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期肝内胆细胞癌肝动脉灌注结合全身化疗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郑志刚1,黄利勇2,程华勇3,郑富霖4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普外科;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普外科;

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4.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

摘要:目的 分析及探索针对进展期肝内胆细胞癌患者采用肝动脉灌注结合全身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7月~2015年7月间本科室接收的患进展期肝内胆细胞癌的70例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区别,将其中单行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分为参考组,以吉西他滨、顺铂经静滴用药;行肝动脉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的4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以5-氟尿嘧啶、顺铂经肝动脉灌注,且配合吉西他滨静滴用药。观察及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详细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经随访调查2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CR率、获益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短(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针对进展期肝内胆细胞癌患者采用肝动脉灌注结合全身化疗方案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肝内胆细胞癌;进展期;肝动脉灌注;化疗;疗效

肝内胆细胞癌为没有特征性症状,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1],从而导致患者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时机,故临床上针对进展期肝内胆细胞癌患者通常采用以化疗为主的姑息治疗方案进行治疗[2~3],目的为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增加其生存时间。但临床实践表明,单纯姑息治疗方案无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常伴有多种不良反应[4~5]。为了提高进展期肝内胆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我们取本科室接收的患进展期肝内胆细胞癌的40例患者,确诊后以肝动脉灌注结合全身化疗方案治疗,可见效果满意,现总结治疗情况及疗效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1年7月~2015年7月间本科室接收的患进展期肝内胆细胞癌的70例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区别,将其中单行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分为参考组,包括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有43岁,年龄最大的有72岁,平均年龄(60.17±8.63)岁;其中22例伴肝脏多发肿瘤灶,6例出现肝外远处转移,2例患者由于身体情况或局部大血管侵犯导致无法接受手术治疗,9例患者术后复发。行肝动脉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的4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包括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有44岁,年龄最大的有74岁,平均年龄(60.86±9.15)岁;其中26例伴肝脏多发肿瘤灶,9例出现肝外远处转移,3例患者由于身体情况或局部大血管侵犯导致无法接受手术治疗,10例患者术后复发。2组患者的以上基线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入组及排除标准

1.2.1入组标准:(1)70例患者均满足肝内胆细胞癌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通过手术病理检查或CT及B超引导下穿刺病检明确诊断;(3)通过CT、CT等影像学检查或查体明确有1个及以上能够明确测量的肿瘤原发或转移灶;(4)近1月内未接受过生物治疗、化疗、放疗等相关治疗;(5)KPS评分均不低于60分;(6)脑、肾及心等器官功能均保持正常;(7)预计生存时间超过3月以上;(8)均满足化疗相关指征;(9)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10)经本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通过。

1.2.2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脑、心、肾等器官性疾病者;(2)门静脉主干存在癌栓;(3)合并精神疾病或障碍者;(4)不配合本研究者。

1.3 方法

1.3.1 研究组疗法

研究组40例行肝动脉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具体措施为:通过患者皮右侧股动脉以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插到肝动脉或肝固有动脉、肝有动脉分支靶动脉给予化疗药物灌注用药。化疗药物取顺铂60mg/m2与5-氟尿嘧啶500mg/m2联合用药,每隔28d重复一次,研究组患者均接受大于2次或2次以上的灌注治疗,其中治疗2次者18例,3次者9例,3次~6次者1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吉西他宾1000mg/m2溶入生理盐水100mL内经静滴用药治疗,静滴时间为0.5h,d1,8,15,一个周期为28d。

1.3.2 参考组疗法

参考组30例行单纯化疗方案治疗,具体方案为:给予吉西他滨1000mg/m2溶入生理盐水100mL内经静滴用药,静滴时间为0.5h,d1,8,15;给予顺铂25mg/m2分次数溶入生理盐水250mL内经静滴用药,静滴时间为1.5h,d1,3,5,一个周期为28d。

1.4 疗效评估标准

根据RECIST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估,评估标准:(1)CR(完全缓解):治疗后肿瘤病灶完全消失,持续超过4周,且未见新病灶;(2)PR(部分缓解):治疗后肿瘤病灶变小>50%,持续超过4周,且未见新病灶;(3)SD(稳定):治疗后肿瘤病灶变小<50%,或病灶变大<25%;(4)PD(进展):治疗后肿瘤病灶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有效率=CR率+PR率;获益率= CR率+PR率+SD率。

