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论文_范菊花1,毕秀梅2,张静2,于明芬2(通讯作者)

范菊花1 毕秀梅2 张 静2 于明芬2(通讯作者)

1山东省海阳市二十里店镇卫生院 265120;2山东省海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265100

慢性盆腔炎属祖国医学“妇人腹痛”、“月经不调”、“不孕症”、“带下病”等范畴,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等特点,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1].,治疗棘手、困难,病情容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危害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68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8例病例中,年龄最小36岁,最大65岁,平均42.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3个月。临床表现:下腹疼痛,腰骶部胀痛、下坠感,白带异常或月经不调等。全部病例均为经超声或CT检查及妇科检查确认,并排除结核、肿瘤等疾病。就诊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8例,对照组159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种、病程、病情分度、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身高、体质量、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西医对照组 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3.0g加入0.9%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q 12 h;盐酸左氧氟沙星0.5 g静脉滴注,qd;奥硝唑0.4,静脉滴注,qd,连续使用7天为一疗程。

1.2.2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在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按本研究协议方处方:丹参15 g,赤芍12 g,桃仁9 g,莪术3 g,延胡索9 g,当归12 g,败酱草15 g,金银花9 g,连翘12 g,续断15 g,桑寄生15 g,香附9 g,穿山甲9 g,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各20 g。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7天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两疗程后判断疗效。

1.3 评价指标

1.3.1 基本评价指标:治疗期间每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体温,下腹痛情况,阴道分泌物情况,以及有无阴道黏膜充血、外阴充血、尿频尿急等伴随症状。治疗前和疗程治疗结束次日,各检查1次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肌酐(Cr)]、心电图。治疗中密切观察不良反应,记录其发生时间、表现、程度及转归。

1.3.2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标准》判断疗效。痊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消失,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正常,停药1月内未复发。显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无减轻或有加重,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有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程结束后观察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O.01

2.2 两组患者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比较,不良反应比较均无明显异常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3 典型病例

李某,39岁,2013年7月26日就诊。反复持续性下腹隐痛3年,伴腰酸及肛门坠胀,时有便意感,白带最增多、色黄,时为脓性,夹有异味,有性交痛。自述曾有人流史2次,第二次人流后即开始反复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多家医院均诊断为慢性盆腔炎,多方求诊疗效欠佳而转来我院求治。体检:白带最增多、色黄,脓性,夹有气味,宫颈举痛,子宫后位增大,有压痛,双侧附件增厚、压痛。B超检查:双侧附件增厚,盆腔积液。诊断:慢性盆腔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3.0g加入0.9%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q 12 h;盐酸左氧氟沙星0.5 g静脉滴注,qd;奥硝唑0.4,静脉滴注,qd,连续使用7天。协议中药方,连续7天为1疗程。以上联合用药治疗1疗程后,患者自觉上述症状明显减轻,B超复查提示盆腔积液显著减少。3个疗程后,诸症消失。随访半年后未见复发。

4 讨论

慢性盆腔炎又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多发于产后、流产后以及妇科手术后,因细菌进入创面感染而得病。由于长期炎症刺激导致器官周同粘连,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盆腔组织增厚,瘢痕粘连,甚至包裹形成包块,是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的病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危害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因此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以缩短疗程,减轻痛苦以利于患者迅速康复是十分重要的。由于长期炎症刺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致盆腔器官及周围组织黏连固定。单纯使用西药抗菌治疗局部难吸收,疗效不佳,副作用大,长期使用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和耐药性,。而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在坚持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采用全身和局部用药,多途径给药,多方法治疗,能使药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促进局部炎症吸收,具有一定的优势[2]-[4],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尽人意。

我们使用抗生素治疗有利于尽快控制革兰阳性、革兰阴性致病菌所引起的感染,在此基础上再配合中药清热解毒、扶正化瘀治疗则效果更为理想。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带下病”、“腹痛”、“瘾瘕”等范畴,多因素体虚弱,外邪乘虚而人。或感受外邪(多为热毒之邪)久病不愈,邪与血相搏,壅滞于内,病情迁延,最终导致“久病多虚”。虚、瘀、邪三者夹杂,其中“瘀”为病理关键。中药协议方以清热解毒、扶正化瘀为治疗大法,方中以丹参、赤芍、续断、山甲为君药,活血化瘀;桃仁、延胡索有行气活血、除湿止痛功效;当归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功效;莪术、败酱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功;桑寄生、香附益气健脾、行血化湿。全方具有清热利湿、祛瘀止痛、收敛止带兼补血之功。临床观察可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可靠。

总之,运用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直接针对本病之病机,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曹大农.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思维[J].中医药学报,2003,31(2):89

[2] 张绮娟.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6):339.

[3]刘丽春.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168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3):151.

[4]赵秀清.中药灌汤液直肠保留时间对慢性盆腔炎疗效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2,7(24):550.

论文作者:范菊花1,毕秀梅2,张静2,于明芬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8

标签:;  ;  ;  ;  ;  ;  ;  ;  

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论文_范菊花1,毕秀梅2,张静2,于明芬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