心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动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心理测验是对描述与度量人员的心理特征的方法的总称。心理测验的应用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现代的心理测验起源于Galton1884年所创设的“人类学测验实验室”的系统研究。随着Binet创始智力测验, 世界大战中的α测验、β测验的广泛应用,心理测验逐渐成为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人员诊断与选拔的工具。[1]

传统的心理测验可以分为两大类:最大成绩测验与典型反应测验。按照内容分包括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兴趣测验、个性测验、情感测验、动机测验等等[2]。从测验的形式上来看, 大多数传统的心理测验采用纸笔测验的方法,其他的则用反应时测量、投射测验等方法。传统心理测验有以下几个特点:(1 )把测量的心理特征作为静态特征,将心理特征在理论上操作化后,利用各种测验项目与被试反应在各个不同的维度上加以描述。(2 )将测量过程看成为简单的刺激——反应的过程,通常是把测验试题或者情景呈现给被试,然后通过被试的反应评价心理特征。被试的反应不会对测验过程发生影响。(3 )正如智力测验要测量的是不受知识限制的普通能力,传统的心理测验试图把情景性因素与心理特征隔离开,或者将情景因素的影响控制在一定水平上,使得测量结果不受情景因素影响。(4 )利用实验方法的测量一般采用心理物理学思路,测量简单的心理特征,如反应时、阈限等等。

由于以上特点的限制,传统心理测验只能对一些静态的简单的心理特征进行描述。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动态的复杂系统对人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动态情景中的团队合作划出了新的领域。70年代,美国联邦航空局开始发展以模拟为基础的能力测验。研究表明,通过这种测验选拔,能使飞行员完成任务的准确性从40%增加到58%。计算机模拟的飞行员心理能力测验,无论在系统的效度与准确度,还是适应性、灵活性与成本等各项指标,都超过纸笔测试[3]。 传统的纸笔测验只是单向的反应过程,无法适用于有反馈回路的情况。随着信息加工的观点兴起,信息处理模型逐渐替代心理特征分类模型成为心理测验研究的主流[4]。研究重心也逐渐转向把个体信息处理差异和能力结合在一起, 作为工作绩效更为精确的预测指标[5]。 心理能力测验的另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日益注重团队心理能力的评定[6]。多方面的发展表明, 动态心理测验已经成为重要的人员测评与人事选拔的工具。

什么样的心理测验能称为动态的心理测验呢? 韦氏字典对动态 (Dynamic)一词的解释是:与目标有关,处于运动中,趋向于变化。 心理过程是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的过程。Miller等人在他们的经典之作《分析的单元》中认为,人的任何操作过程都可以用一个基本的测试——操作——测试——执行(TOTE)的过程分析。以人拧水笼头动作为例,人不断根据水量大小调整自己的动作,以达到装满一盆水的目标,这是一个反馈回路。在这个简单的过程中,许多重要的心理特征无法用传统的心理测验考察。动态测验所测的正是这些具有过程性与情境性的特征。传统的计算机测验利用计算机计时准确、记录可靠,把以前的纸笔测试搬到计算机上,或进行一些诸如反应时之类的简单测试。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可预先制定反应模式的特性与高度仿真能力得到充分利用,能够可靠地模拟决策任务与虚拟系统。由于这些新特点,计算机模拟测验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手段。

2 动态心理测验的主要特点

2.1 目标性

动态的心理过程都有稳定指向的目标。在拧水笼头的例子中,将一盆水放满就是目标。正如Lewin指出的,有了确定的目标后, 才会存在一个张力系统。个体在向这个目标不断调整努力的过程中,才会表现出有序的心理特征。漫无目标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不稳定的,对行为不具有预测力,不称为一个动态过程。在实际测验中,目标可以是明确的绩效标准,如投资决策任务中要达到的收益额[7], 模拟作战任务中要完成的战略目标[8],谈判模拟任务中要达成的谈判要求[9]等等。目标也可以潜在于任务结构与被试的倾向性中,如在利用两难决策测量被试的价值取向的任务中,目标就不用明确说明[10]。

2.2 过程性

动态心理测验任务不仅具有目标性,而且被试与测验任务之间一定存在反馈回路。这是被试不断调整、不断向目标接近的基础。动态测验主要测量的是在这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这是传统的心理测验无法做到的。这种过程性使得测验能够测量一些动态规则,如战术[8]、战略[7]、推理过程、产生式系统等等;更能够考察一些特有的发展趋势特征。比如随着时间的推移,谈判者态度变化[9]、 决策者价值取向的变化[10]等等。

2.3 情境性

目标与过程都不能够脱离任务情境而存在,它们都是通过某种情境来体现。与现场实验不同,模拟测验的情境更加容易控制。实验任务情境往往只有一些关键的特征,排除了其他的情境变量的干扰作用。例如,团队合作的任务可以用坦克小组作战任务模拟,达到团队任务的几个特征:团队分工、相互依赖与聚合效应[8]。 飞行追踪任务可以用补偿追踪模拟任务模拟,包括飞行任务的重要特征:动态追踪与调整[3]。 因为动态模拟可以抓住关键特征进行实验,所以这种方法能更加准确的进行预测。

3 为什么要使用动态心理测验

3.1 动态心理测验能够适应复杂动态的环境

随着技术的发展,在许多工作中,由于计算机监控系统与控制技术的广泛使用,操作者与工作情境并不直接接触,而是面对仪器仪表所展示的数据。操作者要在这些数据基础上建立心理模型。这些模型的参数也在不断地变化。面对这种动态的复杂情况,操作者在进行描述判断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因果关系的推理[11]。决策的目标有时候也会相互冲突与相互限制,并且受到情境因素的制约[8][9]。这些情况所造成的心理紧张是在静态条件下不具有的。操作者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临时组织这些信息,建立相关的心理推理模式。这些心理特征是静态测验的情况下不会出现的,静态测验也缺乏必要的手段来测量这些过程;而动态测验由于是有情境性与过程性,能够有效地激发这些特征,计算机准确而详细的记录可以让测验者从多方面考察测验的内容,选取更加优良的指标。

