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分析论文_马燕1(通讯作者),刘红梅2,马涛1

(1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2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新疆沙湾 830051)

【摘要】目的:了解肝包虫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治疗及护理。方法:予以2015年1月—2016年6月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符合病例要求的100例肝包虫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关注其临床症状等相关患病率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及统计分析。总结肝包虫病患者的护理经过。结果:治疗组50例肝包虫病患者43例康复,7例失败,总有效率86%,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新医改不断向前推进中,我国护理学界对健康教育的关注与探讨越来越深入,充分表明健康教育在临床一线护理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能够从思想和心理上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及配合度,从而达到护患有效配合的目的,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依存性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肝包虫病;心理分析;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198-02

棘球蚴病现代医学又称之为包虫病,包虫病是人体感染棘球蚴的幼虫所导致的慢性寄生虫病。在中国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青海、西藏、内蒙等省区。近年来在新疆包虫病的罹患率也逐年成上增趋势[1-2]。由于新疆地处西北边陲,游牧民族长期居住牧业地区,卫生及生活工作环境较差,导致多数牧民容易罹患肝包虫病[3]。对于罹患肝包虫病的病患者,治疗过程药物保守治疗往往欠佳,一般多采用手术根治,疗效颇丰。患者常常因为该病要行相关治疗,前期产生很多焦虑状态,对于临床治疗该病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影响术前和术后的康复[4-6]。临床中在护理肝包虫患者的过程,及时了解和调整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这对于临床护理工作至关重要,下面针对此项课题展开论述。

1.对象和方法

1.1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肝包虫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肝包虫学组《肝包虫病诊疗指南》。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肝包虫病诊断标准;(2)年龄18~50岁之间;(3)参加本课题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2)合并严重心、肝、肾以及其他系统疾病者,精神病患者;(3)因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意配合调查者。

1.3 试验对象

通过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肝包虫病100例患者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2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具体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纳入比较

2.方法

治疗组50例肝包虫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心理疏导、术前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沟通。患者常有懊悔、恐惧、焦虑、愤慨的心理,加之对手术缺乏认识,心理压力大,我们在积极对手术做好准备的同时,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和心理表现,给予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多与病人介绍成功的例子,恰如其分地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法、预后和可能遇到的不适,使患者有思准备、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

3.疗效观察

肝包虫病临床症状问卷表包括紧张焦虑、睡眠障碍、不思饮食、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等相关症状,每项记0~3分,总分0~24分。见下表2。

表2 疗效观察

临床疗效判定:参照《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肝包虫外科学》及相关文制定疗效评定等级。分为痊愈、有效、无效。

4.资料统计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假定检验水准为0.05,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积分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5.结果

5.1 按照诊断疗效标准,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未脱失)根据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指标优于对照组。见表3。

5.2 两组主要症状疗效比较,除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症状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4。

5.3 统计学处理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心理护理临床中对于肝包虫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作用。见表5。

表3 两组疗效指标比较

注:P<0.05.

6.讨论

6.1 心理分析

调查结果反映,罹患肝包虫病的患者因为对疾病认识少,甚至根本不了解病情的轻重。认知度低,从而造成患者紧张焦虑、睡眠障碍、不思饮食,加上患者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患者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紧张焦虑(不伴躯体化障碍)。对治疗和手术担心害怕,心理烦乱或出现惊恐,无疑加重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康复。因此,对于包虫病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显得格外重要[7-8]。

6.2 护理

6.2.1解释与指导 对肝包虫病手术后的患者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我们要将简单的宣教形式改为多样化,以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对于不懂普通话的民族患者,我们通过本院的民族医生进行翻译,以便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够了解病情及预防知识。此外,对初期患者在健康教育时,应选择好时机及方式,以便于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在术前应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以及手术的必要性和不良反应,使患者了解病情权衡轻重,有效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有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9]。

6.2.2缓解焦虑恐惧心理状态 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谈,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可通过音乐疗法或睡眠疗法来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医护人员在沟通过程中需注意保持病室安静、温度适宜,操作时动作要敏捷、轻柔,避免给患者造成不适感,引起患者烦躁不安。

6.2.3手术后的心理护理 患者在经历了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应激反应后,最关心的是治疗预后情况及对生活、工作有无影响等问题,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案,主要针对患者的文化水平、职业、身份、民族、性别等不同,结合图文、广播、电视等形式进行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保健卫生知识,不吃生的牛、养肉或未清洗干净的蔬菜水果,不饮用未经消毒或煮沸的水源,对畜牧区群众加强人畜共患病教育,畜牧区的成人和儿童避免与羊、狗亲密接触,防止牲畜粪便污染水源及食物,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不喝生水,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良好习惯,生熟食品要分开炊具,改进其生食的不良习惯,定期进行体内驱虫,切断传播途径。瞩患者调节饮食,加强营养,劳逸结合,调情志,定期随访复查,了解肝功能及病情复发情况,并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并预约时间来院进行身体检查[10]。

【参考文献】

[1]阿卜杜哈力克,周贵民,艾克拜尔等.肝包虫28例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8,11(1):73-74.

[2]李海涛,宋涛,邵英梅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包虫病流行地区患者药物治疗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9):1002-1004.

[3]努尔古力·阿依木汉,阿郑尔·孜牙别克,布尔列斯·沙哈等.新疆托里县包虫病流行现况调查[J].中外医学研究,2010,8(9):109-110.

[4]严秀花.我院包虫病住院病人病因统计分析[J].中国病案,2007,8(7):35-36.

[5]郭强,吐尔干艾力·阿吉,蒋铁民等.肝囊型包虫病囊肿完整切除术与外囊切开内囊摘除术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5,21(11):746-750.

[6]张怀孝,樊海宁.肝囊性包虫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现状[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5,34(4):309-312.

[7]姜婷婷,王梅新.包虫病防治与护理进展[J].新疆医学,2010,40(6):109-112.

[8]李丽,张秀华,邵丽等.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心脏包虫病手术治疗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8):57-58.

[9]姜婷婷,葛白娟,王梅新等.新疆地区实习护生包虫病相关知识认知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1,18(8):4-7.

[10]刘畅.临床护理路径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

通讯作者:马涛,女,(1971-),主管护理师,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课题基金:新疆重大疾病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两型包虫病不同感染阶段所致宿主肝损伤的病理变化及差异比较.项目编号:(SKLIB-XJMDR-2014-9)

论文作者:马燕1(通讯作者),刘红梅2,马涛1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  ;  ;  ;  ;  ;  ;  ;  

包虫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分析论文_马燕1(通讯作者),刘红梅2,马涛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