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分析论文_于红伟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分析论文_于红伟

江苏迪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11400

摘要: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和发展,城市规模得到空前的扩大,城市建设速度也以指数型增长。一方面是巨大的人口需求,另一方面是群众对于安全的要求,我国建筑工程必须要以更高质量的水平迎合市场的检验。尤其是在居民收入水平逐渐攀升的前提下,群众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吃饱穿暖,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在建筑工程层面,群众对建筑的要求已经不局限于简单的庇护场所,更希望能够与智能相结合,满足自己逐渐多样化的要求。本文从结构设计领域出发,对当代建筑工程的问题和完善的有效措施进行了简略分析,希望能为我国高质量城市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问题分析

结构设计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意义非凡,高质量的建筑在结构层面必须是科学和有效的。此外,高质量的结构设计不仅能够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还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多样化的功能,让企业在如今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市场潮流,确保市场地位不可动摇,能够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企业必须要立足建筑的功能需求,从多种方面出发,科学计算,确保建筑物的结构能够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

一、在建筑工程领域结构设计问题分析

(一)设计图纸不达标

设计图纸是建筑物施工的唯一依据,图纸是否详细直接决定了建筑施工时能否符合既定要求。但是在我国图纸设计实践中,设计院往往只对建筑物的大体结构进行重点阐述,对于建筑结构中的部分细节却忽略,尤其是对于结构的种类、墙体应当采取的材料、建筑物建成后的抗震和防裂程度等没有涉及。这些问题对于建筑交付使用后意义非凡,一旦标注不详细,就可能导致建筑在层高和结构层面与实际需求不能完全相符,甚至有可能引发豆腐渣工程。以笔者的工作实践为例,笔者接触到的设计图纸对建筑物的结构标注较简单,尤其是对于民用高层建筑物,设计规范对于框架结构和强度有详细的规定,但是部分建筑物突破限制高度,笔者现在工作的图纸显示高度为320米左右,但是对建筑物的组合结构只是简单地要求采取混凝土结构,对于各项安全指标和使用材料的性能没有细致描述。

(二)地基设计不科学

设计院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地基设计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设计参数,尤其是没有地质勘察为依据,设计院在进行设计时,只是参考相邻近的建筑物。但是即使建筑物是距离相近,在土质层面可能存在较大的差距,忽略土质而进行的设计,往往在安全性能层面无法满足需求。此外,在地基设计时,设计人员在对拉梁进行计算时没有以基础荷载为依据,尤其是把框架埋藏的深度和拉梁设计相分离,这就使得对建筑的整个结构设计存在问题,甚至对安全埋下了众多隐患。总之,没有以实际勘察为基础的设计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

(三)外墙设计不达标

外墙是建筑物的外围,外墙是否会出现脱皮或者裂缝,对于建筑物的承载意义非凡,倘若建筑物出现非正常裂缝,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会急速缩短,倘若建筑物是住宅使用,极可能危及居民的安全。但是,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时,外墙往往被忽略,尤其是忽略建筑物地下水状况、地下标高等。在设计实践中,设计师为了降低建筑的施工成本,在进行设计时往往以外墙材料的极限值设计,一旦地上负载超标,外墙便会一直处于超负荷工作,含钢率便会无法满足需求,导致安全事故。

二、强化建筑工程质量在结构设计层面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

(一)规范设计图纸

设计图纸作为建筑物施工的依据,其规范性程度直接决定了建筑物交付使用后能够符合设计需要,倘若图纸设计不合理,但是施工队依据该图纸机械施工,则可能会引发巨大的事故。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物的设计时必须要按照相关规范,要对于关键的信息进行重点标志,尤其是结构复杂的建筑物,要对于其细微之处详细标注,为施工提供严格的规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设计人员必须要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对待设计工作,还要严格落实审查制度,设计人员和审查人员分别检查图纸,以便能够发现问题并且及时纠正,确保图纸科学合理。笔者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会将材料和结构紧密结合,尤其是对于民用建筑,会着重考虑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一旦设计的建筑物超过150米,会采取框筒型的结构设计,将混凝土作为筒,以钢筋作为位移的极限基准,对于混凝土的钢度和伸臂结构进行详细描述,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将侧移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二)强化地基设计

为了确保地基设计的科学,设计人员必须要进行实地勘察,尤其是要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对建筑工地的水文特征进行详细掌握,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地基设计,在勘察时要着重测量土质的软弱性,必要时可以要求以换土垫层的方式进行土壤性质的变更。在使用换土垫层时,要详细测量垫层的宽厚范围,尤其是要考量抗震程度和承载能力,保证地基能够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和安全性。例如,笔者在进行房屋设计时会将横向和纵向的底框架综合考量,对于两个方向的主轴分别计算,确保地基框架的承载力能够满足建筑物的需要,对于建筑物的非抗震环节,也会严格计算和标注配筋和箍筋的各项参数,为进一步的施工提供详细的参考。

(三)强化外墙设计

地下室的外墙对于建筑物来说承担着基础承载的职责,高质量的建筑物往往地下室的承载力与建筑物的实际需要相匹配。设计人员在对地下室进行设计时,必须要注重外墙的设计,要以建筑质量为依据,合理计算外墙应当具备的承载力,并且结合当地的地质特点进行设计,确保外墙尺寸能够具备足够的力量。我国建筑物设计标准要求建筑物的外墙必须要超过二十五厘米,并且设计人员严禁采取高强度混凝土,只要建筑物能够高于C30便可以达标,否则会因为水泥的使用使得混凝土极易出现裂缝,反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此外,建筑物设计时使用的材料必须要以实际需要为基础,要在确保承载力达标的前提下使用材料。

(四)提高设计素养

高质量的设计队伍能够确保建筑设计的科学性,但是,在设计实践领域,设计人员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设计人员甚至会为了一己私利突破职业道德底线。此外,部分从业时间较长的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物的设计时往往会陷入经验主义,会忽视自己曾经设计方案与当代的脱节,对待新的设计任务往往会存在敷衍或者不负责的态度。伴随着设计领域的现代化水平增加,计算机能够突破原有的设计瓶颈。因此,必须要提升涉及人员的自身素养,一方面要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坚守住职业底线;另一方面要强化业务提升,能够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设计的转型升级,避免人工设计误差的出现。笔者所在的设计院会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尤其是专题技能培训,以楼板设计提升为例,设计院会组织员工进行新规章的学习,并且总结优秀建筑的设计经验,给予员工充分交流的机会,可以将设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研讨会上充分探讨交流,让设计人员的经验彼此交流,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业务基础。

结语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发展,面对有限的空间资源,建筑设计必须要立足当代并且放眼未来,能够提升土地利用率。此外,面对居民日渐丰富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设计人员要利用当代科技,提升建筑物的智能水平,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城市发展奠定空间基础。本文从建筑物设计出发,探析了传统设计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以采取的优化措施,希望能为我国城镇化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清泉.探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常见问题[J].绿色环保建材,2017,02:144.

[2]段嫏嬛.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四川水泥,2017,10:97.

[3]谢静.探析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21:99-100.

[4]钟国华.土木工程建设中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8,3724:213-214.

[5]胡耀辉.建筑工程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6,22:27+30.

论文作者:于红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分析论文_于红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