3.2 动态心理测验适用于群体作业任务中的心理特征的考察

群体作业过程是成员之间信息交换、协调、合作的过程。群体工作中多项情境因素会影响作业绩效,比如目标设置、目标结构、信息反馈结构、作业程序、奖励结构[12]、时间压力、权力[9]、 工作空间布置等等。群体成员的心理特征也会对作业过程发生极大影响,如价值取向[10]、个性特征[13]、领导风格[8]、信息共享能力等等。 个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组织各方面的信息,根据任务情境与成员特征,作出决策;通过行为过程,影响群体成员,完成共同的任务。由于群体作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过于复杂,传统测量往往是将个体独立于群体与情境因素之外,或者假设一个通用情境进行一些心理特征的测量,会失去很多有用的信息。动态的心理测验能够把个体、群体、情境三方面的特点结合起来,考察一些群体工作过程所特有的心理学概念。另外,由于计算机可以对群体通信过程严格控制[3], 计算机模拟的个体可以按预先所编制的程序进行固定模式的反应[13],可以有效地重复诱发个体在群体工作情境中所特有的行为,所以比现场实验更加适用于对这些行为的测量。

3.3

计算机模拟的动态心理测验可以对阶段性特征进行控制与测量

对于阶段性问题,以往研究一般采用跟踪观察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被试容易流失,观察期间干扰变量多,结论容易出现偏差。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这类问题进行考察,可以更加严格地控制变量条件,处理的效应更加单纯。把情境变量与阶段性的实验处理结合起来,或者将静态心理特征与动态过程结合起来,可以考察两种以上特征的交互作用。比如,对不同价值取向的个体在不同的时间阶段表现出来的行为差异的考察[10];在谈判模拟的中,考察不同权力的个体在不同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谈判行为的变化[9]。对于因果关系的验证, 一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命题。采用交叉滞后相关组的设计,将时间成分引入到测量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2]。 模拟测验能够对阶段性问题进行考察。这个特点使得通过实验设计用理论模型来验证因果关系成为可能。这种方法对因果关系的验证比简单相关的意义更加丰富。

由于计算机模拟动态测验的这些特点与优点,使得心理学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对一些与动态情境直接相关的心理学概念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主要表现在过程性概念如战略、战术等方面的研究[8], 与情境性的概念如内隐知识[4]、动态应急能力[3]等方面的讨论。从测验的信息流动过程看,动态测验与传统的纸笔测验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反馈回路,如图1、图2所示。由于计算机的界入,使得研究者对信息流动的过程控制更强,能够对一些传统测验不能控制的因素进行操作,但是研究设计中的操作不当也就更加容易出现相应的偏差。

图1 传统心理测验模型

图2 计算机动态模拟测验模型

4 计算机模拟测验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4.1 理论模型的构建

对于实验室模拟测验的批评最多的是外部效度,也就是实验室所得到的结果能否推广到现实情境中去的问题。一个良好的模拟测验,情境的关键特征应当在模拟实验中有恰当的体现,关键特征造成的心理效应,或者情境特征对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的影响,应当都有恰如其份的模拟,才能达到实验目的。所谓关键的情境变量,就是指在实验中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理论假设的情境条件。关键的情境变量可能是理论假设的自变量或者因变量,也可能是对因果关系有很强的影响的中介变量。在模拟测验中,任务情境通常是通过若干个物理或者心理成分的组合产生,所以比现场研究更加简单。这些情境控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但如果一些关键变量在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在实际情境中这些关键变量可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更加强烈,导致结论无法推广[15]。

4.2 从理论模式到操作模型

计算机对于情境的模拟通常是通过对一些实验条件的操作,但这些操作能否能够真正体现理论所要求的构思呢?这个问题涉及实验的构思效度。也就是,团队任务是否就能够用坦克作战模拟,飞行追踪是否可以就用补偿追踪模拟?当实验的情景条件变化时,变化是否过于细微而不能体现理论所要求的差异。计算机对于个体的模拟往往是把个体的反应模式用一定的算法表现出来,即使算法能够代表个体的反应模式,个体是否就按照固定的算法反应呢?这些问题多数涉及到理论到操作的转换,也就是测验设计的构思效度。

4.3 人机界面的信息瓶颈

被试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能够畅通吗?在模拟测验中,被试所面对的情境就是计算机屏幕所呈现的所有信息。这些信息以文字、数字或者图形的方式呈现的给被试,表示一些行为与情境的特征。被试并没有身临其境地知觉这些行为,对这些信息可能并不敏感,产生所谓的“屏幕信息效应”。 当计算机呈现一个非常复杂的劳务谈判任务的时候[15],有多少被试进入的复杂谈判的角色,而又有多少被试并没有读懂情境信息只是作了一些随机性的反应?大多数的模拟测验是利用被试对鼠标与键盘的操作记录被试的反应。这将被试的反应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之内,不仅可能使得被试对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会极大地影响反应,而且忽略了被试的很多重要的反应信息。利用主试的观察与实验期间的问卷的调查可以弥补其中描述性的信息[8], 但许多其他的反应的渠道并不畅通。这个问题也会影响计算机能否正确模拟理论模型。

标签:;  ;  ;  ;  ;  ;  

计算机模拟动态心理测验_心理测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