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评价方法:国际竞争力评价的重要手段_国际竞争力论文

出口评价方法:国际竞争力评价的重要手段_国际竞争力论文

出口评价法:评价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评价论文,国际竞争力论文,手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04)02-0066-03

国际竞争力问题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人均GDP评价法、产业产出购买力评价法、产出和生产率国际比较评价法、单位成本评价法、贸易竞争指数法、相对国际竞争力指数法、标杆测定法、IMD评价法、WEF评价法等。其中,用出口数据评价一国的国际竞争力被认为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评价法。

一、进出口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

就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来看,一些学者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出发,将其定义为出口份额及其增长。例如,马卡森提出:在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中,一个国家通过贸易使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其贸易伙伴,则说明其有竞争力。阿基米则直接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该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份额及其增长。大量的宏观均衡模型证明,进出口余额等于国内收入与国内支出之差,即进出口是国内收支平衡的结果。同时,许多学者用经验数据也证明,在GDP或人均GDP(生活水平)增长与出口份额增长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出口和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根据这一结论,我们可以用出口数据来评价或衡量国际竞争力。出口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说明:

在国家层次,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可以用收入Y和国际贸易收支差额来反映。按照支出法计算,一国收入是由居民消费C、投资I、政府消费G和进出口差额(X-M)组成,即:

Y=C+I+G÷(X-M)

Y是国内总收入(GDP),X是出口,M是进口,总支出E为C+I+G之和。则国内收入和国内支出之差等于出口和进口之差,即:

Y-E=X-M

上式表明了国内收支与进出口之间的关系,即出口增加国内收入也增加,二者是正相关关系。

相对价格、进出口差额与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表明,能够改善相对价格(使自己产品的价格与竞争对手相比降低)的因素就提高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进而提高了贸易赢余,提高了国家的收入和竞争力。这就是说,竞争力是由相对价格和收入决定的。在国际竞争中,相对价格不但取决于国内价格,而且还取决于竞争产品的价格和汇率。

二、出口评价的主要方法

根据有关文献,以进出口数据为基础来分析评价国际竞争力的指标是非常多的,但用的最多最广的是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除此以外还有净出口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优势指数、相对国际竞争力指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指数等。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

一种观点认为,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是一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这一指标反映一国出口的整体竞争力。

该指标可以是一个国家出口总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之比,反映国家在世界出口市场的比重;也可以是一国特定产业或者产品的出口总额与世界特定产业或产品的出口总额之比,反映该国该产业或产品的出口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比例。出口市场占有率反映了一国某产业或产品国际竞争力或竞争地位的变化。在进行产业或产品层次市场占有率变化对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分析时,还可以使用以下指标来补充,包括渗透率、进口份额、出口贡献率和出口增长优势指数。

另一种观点认为,国际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能够提供优于其他国家(地区)产品及服务能力的指标。当前公认的看法是应该用市场导向的术语来定义国际竞争力。当然最恰当的指标莫过于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分四个层次:产品、行业、企业及国家(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定义为:B国(地区)A类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B国(地区)产品A的出口总额]/(产品A的世界出口总额)。用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来代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比较恰当的。

一个国家(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是由它能提供的所有产品及服务来决定的,不同的产品所具有的国际竞争力并不相同。如何将各种产品的竞争力综合成一个国家(地区)的竞争力,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各类产品在综合竞争力中的重要性是否相同,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出口商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定义来看,它们的作用是相等的。即不管是深加工产品、矿产品还是农产品,它们对国际市场占有率的贡献都是一样的。这是用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来描述国际竞争力不很令人满意的地方。但是,目前在各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尚未有公认的看法之前,把它们看做相等也是合理的。

(二)净出口(贸易收支差额)指标

净出口(TB)也称为贸易收支差额,是出口总额(X)与进口总额(M)之差,反映一国从国际贸易中取得的净收入。用公式表示:

贸易收支差额(TB)=出口总额(X)-进口总额(M)

上式表明,在国家层次,净出口额为正说明贸易盈余,若为负说明贸易赤字;在产品和产业层次,净出口为正说明该产品或产业为出口创汇型,若为负表示该产业或产品为进口替代型。在用贸易收支指标判断一国、一个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时,是需要慎重考虑和判断的,不能一概而论。从长期来看,如果该国、该产业或产品处于贸易盈余状态,则说明其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较强的,这种盈余状态是其购买国外产品实力的一种反映,表示其有国际竞争能力。在某一时期或时点,如果出口增加并不能带来利润,反而带来亏损,即该产品出口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收入,以这种方式增加的净出口并不表示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相反这种出口却削弱了其竞争力。在产业和产品层次,净出口受进口政策的很大影响,一些产业或产品在关税或配额方面的进口限制要远远大于另外一些产品,从而使其在产业或产品层次比较时并不能显示真正的比较优势。

