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ICU动脉采血患者皮肤青紫率的发生论文_王屈蓉

四川省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广元 628300

【摘要】目的:评价自制动脉加压止血带用于ICU动脉采血穿刺点按压,预防患者皮肤青紫率的发生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6年02月-04月,对医院ICU内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观察组各440例次入选患者例,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穿刺点止血方法,使用2根棉签按压,棉签平行于动脉血管,按压5~10min左右,观察组采用自制加压止血带按压,压迫3~5cm松开止血带观察,采用胶布固定,30~60min撤去纱布块。结果:观察组皮肤青紫、患者自觉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40%、1.27%低于对照组7.45%、5.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穿刺点感染,观察组出现2例手端苍白,适度调节松紧度后消失。结论:自制加压止血带按压可降低ICU内动脉采血后皮肤青紫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但可能导致末端循环不畅,需做好监护。

【关键词】ICU;动脉采血;皮肤青紫;动脉止血带

【中图分类号】R605.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67-01

ICU内动脉采血是最基本的护理活动之一,主要用于指标检验,有报道显示ICU患者日动脉采血次数在3-5次,采血量约为1.0~1.6ml[1]。采血是一种创伤性的护理技术,尽管ICU内普遍采用真空采血,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感染风险小,但仍不能完全避免创伤,近年来随着动脉采血技术的发展,采血技术含量、专业性不断增强,与此同时采血风险也明显增加。皮肤青紫是皮下淤血的常见症状表现,也是动脉采血后采用按压止血常见不良反应。ICU内动脉采血后,护士一般使用棉签平行并上臂按压血管,以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按压是一个施力的过程,必然会压迫皮肤软组织,造成局部微循环障碍。皮肤青紫不仅增加ICU患者痛苦,还可能使该处血管条件变差,影响一段时间内的使用。为此,ICU内尝试应用自制动脉止血带用于穿刺点止血,取得一定成效。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年02-04月,对ICU内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ICU停留时间>24h;②知情同意;③年龄18~75岁;④未合并原发性凝血功能障碍。入选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2~71岁、平均(44.2±10.5)岁。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仍采用传统的穿刺点止血方法。规范穿刺,15~30°穿刺,见回血后,将采血针尾端插入真空胶管塞内。换管时,固定针器,避免用力过猛。穿刺采血后,使用2根棉签按压,棉签平行于动脉血管,按压,5~10min左右[3]。

1.2.2 观察组

自制加压止血带,长约180cm、宽3cm,采用一根完整松紧带制作,一端加尼龙搭扣。在穿刺采血退管时,将一块纱布对折两次按压在穿刺点上,而后拔针或退出导管,以加压止血带压在纱布上,利用松紧带轻轻拉紧,扣上尼龙搭扣。同时观察手指末端循环情况,若见苍白、紫绀,立即松开止血带。压迫3~5cm松开止血带,采用胶布固定,30~60min撤去纱布块。

1.3观察指标

穿刺点周围皮肤青紫例、穿刺点感染例、患者自觉疼痛例。

1.4统计学处理

以WPS xls数据表录入数据,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皮肤青紫、患者自觉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穿刺点感染。见表1。观察组出现2例手端苍白,适度调节松紧度后消失。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

3讨论

棉签按压是采血后穿刺点止血的主要方法,其主要通过按压形成的局部皮肤软组织、血管形态变化,堵塞出血点,并刺激激活凝血机制,最终预防出血[4]。但需注意的是,按压止血客观上增加了局部皮肤压强,棉签作用面积较小,不仅可压迫血管,还可压迫正常的皮肤等软组织,造成微循环障碍,甚至可引起细胞破裂、液体渗出,造成皮肤青紫。皮肤青紫的发生除与进针位置不佳、凝血机制、血管弹性较差等因素有关外,与按压的方式、按压时间关系密切,按压方式、时间是主要的可控因素。采用2根棉签按压局部压强较高,同时可能发生棉签移位等情况,导致皮下淤血。

采用自制的止血带止血,通过环绕压迫,扩大了压迫面积,分散了压迫力,降低了压强,压迫的血管段更长,更有助于止血,同时减小压强,不超过皮肤软组织能够承受的限度,可保证正常的浅表微循环[3]。本次研究显示,采用自制止血带压迫患者,皮肤青紫、患者自觉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患者感受更好。但需注意的是,止血带止血采用环绕压迫,对所有的血管都有一定的压迫力,可能影响下游循环,故捆绑止血带时,压力需适度,同时做好监护、加强巡视,若见末梢循环障碍,及时调整压力甚至换其他方法止血[4]。

综上所述:自制加压止血带按压可降低ICU内动脉采血后皮肤青紫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但可能导致末端循环不畅,需做好监护。

参考文献:

[1]周秀芳,杨奎芳,肖寒,等.ICU病人诊断性失血及与其相关的医源性贫血的研究进展[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8):466-568.

[2]世界卫生组织采血指南:静脉采血的最佳操作[M].2010:21.

[3]聂娜.危重患者静脉采血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113-114.

[4]赵 华.动脉止血器在抗凝治疗患者桡动脉采血局部加压止血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38-39.

[5]汪媛.经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05-106.

论文作者:王屈蓉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7

标签:;  ;  ;  ;  ;  ;  ;  ;  

降低ICU动脉采血患者皮肤青紫率的发生论文_王屈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