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评价模式提高复习实效性&思想政治课三阶段六步教学模式初探_政治课论文

优化讲评模式,提高复习实效——政治课“三段六步”讲评课教学模式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式论文,政治课论文,实效论文,三段论文,课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讲评课是在练习或考试之后,教师对习题或试卷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课型。进入高三总复习阶段以后,学生练习和考试的频率大增,此时,讲评课的有效性将对复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一、讲评课中的常见问题

关于讲评课的教学策略,很多教师都进行过较为深入的探究。但从笔者实际调研的情况来看,仍然普遍存在如下问题:课前没有做如实的统计,主要凭印象来讲评;教师为了“省事”,经常包办分析,只是简单地与学生校对答案;换位讲评较少(讲评时所考虑到的思维方式、心智水平及语言表达等离“学情”较远);不注意倾听,错过了讲评中的“生成性”问题;课堂内没有留出学生“消化”的时间;课后的要求不具体、不深入(或无任何要求);没有全面了解讲评的真实效果;注重讲评数量,不注重讲评质量,搞题海战术等。

二、构建讲评课教学的新模式

要解决讲评课中的诸多问题,必须对讲评前、讲评时及讲评后的教学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讲评的针对性、主体性和实效性等方面狠下工夫。为此,笔者构建了“三段六步”的讲评课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1.“三段六步”讲评模式的基本内容(见下图)

与一般的讲评方法相比,“三段六步”讲评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课前的抽样统计加强了讲评的针对性;课堂的部分讲评,使学生活动得到了时间保证;课后的学习要求,巩固和延伸了讲评课的效果。

2.“三段六步”讲评模式的实施要求

实际教学中,上述步骤可做适当的调整或改变。如在教师讲评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行“自查自纠”(在课前或课堂的前几分钟内完成);在讲评课之后,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补偿练习”(即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设计的另一份习题)等。

3.“三段六步”讲评模式的实施案例

例1.选择题(以某文科综合测试中的政治试题为例,原题请查阅《思想政治课教学》20lO年第3期《20lO年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

(1)抽样统计随机抽取学生试卷30份,统计之后得到如下结果。

(2)筛选诊断根据统计数据,将得分率在30%~60%之间的第24题、第25题、第26题、第29题、第31题和第32题作为课堂上重点讲评的题目,并深入分析其中集中性错误选项的错误原因。

(3)部分讲评第24题、第25题、第26题、第29题、第31题、第32题,并特别讲评第24题中的B选项、第25题中的C选项、第26题中的B选项、第29题中的C选项、第31题中的C选项以及第32题中B、C选项的错误理由。此外,第30题可以做重点讲评,因为做错此题的学生很多。

(4)其他步骤:略。

例2.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只有抓紧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我们党才能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哪些哲学道理?(12分)

参考答案: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要树立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我们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

对于此题,多数教师的想法是题目很简单,根本不需要过多的讲评,因此,较普遍的处理方法就是直接把参考答案给学生念一遍。但是,在翻看试卷时,我们发现该题的得分情况并不十分理想。这道题,很多学生仅仅答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知识。学生容易出现的失误是信息挖掘的广度不够,单向思维多,发散思维少,缺乏辩证思维。如果仅凭教师的感觉,讲评的效率必然会明显降低。按照“三段六步”模式,此题的讲评过程如下。

(1)抽样统计抽取15份学生试卷,统计结果如下。

(2)筛选诊断通过计算,得出学生的平均分为5.84分,得分率为57.8%。显然,这种普遍认为较简单的问题,其得分率并不高,需要作为课堂讲评的内容。其中,为什么答出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和社会意识的学生很少,教师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3)部分讲评在讲评该题时,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教答题方法。首先,要让学生弄明白知识范围限制是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涉及5个原理,分别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其次,要让学生弄明白题目的关键词是什么。关键词是科学、合理、正确解答试题的一把金钥匙,能指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准确的信息。找出材料关键词后,能否有效解答问题的关键就是:材料的关键词对应什么学科术语。根据对应术语找出课本涉及的知识点。这时注意将材料关键词与设问知识范围的限制结合起来思考。如上题:材料关键词“意识”“群众”。“意识”对应历史唯物主义什么范畴,涉及什么知识点,很多学生会直观地认为是“社会意识”。老师提示学生回忆学习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发现还可以对应——“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以后一旦遇到考题有出现“意识”这样的关键词,应该考虑最少两方面,分别是“社会意识”“价值观的导向”,防止出现答题不全面的现象。对材料的另一个关键词“群众”,引导学生明白以后一旦遇到考题有出现“群众”这样的关键词,并且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考查,要注意既可以涉及“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可以涉及“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再次,寻找题目知识范围限制与材料限制的交集,就是该题的答案。

②特别强调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和社会意识三个知识点:讲清它们的含义及其对社会发展、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的影响,因此,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人生道路的选择中几乎都包括这三个知识点。

(4)其他步骤:略。

标签:;  

优化评价模式提高复习实效性&思想政治课三阶段六步教学模式初探_政治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