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中小学生法律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文_卢芸芸

浅谈加强中小学生法律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文_卢芸芸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人民法院,442000)

摘要:中小学生的法律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公民法律素养,推进依法治国理念的重要途径,是贯彻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教育中进行法制教育,能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加强校园安全。在中小学教育中法制教育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外向型教材针对法律进行宣传教育。本文通过法律教育对中小学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课程分析,以提升法制教育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同时提升法制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法制教育;道德与法治

一、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推进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依法治国是我国现行重要战略策略,是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党的领导提升治国能力的重要能力。在中小学进行法制教育,能够从小培养公民的守法意识,提升公民的基本法律素养,促进和谐社会、法治社会的有机生成,从而实现依法治国策略。

青少年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根本力量,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从“一五”到“四五”普法,青少年一直是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法制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方法。法制教育在青少年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能有效降低青少年犯罪率。近年来,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青少年信息接收的多元化趋势,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攀升,青少年犯罪可以用“数量大、蔓延快、危害大”概括。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加强法制教育,能从思想层面规制青少年的不正确行为,为学生导入正确的价值观念,从根源减少青少年犯罪现象,减少校园欺凌事件,为学生创造更安全、更规范的校园。

法制教育是给予学生保护自己的法律武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在社会范围内根深蒂固,难以打破;我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校园霸凌现象仍然常见,部分教师的体罚行为也没有杜绝。同时,我国儿童伤害案件也不断增加,大部分青少年受到侵犯,出于不懂、不敢、羞耻而选择放弃维权。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给予在校园内受到霸凌、不公正对待的中小学生法律武器,能够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维护权利。

二、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法制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法制教育在中小学的体现主要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载体,进行法制教育与法律宣传。然而简单的进行教材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法制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法制教育专业人才缺失

青少年法制教育主要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载体。在中小学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思想品德”课程演化而来,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教师往往认为该课程的作用不大,授课方式也往往简单的只依据教材进行讲解。

在部分地区,对于道德与法治等“副课”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引入专业人才的需求不重视,这种局面导致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以及就业方向出现偏差。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普遍对于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类型的专业性人才,而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耗费较多时间,教育界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出现了人才缺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材中对于法律教育表现不足

在实际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存在几个问题,第一表现为中小学品教材中法律教育内容缺失且系统性不够;二是法律教育重复性,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有重叠且顺序杂乱,年级教材法律教育内容分布不合理;三是法律教育缺乏连贯性,主要表现在学段间教育内容过渡性不明显。

三、在实践中提高法制教育教学理念的策略

(一)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制教育

现阶段的主要法制教育课程:道德与法治,是“思想品德”课程演变而来,虽然在教材内加入了法律教育,纵观教材,仍然存在法律板块内容不足,整体性表现差,连贯性不强,在实践中,要通过对教材的改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在教材内增添法律教育的内容,以加强法制教育。

(二)将法官、律师纳入法制教育宣讲体系

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存在于教材教育中的,教材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践中,邀请法官、律师、检察官等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对中小学进行普法教育,是将社会纳入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手段途径,也是提升法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法官、律师、检察官以自身工作经历以及专业的法律素养从更社会、更广泛的角度对法律进行解读。能够打破教材的局限性,带来更具有趣味性的法律教育,提升青少年对法律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教师、家长树立榜样作用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态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有部分一线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保持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对学生采取以成绩定夺优劣的评判标准。然而在多元化世界的发展之下,学生的差异化发展越来越明确,教师简单的将学生成绩作为评判标准不符合核心素养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多元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模仿能力很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世界的认识不足。教师要抓住这点“双面剑”从自身出发,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特点,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要以法律思维解决学生之间的纠纷,以保证校园安全,为学生进行正确行为示范。教师要与家长一起,在生活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以强化法制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提升法制教育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在中小学阶段加强法制教育能有效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形成,促进校园安全。在实践中,教师要严格贯彻法制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主要的教育课程,以教师自身行为作为价值标杆,树立良好的榜样;以加强法制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以发挥法制教育的价值,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梁钟毓.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完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7.

[2]葛莘. 中小学法律教育内容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

[3]陈欣. 义务教育中法律素质教育的模式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3..

论文作者:卢芸芸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浅谈加强中小学生法律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文_卢芸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