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疗法配合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观察论文_郭芳

(山西省太原市妇幼保健院 山西 太原 030001)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疗法配合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厌食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赖氨葡锌颗粒予口服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中医辨证疗法配合经皮给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8.00%,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疗法配合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中医辨证疗法;经皮给药;小儿厌食症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340-02

厌食症为小儿常见病症,以1~6岁小儿最为常见,临床症状为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病情严重者有拒食表现[1],小儿长期厌食,可造成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临床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本研究采用中医辨证疗法配合经皮给药治疗50例小儿厌食症患者,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小儿厌食症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9岁,平均(5.32±2.32)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1.53±4.13)个月;实验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9岁,平均(5.34±2.55)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1.49±4.5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厌食症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发布)[2]:食欲减退或无食欲,厌恶进食,进食量明显少于同龄小儿,厌食持续时间>2个月。面色晦暗、无光泽,精神可,形体消瘦。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厌食症疾病诊断标准;(2)资料完整可循;(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排除慢性腹泻、结核病、肝炎等器质性病变小儿;(2)临床资料不全。

2.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赖氨葡锌颗粒(国药准字H62021174,甘肃瑞霖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口服,1~6岁2.5克,7~12岁5克,每日1次,用药10d后评价疗效。

实验组:应用中医辨证疗法配合经皮给药治疗。

中医辨证疗法:(1)食滞肠胃:应用保和散治疗,基本方:山楂、谷芽、神曲各4~10g,连翘、半夏、茯苓、陈皮各3~10g,厚朴、枳壳各3~8g。随症加减,食滞偏面食者重用谷芽、神曲;食滞偏面肉者重用山楂;便干、腹胀者加酒炒大黄;舌红甚者加黄岑;病程长且见食积者加炙鸡内金。(2)脾气虚弱: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基本方;太子参、薏苡仁、茯苓、山药、桔梗、白术各3~10g,砂仁3~6g,甘草3~8g。(3)脾胃阴虚:应用养胃增液汤治疗,基本方:山药、石斛、玉竹、北沙参各3~10g,白芍、甘草各3~8g。以上中药均为水煎服,1日1剂,用药3~7d后评价疗效。

中药经皮给药:准备复合脉冲磁性经皮给药治疗仪,将中药(丁香、山楂、鸡内金、木香、莱菔子、砂仁、等)固定于电极板上,分别置于中脘及胃俞穴位上,接通电源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将贴片留于穴位上22~24h,确保药物充分渗透于体内,1次/d(<3岁小儿每次治疗时间为20~25min,温度为37℃,强度为2~4;3~10岁小儿每次治疗时间为25~30min,温度为37~38℃,强度为3~5),共治疗10d。

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做好相关记录。

3.2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1)痊愈:食欲恢复,食量增加并恢复至正常水平;(2)好转:食欲好转,食量有所增加但未至正常水平;(3)无效:厌食症状无改善。

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

4.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实验组有效率为98.00%,优于对照组的86.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未报道不良反应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实验组1例经皮给药患儿出现少量皮疹(未经处理自行消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1.053,P<0.05)

5.讨论

小儿厌食症患儿长期食欲不振,伴有形体偏厚、面色少华症状,多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不定时定量,偏食,过食生冷食物,过食甘甜厚味,过食零食等[3])。早期为厌食症患儿应用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可改善预后,促使小儿身心健康生长发育。

小儿厌食症的病位在脾、胃,病机为脾失健运、胃不受纳,治疗时应着重恢复小儿的消化功能。临床研究证实[4],中医辩证治疗小儿厌食症,收效满意,中药经皮给药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本研究探讨了中医辨证疗法配合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实验组有效率为98.00%,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提示中医辨证疗法配合经皮给药可安全、有效的治疗厌食症患儿。

本研究中,纳入患儿的中医分型分为食滞肠胃型、脾气虚弱型以及脾胃阴虚型。食滞肠胃型患儿可见舌苔厚腻,腹胀,大便不调,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损伤脾胃运化功能,食积内停所致,故应用保和散加减治疗,以起到消食健胃的功效。脾气虚弱型患儿可见舌淡苔薄白,大便溏软或夹不消化物,形瘦神疲,面色萎黄,归咎于延时日久、脾气受损,故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以收到补脾胃、益气的效果。脾胃阴虚型患儿见舌质红嫩,少苔或无苔,口干喜饮,大便秘结,故选用养胃增液汤治疗,以起到滋阴清热,消积导滞的作用[5]。

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厌食症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分为传统膏药、橡胶膏剂、新型中药贴膏剂3个阶段,本次研究中,为实验组小儿应用中药经皮给药治疗,治疗过程中融入了物理方法(中频复合脉冲电、中频干扰电、低频电、超声),对小儿皮肤通透性起到了改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药物吸收效率[6]。

本研究结果证实,中医辨证疗法结合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厌食症,能够充盛胃气,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改善小儿厌食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疗法配合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薛俊美.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11(12):94-95.

[2]宋辰斐,夏以琳.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应用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9(01):206-208.

[3]孙宝权.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0(07):238-239.

[4]韩成恩,劳慧敏,曹宏.健脾和胃贴治疗小儿厌食脾胃气虚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5,11(06):1216-1218.

[5]盛轶蕾,林洁.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药诊治[J].吉林中医药,2015,10(08):815-819.

[6]王卉.小儿厌食症的中医外治法治疗概述[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11(07):70-72.

论文作者:郭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7

标签:;  ;  ;  ;  ;  ;  ;  ;  

中医辨证疗法配合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观察论文_郭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