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桥的临床诊疗体会论文_王青瑛 李联社 丁汉荣 纪 雯 谷鹏云

心肌桥的临床诊疗体会论文_王青瑛 李联社 丁汉荣 纪 雯 谷鹏云

王青瑛 李联社 丁汉荣 纪 雯 谷鹏云

(陕西省咸阳市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045-01

【摘要】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变异,据其对冠脉血流影响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尽相同,本文从生理学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中医证型等方面来进行综述。

【关键词】心肌桥;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引言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表现。通常冠状动脉多行走于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脂肪组织中或心外膜深面,当一段冠状动脉行走于心肌纤维中,并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束所包裹并挤压,则称被包绕的冠状动脉段为壁冠状动脉,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纤维束为心肌桥。以成人多发,男性多于女性。在祖国医学中,心肌桥归属于"胸痹"的范畴。《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亦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中医认为胸痹的病位在心,与脾肾有关。《金匮要略·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讲:"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故病机总属阳微阴弦。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思虑过重、喜怒无常、饮食失调、劳逸过度等皆可引起脾气不调、肝气郁结,则气虚不能推动血液循行全身,终至血脉不通,不通则痛,形成瘀血,引起胸痛。

常出现的部位

心肌桥最常见于左前降支,尤以左前降支中段为著,偶见于右侧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可单发,也可多发,但以单发为主。分型

1.根据心肌桥肌束走行与LAD走行之间的关系分:

⑴.浅表型心肌桥:指LAD位于室间沟内,肌束与LAD相互垂直或朝向心尖的夹角为锐角,可无临床症状;

⑵.纵深型心肌桥:指LAD位于室间隔深部但偏于右室,心肌桥肌束起自右室尖,横向、斜向或螺旋状越过LAD,终止于室间隔,多可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及相应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1]

2.根据冠状动脉收缩期缩窄程度分:

⑴.I级:收缩期缩窄程度<50%,可无任何临床症状;

⑵.Ⅱ级:收缩期缩窄程度在50%一70%之间,可有心肌缺血症状;

⑶.Ⅲ级:收缩期缩窄程度>70%,有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及明显的临床症状。[2]

生理学机制

浅表型心肌桥因心肌桥薄而短,故对冠状动脉压迫较小,对冠状血流量影响同样较小;纵深型心肌桥因心肌桥厚而长,故对冠状动脉压迫较大,对冠脉血流量影响同样较大,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的血流储备。[3]

临床表现

心肌桥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轻重之分,轻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重者可有胸闷、胸痛等类似心绞痛的症状,严重时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左心室功能减低、心绞痛、心肌缺血、恶性心率失常、心肌梗死、晕厥及猝死等,伴有心肌缺血者,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室间隔破裂、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并每于劳累、运动、情绪激动时多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诊断标准

参照《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

⑴.阵发性心前区闷痛,每次发作时间<30min,休息后可缓解;

⑵.心电图提示:部分导联ST段下移≥0.05mV,或T波倒置;

⑶.心肌酶谱及心肌标志物均正常;

⑷.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中医证型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其后明代对"胸痹"有了进一步认识,病因有内伤、七情、六欲、饮食、痰饮、瘀血等,但以瘀血为主,病机乃气滞、痰浊、瘀血等邪痹阻胸阳,致心阳不振,心脉不通,不通则痛。

1.气滞血瘀证:胸中满闷,心烦易怒,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情志不遂时易发,舌红苔黄,脉弦数。《灵枢·口问》云:"悲哀愁忧则心动"。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滞可致血瘀,而瘀血阻滞脉络,迁延难愈,无以化气,则气亦随之而亏虚,气虚又运血无力,血行缓慢而进一步加重瘀滞。治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为法,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丹栀逍遥散出自《内科摘要》,是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逍遥散基础上加丹皮、栀子二药组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补血柔肝养阴;白术、茯苓可健脾渗湿;薄荷、生姜疏散气机;丹皮、栀子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诸经。[5]

2.痰浊闭阻证:胸闷心痛,形体肥胖,肢体沉重,痰多气短,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滑。胖人多痰湿,痰湿停滞日久,胸阳不振,则气机痹阻,脉络阻滞。《金医要略·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日:"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治以化痰祛湿,通阳泄浊为法,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配以枯楼、薤白豁痰通阳散结,理气宽胸。

3.痰热壅盛证:嗜食肥甘,胸闷心痛,胆怯易惊,头痛眩晕,心悸气短,口干苦,舌红,苔黄,脉数。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致痰热内生,痰热壅滞胸中可见心前区烦热疼痛;上犯清窍可见头晕、头痛;痰湿内生则津液代谢失常可见口干;痰郁而发热可见口苦。治以清热燥湿,利胆化痰,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方中黄连、竹茹清心火、胃火;瓜蒌、姜半夏清热化痰;陈皮、枳壳理气化滞;白术、茯苓健脾燥湿;泽泻淡渗利湿;湿热、痰热郁久易化风,故少佐虫类药僵蚕、地龙等熄风通络。

结束语

因此,对于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心肌桥患者我们要密切注意其病情发展,以便及时就治;对于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心肌桥患者我们要积极对症治疗。同时,我们应对有关心肌桥的中医治疗进行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KimPJ,HurG,KimSY,eta1.Frequencyofmyocardialbridgesanddynamiccompressionofepicardialcoronaryarteries:acomparisonbetweencomputedtomographyandinvasivecoronaryangiography.Circulation,2009。119:1408-1416.

[2] NobleJ;BourassaMG;PeticlercRMyocardialbridgingandmilkimgeffectoftheleftanteriordescendingcoronaryartery:normalvariantorobstruction[外文期刊〗1976.

[3] 李先花,苏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临床研究进展》,《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年35期.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39-43.

[5] 林晓瑞:《丹栀逍遥散治疗气滞型心肌桥胸痹30例临床观察》,《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6期.

论文作者:王青瑛 李联社 丁汉荣 纪 雯 谷鹏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7

标签:;  ;  ;  ;  ;  ;  ;  ;  

心肌桥的临床诊疗体会论文_王青瑛 李联社 丁汉荣 纪 雯 谷鹏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