(三)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分工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又称可比净出口指数(NTB),是指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这一指标用来说明该产品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产业之间或产品之间的贸易,实际上是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在国家之间所进行的分工,因此该指数也称为“贸易专业化指数,或贸易分工指数”。在分析两个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分工情况时,进出口额只计算与相比较的贸易伙伴之间发生的进出口额。该指标值为正表示相对于B国来说A国是出口专业化,为负是进口专业化;该指标为+1或-1表示两个国家之间该产品或产业是完全的垂直分工,为0时表示两个国家之间完全是产品交换,在产业层次为产业内水平分工。

(四)相对国际竞争力指数

相对国际竞争力指数,是指某产品国内生产和消费之比,与该国所有产品的生产之和与消费之和之比。用公式表示:

ri=(Qi/Ci)/(∑Qi/∑Ci)

式中,Qi为i产品的国内生产额,Ci为其国内消费额,∑表示产业内或国家内所有产品的生产之和或消费之和。∑Qi/∑Ci大于1,表示该产业或该国生产大于消费,为存在净出口的产业或国家。ri则反映了i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相对竞争力,若ri大于1说明不但满足了国内需求,而且有净出口,其相对竞争力较强;若ri小于1说明该产品国内生产不能满足国内消费,其相对竞争力较弱。总体来看,该指标值越高,说明该产品在国内和国外市场上的地位越重要。

(五)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指数

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指数是指通过计算每件商品的出口价格的变化,来间接地反映出口商品的质量的变化。用公式表示为:

QCi=(Eit/Nti)/(EOi/NOi)

式中,QCi表示i产品的质量变化,Eit表示报告期i产品的出口金额,Nti表示报告期i产品的出口数量,EOi和NOi分别表示基期i产品的出口额、数量。该指标值大于1表示出口价格反映产品质量上升,小于1表示产品质量下降。

三、出口数据指标评价方法的应用

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要运用出口数据指标评价方法来经常判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以采用有效措施来培育竞争优势,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1992年,狄昂照等人研究了国际市场占有率问题。在对亚太15国(地区)国际竞争能力进行比较的同时,还专门对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1987年我国出口商品占有率在亚太15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际时常占有率为1.6%,位居第4位;在美国外货市场占有率为2.02%,位居第4位。1987年我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是原油,达到34.07亿美元;服装为30.2亿美元;织物和纤维分别为28.13亿美元和22.46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和石油两项的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35.2%。我国出口商品中比较优势最高的是茶叶和纺织纤维,它们比较优势指数分别达到了14.29和10.4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十几倍;而最差的是成品油和化工原料。另外,我国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的比较优势指标则很低。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多数还是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以及像服装等并不需要较高技术水平的制造业产品。总的来说,我国的出口商品中制造业产品所占比例略高于初级产品,最近这个比例有上升的趋势。在制造业中主要的是轻纺工业产品,仅这一类就占据了我国出口商品总额的40%以上;其他的制造业产品所占份额就不太高。初级产品中粮食、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等差不多各占1/3,其中粮食略多一些,由此反映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态势。

2002年,范纯增等人应用贸易竞争指数法、相对优势指数法、国际市场占有率法、产业内贸易指数法、出口市场集中度法,对中国1980-1999年九大类产业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为:一是中国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在行业结构上仍然表现为低层次化。贸易竞争指数显示的强势行业均为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在的行业,都是依靠低廉的价格和数量的扩张来维持和提升竞争优势;相对优势指数显示的强势行业虽与其稍有不同,但内涵基本一致。在国际竞争力主要来自科技创新的今天,这种结构难以长期维持,并对竞争力的提高构成潜在威胁。二是中国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出口规模结构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占主导地位,知识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竞争力较小。三是中国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地区结构尚不合理,总体空间分布过于集中,这不利于竞争力的稳定和发展。四是中国外贸产业的国际分工结构中,水平分工占主导地位,垂直分工比重较小,这不利于产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用出口数据评价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是被业界普遍采用的方法。我国最早采用这种方法的是狄昂照等一些学者,他们的研究推动了出口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工作;尽管比美国略迟一些,但取得的积极成果是十分显著的。

(二)进出口与国际竞争力评价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大量的经济理论模型表明,进出口余额等于国内收入与国内支出之差,即进出口是国内收支平衡的结果;另一方面,许多学者用经验数据证明,贸易增长很快的国家其生产率增长也很快,也就是说,在GDP或人均GDP(生活水平)增长与出口份额增长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表明,出口和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正因如此,我们才可以用出口数据来评价或衡量国际竞争力。

(三)出口数据评价国际竞争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应用也比较广泛。其中,用的最多最广的是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有不少单位或个人运用出口数据评价国际竞争力的方法对大中小企业、一些城市、某些行业以及整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取得了许多具有价值的成果。

标签:;  ;  ;  ;  

出口评价方法:国际竞争力评价的重要手段_国际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