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血管疾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孙怡

(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江苏太仓215400)【摘 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心血管疾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患者70例,并将选取的研究对象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经过比较分析,其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其中,对照组患者主要采取常规护理操作,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个性化护理操作,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状况进行评分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自我管理水平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7.8±2.3)、(70.6±2.7)、(68.7±2.4);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自我管理水平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1.7±2.4)、(92.5±3.7)、(94.6±2.2),计算得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得分都高于对照组,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施加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分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分层次管理;临床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209-02
作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发病周期及发病后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从发病原因的调查上看,血糖、血压及血脂等各项指标的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根本原因,当前在临床治疗中,并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主要以控制患者生活习惯为主,加强护理措施的改进等。如对心血管患者执行护理干预,让患者由被动治疗转向主动治疗,以此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2]。我院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了个性化护理工作治疗效果的研究,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患者70例,并将选取的研究对象均等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所有患者都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且精神状态较好,排除智力、语言、急性心肌梗死等功能性障碍,且经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确认后,才纳入本试验研究对象[3]。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70例心血管患者中,有19例患有冠心病、20例患有高血压病、23例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8患有高血脂。对照组患者年龄在48~79岁之间,平均年龄(65.02±4.3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在47~79岁之间,平均年龄达到(63.47±4.21岁),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发病病情等临床基本资料的对比中,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两组患者在临床对比试验中具有可比性[4]。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个性化护理,如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及用药护理等[5],通过密切的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情绪变化、与患者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并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科学饮食指导,忌烟酒和肥胖,并对患者进行用药宣传及用药情况的回访等。1.3指标评价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的效果,主要从健康行为指标、自我管理水平指标及生活质量指标三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分标准及评分的差异性。1.4统计学处理选择采用SPSS19.0数理统计软件,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使用标准差()表示,同时两组之间的差异性统计比较利用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评分比较看,对照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自我管理水平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7.8±2.3)、(70.6±2.7)、(68.7±2.4);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自我管理水平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1.7±2.4)、(92.5±3.7)、(94.6±2.2),计算得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得分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统计数据对比情况见下表1所示。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评价比价统计[()分] 组别 例数(n) 健康行为 自我管理水平 生活质量 对照组 35 77.8±2.3 70.6±2.7 68.7±2.4 观察组 35 91.7±2.4 92.5±3.7 94.6±2.2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指标异常都会导致心血管病的产生。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升健康意识对于预防和避免心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6]。本文以心血管疾病的个性化护理治疗效果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依据对比试验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的效果,得出对照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自我管理水平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7.8±2.3)、(70.6±2.7)、(68.7±2.4);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自我管理水平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1.7±2.4)、(92.5±3.7)、(94.6±2.2),从中分析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加个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心血管疾病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及应用。参考文献[1]李在丽. 对心血管疾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12):114-115.[2]刘艳霞,柴小琴. 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临床影响探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7):109+112.[3]杨艳芳.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0):116-117.[4]乌云高娃.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4):149.[5]高干英,王春地.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辽宁医学杂志,2017,31(04):39-41.[6]刘晶. 个体化饮食指导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9(31):177-182.

论文作者:孙怡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对心血管疾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孙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