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某轨道工程中应用管理研究论文_张鹏

BIM技术在某轨道工程中应用管理研究论文_张鹏

天津天乐国际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工程造价算量软件在我国的发展已有十几年,已在招投标阶段施工图预算和工程结算中对量编制中广泛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量清单编制的难度,提高工程量的精确性。在建设工程结算与决算过程中,运用造价算量软件计算工程量并对量,给承发包双方带来便利,能够降低对工程量确认的不确定性。另外,软件在工程量计算误差防范方面,能够有效降低风险。

BIM技术普及的广泛性,让传统的建模技术迎来一定的挑战,同时,也推动工程算量实现更大突破。BIM工作组依据iTWO建模规则对三维模型搭建,BIM辅助造价组进行三维模型BIM技术普及的广泛性,让传统的建模技术迎来不小的挑战,同时,也推动工程算量实现更大突破。BIM工作组依据iTWO建模规则对三维模型搭建,BIM辅助造价组进行三维模型算量,最终实现BIM工程量清单,主要被应用于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阶段。BIM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生产与管理成本,提高工程整体经济效益。

关键词:BIM技术;轨道工程;发展趋势

近年来,BIM技术以其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造价精确性及造价可控性等特点,在工程生产效率,进度、质量、成本控制,资产运维等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铁路行业工程的复杂性、参与专业的多样性、专业接口与信息交换的高频性及工程建设管理的精细化等特点,BIM技术在铁路行业的探索、推广、应用将为铁路行业带来一次技术革命。

1 BIM技术内涵

所谓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该工程项目相关信息详尽的数字化表达。简而言之,是利用数字模型对工程进行设计、施工以及监督的过程。BIM技术的可视化、仿真化、优化性及可协调性等特性,促使工程施工打破传统模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iTWO为一套将设计阶段的模型无丢失的转移到施工管理阶段的施工模型,再将施工模型转交给成本进行三维模型算量、三维模型计价、动态分包招标、评标、三维模型施工计划的一整套管理系统。系统以成本为主线进行运转,其中模型与清单进行关联,清单与进度进行关联,从而形成一个5D的动态管理思路,支持虚拟的计划体系、控制体系、实际支出体系的多费用管理模型。通过对国内外其他一系列类似平台的对比分析,总结分析这iTWO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iTWO系统能够一个模型、一组信息多次利用,有效解决设计模型施工无法应用的弊端;设计阶段模型信息实现无缝、无损导入系统平台,进行算量、组价、挂接进度;系统自带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包含成本定额、材料价格、组价信息等,能够直接将相应的企业对应信息导入系统,为成本控制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系统整体的核心在于成本与造价,对成本的动态控制非常到位,内部各类数据勾稽、报表功能非常强大;系统整体架构有效解决之前需要借助第三方软件的弊端,最大化集成了项目施工建造中所需要的各类功能,如集成分包、投标回标的模块等。

2 轨道工程BIM设计成果特点

轨道工程作为铁路工程项目中的一项站前工程,具有设计内容精细、繁琐、专业接口多、设计精度要求高等特点。

2.1 信息丰富化

当前轨道工程设计主要采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成果往往为文件说明与二维通用设计图纸。首先,二维设计图纸并不能充分表达三维实体结构;其次,二维通用设计图纸并不能表达某个具体工点的设计情况,而要辅以相应设计表格,进行查询换算;此外,二维设计图纸较难反映与相关专业设计接口信息。因此,利用目前轨道工程采用的设计形式并不能直观、精确地表达设计成果,而轨道设计过程中大量信息也不能得以存储,无法将丰富的信息传递至制造、施工及运营单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利用BIM技术进行设计,将设计文件、BIM模型作为设计成果,并辅以关键工点的二维图纸,则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设计精度、深化设计成果。以BIM模型为载体,将丰富的设计信息存储至模型上,则可提高信息传递利用率,为后续工作所用。

2.2 可优化性

设计过程中运用BIM模型,经过模型的简化处理、网格划分、边界定义等,可利用常用有限元软件进行结构初步分析,对设计成果进行优化,从而达到优化结构参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2.3 协调性

轨道工程传统设计一般在工程线位,桥、隧、路基形式及其缺口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才具备开展设计工作条件。但凡上述任何一个专业进行微小改动,轨道设计方案都需要随之调整。利用BIM技术进行设计,可保证上序来源的唯一性与同步性。当交付成果为具有可视化、协调性的BIM模型时,可对专业接口处设计成果进行重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设计方案,降低差、错、漏、碰出现概率,为保证施工工期、减少返工、提高施工质量打下基础.

3 BIM技术在轨道工程中的适应性分析

可视化、协调性、优化性、可出图性、设计精确性是B I M设计的的5大特点。

(1)可视化特点:轨道工程对于路桥过渡段、伸缩调节器地段、岔区地段等特殊工点的轨道结构设计,在BIM设计模式下可以得到更清晰、更直观的表达。

(2)协调性特点:轨道专业与上下序各专业间的配合更加顺畅。如在接收上序专业的缺口里程时,将桥、隧、路基等专业的缺口点直接作为上序来接收,省去从上序专业提供的电子或纸质文件中读取缺口里程再转换至本专业设计成果中的过程。

(3)优化性特点:轨道工程在接口较多的岔区地段、设备较复杂的钢轨伸缩调节器地段完成BIM模型后,设计人员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设计成果。利用BIM技术可以为设计优化创造更大便利条件。

(4)可出图性特点:轨道工程对于复杂的设计工点,可以利用BIM模型进行二维图纸的辅助输出,能够更清楚更丰富地表达设计成果。

(5)设计精确性特点:轨道专业相对其他土建专业来讲设计精度较高。如采用BIM设计技术后,模型中已经体现了施工坐标系下轨道板的位置、底座的位置等,与原有通用图设计模式相比,设计内容更加丰富、设计成果更加精确。

结束语

将BIM技术运用于工程建设中,不仅能够降低造价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其工作量与计算量,还能够有效提高计算的精确度与客观性。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运用将更加广泛,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曹祥军.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算量软件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9):25-26.

[2]刘青华.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算量中的发展趋势及应用探索[J].四川水泥,2016(11):238-239.

[3]叶术娟.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8):51-53.

[4]陈勇.5D BIM将对现行施工成本管理方式带来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5.

[5]于巧稚.改变传统建造业的iTWO思潮——虚拟建造与实体建造的结合[J].中国建设信息,2013(22):41-43.

论文作者:张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  ;  ;  ;  ;  ;  ;  ;  

BIM技术在某轨道工程中应用管理研究论文_张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