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论文_王碧清

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论文_王碧清

重庆市云阳县双江小学 404500

摘 要:本论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教学设计的艺术性、教学趣味的艺术性、教学启发的艺术性、情感教学的艺术性等方面来谈谈语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教学的艺术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到底该怎样才能上好小学语文课呢?郭教授说:“教学首先是技术,然后才是艺术。”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娴熟的教学技能,才有可能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语文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但是并不是具备了这些技术就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了,就能上好一堂语文课了,我觉得一堂好课更应该体现在教学艺术上。

一、教学设计的艺术性

“教学艺术是育人艺术。”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在于育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表现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陶行知先生从海外归来宣传抗日。他一到武汉就去保育院探望孩子,给孩子们教了一个“春”字。板书:“春”;谈话:春,代表着春天和欢乐,花儿跳舞,鸟儿唱歌。我们看见了春,也就是看见了中华民族的希望。若把“春”拆开分成三部分,便是“三、人、日”。“三人成众”这意味着大家联合起来,是可以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的!你们看,“日”不是在“三人”之下吗?赶跑了日本鬼子,中华民族的春天就来到了。陶先生讲究教学艺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和人们的认识规律,将一个字拆开,分成几个独体字,巧妙运用拆字法,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又有机地融入思想教育,从而提高了识字效率。而我们在日常识字教学中,若能巧妙地利用拆字法,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以后我的学生们也能采用这种方法自己记忆生字了。

二、教学趣味的艺术性

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喜欢游戏。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来提升学语文的趣味性。如:用“找朋友”、“开火车”、“打电话”、“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等活动进行拼音教学。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对形近的几个声母不容易区分。如教学“b”“p”“d”“q”时,我教学生手势表演。将大拇指伸直,其余四指握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左手拇指朝上bbb;右手拇指朝上ddd;左手拇指朝下ppp;右手拇指朝下qqq。”这样不仅有趣,还容易区别这四个声母。有学生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难以区分,有时默写声母把整体认读音节也默写进去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套打电话找朋友的游戏节目让学生表演,使学生在愉快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由抽象到具体,分清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三、教学启发的艺术性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这不仅能很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起着重要作用。那种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启发式这个概念,源于古代教育家孔子《论语》中的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在远程培训时,郭教授给我们播放了一段教学视频:有两位教师教《燕子飞回来了》这一课,“飞过”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三次,词义却不一样。前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直接点出了三个“飞过”,不仅告诉学生分别是什么意思,而且进行板书,这是让学生“伸伸手,接果子”,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后果往往是“消化不良”。后一位教师所用的方法截然不同,当课文第一次出现“飞过”时,稍微点拨了一下,“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同学们阅读时注意了没有?找出来,结合句子思考一下,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将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就是一种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给学生指示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效果,并带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性。

四、情感教学的艺术性

众所周知,绘声绘色的相声,往往会迎来人们的阵阵掌声,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故事更能受学生的广泛青睐。探其魅力就在于讲究情感艺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在教学中,若能讲究教学情感的艺术性,充分利用和发挥情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就容易接受知识,从而使学生喜于听,乐于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运用至关重要。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不仅要讲究规范、形象、生动,还要体现尊重、体谅和坦诚。例如:在发问的时候,应多用开放或试探性的语言。“老师很想知道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比直接问“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富有情感性、艺术性的教学用语有效地改善了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使教学步骤的实施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陆平 于永正语文教学艺术研究[M].福建教育出版社。

[2]余映潮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王碧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论文_王碧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