1.5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参考WHO抗癌药物副反应分度标准将其分成0度~Ⅳ度。同时治疗后经随访调查2组患者的生存时间。

1.6 统计学分析

纳入并详细记录本研究中的全部计量及计数资料,然后输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开展分析分析,其中前者经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且以 t 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后者经[n(%)]进行表示,且以卡方检验方法分析,如果现实P <0.05则提示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2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R率、获益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如下表1所见:

表1 2组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n(%)]

2.2 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组均以血液毒性、血小板及白细胞降低为不良反应。参考组用药后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10例(33.33%),消化道反应14例(46.67%),肝区疼痛8例(26.67%);研究组用药后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8例(20.0%),消化道反应16例(40.0%),肝区疼痛10例(25.0%),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2.3 生存时间

2组治疗后经随访发现,参考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0.76±0.89)个月,研究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6.15±1.19)个月,可见研究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短(P<0.05)。

3 讨论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癌症类型,是危及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因。肝内胆细胞癌是临床常见的肝癌类型,其在各种原发性肝癌中的发病率仅低于肝细胞肝癌,其症状较为隐匿,无特异性,症状包括肝区胀痛、乏力、纳差、腹胀及消瘦等表现。现今临床上对该疾病的病因依旧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相关学者认为其发生与肝胆结石导致胆汁淤积、胆管炎密切相关[6],同时亦有研究显示,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肝炎也与该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7]。

现今临床上针对肝内胆细胞癌患者通常行介入疗法、化疗等姑息疗法治疗,以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增加其生存时间。顺铂、吉西他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西妥昔单抗、卡铂等药均为该疾病治疗的常用化疗药物,以上药物组成传统方案、改良方案[8~9]。但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单纯化疗方案治疗的有效率无法获得理想的疗效。

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方案在肝内胆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了一定的进展。动脉灌注过程中,肿瘤病灶的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可达全身化疗的数十倍,进而可显著提高对癌细胞的杀灭效果[10]。此外,因肝脏为机体的最大代谢器官,该治疗方案内化疗药物到达体循环较少,故可有效减少药物副作用。由于大部分单纯姑息治疗措施无法明显提高肝内胆细胞癌患者的有效率,且不能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还伴有较显著的副作用[11~12]。故本研究中我们采用肝动脉灌注结合全身化疗方案治疗本病,结果可见,研究组治疗后的CR率、获益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短(P<0.05),提示该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增加生存时间。同时,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该治疗方案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综上,针对进展期肝内胆细胞癌患者采用肝动脉灌注结合全身化疗方案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赵鸣,李灼日,周开伦等.四跨膜蛋白CO-029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5,21(8):523-527.

[2]王庆,周华邦,胡和平等.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现代认识与发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7,25(5):336-338.

[3]朱泽斌,张昆松,殷晓煜等.M2型丙酮酸激酶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6,37(2):242-247.

[4]李婉慈,朱晓黎,王万胜等.中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9):813-817.

[5]费新平,鲍鹰.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5,27(2):104-107.

[6]赖晓龙,陆才德.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浙江医学,2017,39(2):139-141,145.

[7]宋杰,王黎洲,李兴等.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100例疗效评估[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10):810-813.

[8]邓燕贤.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华夏医学,2016,29(1):197-200.

[9]刘琪,武振明,齐秀恒等.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生存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2):225-227.

[10]武中林,李智岗,吴晓云等.经导管肝动脉栓塞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远期疗效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1):1292-1296.

[11]林春丽.替吉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序贯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6):33-37.

[12]孙庆春.肝癌中晚期给予恩度肝动脉灌注治疗辅以介入化疗栓塞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5):43-44.

作者简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普外科 主任医师 福建省医学会肝胆学组委员、福州市医学会普通外科分会副组委(郑志刚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普外科 主治医师(黄利勇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 住院医生(程华勇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 住院医生(郑富霖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2246)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fation of China(81272246);福州市卫生系统科技计划项目(2014-S-W3)Fuzhou Health Syste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2014-S-W3);厦门市科技技术资助项目(3502Z20154037)Xia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3502Z20154037)

论文作者:郑志刚1,黄利勇2,程华勇3,郑富霖4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  ;  ;  ;  ;  ;  ;  ;  

进展期肝内胆细胞癌肝动脉灌注结合全身化疗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郑志刚1,黄利勇2,程华勇3,郑富霖4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