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量分析的我国图书馆学与情报学辐射力研究_情报学论文

基于定量分析的我国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力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辐射力论文,定量分析论文,学科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学科要想发展,必须和其他学科进行交流,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向其他学科输出理论和方法,对其他学科进行辐射。图书情报学的学科交叉特点很突出,我国学者已经认识到图书情报学吸收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较强[1],从其他学科领域吸收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力,是指图书情报学向外学科扩展的能力[2],即图书情报学对其他学科的影响程度,包括辐射力的强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图书情报学的学科影响力可以从多方面来探讨,比如知识基因、研究方向、学术论文、科技工作者、课程设置、学位论文等方面[3-4],笔者仅从知识基因中学科(专题)这个角度来探讨。利用CNKI相关数据,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跨学科引用指数(Citation Outside Category,COC)研究我国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力的强度,通过计算布里渊指数来研究其广度,从两方面对我国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力进行了深入探讨。需要指明的是,本研究没有对图书馆学和情报学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一是因为学科整合的趋势逐渐模糊了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界限[5],另外一个因素是CNKI中“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专题没有再进一步细分,而该专题名称可以与图书情报学对应起来,因此将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一并考虑,分析图书情报学的学科辐射情况。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1 国外研究情况

       国外较早地对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力进行了探讨,这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根据国外资料显示,第一篇运用引文分析来进行科学研究的文章出现于1927年,当时Gross研究了《美国化学社会期刊》所有文章的被引频次。在笔者查阅的大量资料中,最早提及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力的文章为C.Y.K.So在1988年发表的《传播学核心期刊的引文类型:通信学发展地位的评估》,So在文中提到大概有8%的图书情报学文献被外学科引用[6]。随后又出现了大量有关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力研究的文章,这些文章主要从引文分析的角度来研究图书情报学期刊的影响力,以此探讨图书情报学的学科影响力。

       1996年,T.Meyer和J.Spencer经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约有13%的图书情报学引文被外学科引用,其中最主要的5个学科依次为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医学、心理学和一般科学[7]。2008年,J.Odell和R.Gabbard采用引文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有53%的引文是被图书情报学自身引用的,27%的引文被其他学科引用,另外20%的引文无法确认其学科范围[8]。

       2012年,Huang Mu-Hsuan和Chang Yu-Wei使用了直接引文方法来分析和比较1978—2007年间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两个学科的跨学科特点,发现图书馆学主要引用图书情报学、教育、商业/管理、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文章,而情报学主要引用图书情报学、一般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医学方面的文章;图书馆学引用图书情报学的比例为65.61%,远高于情报学引用图书情报学49.50%的比例;图书馆学引用图书情报学的比例在下降,引用教育类文章的比例在上升,而情报学引用计算机科学的比例在上升,并利用布里渊指数,来计算跨学科度,发现无论是图书馆学还是情报学,两个学科的跨学科度均呈上升趋势,但情报学的跨学科度要高于图书馆学[9]。2013年,R.Hessey和P.Willett提到了知识的输入—输出研究(Import-Export Studies),并发现在所分析的232种出版物中,有1061条引文被444种非图书情报学期刊引用[10]。

       1.2 国内研究情况

       目前为止,在我国学术界仅有江南大学的沈艳红发表了两篇明确研究情报学学科辐射力的文章。2011年6月,沈艳红指出情报学期刊应该衡量其学科辐射力[11],随后选择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中10种情报学核心期刊作为数据,通过引文分析的方法,对外专题引用各刊前10名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在给各指标赋予权重后得出各刊辐射力大小。2011年12月,沈艳红还提出情报学可持续发展之道是向其他学科扩展,将图书情报学相关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其他学科,并使用引文分析法来研究中国情报学辐射力,建议如何分别提高情报学对高辐射学科、中辐射学科和低辐射学科的学科辐射力[2]。这两篇文章最早研究了我国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力,具有开创意义,为我国图书情报学界研究人员提供了借鉴。

       我国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力研究开展得较晚,存在以下问题:①样本数据单一,均来自期刊,且没有统计到所有期刊。②侧重辐射强度的研究,对辐射广度研究没有引起重视,即只研究了图书情报学对外学科影响的大小,忽略了这些外学科的多样性。

       2 数据获取

       国外有关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力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引文分析方法来研究非图书情报学期刊引用图书情报学期刊的情况,并通过分析某学科的一组高被引期刊、测量高被引期刊之间的相关度[12],来确定图书情报学的学科辐射力。笔者在进行分析时,仍然利用了国外普遍使用的引文分析方法,但是与国外多数学者不同的是,笔者利用了CNKI提供的专题数据进行研究,而非以期刊为研究样本。

       笔者于2013年3月31日进行数据收集,利用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进入“数据统计”栏目下“专题统计”中的“被引专题排名”,专题名称选择为“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分类下的“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出版时间限定为1979—2012年,统计得到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成果被各专题的引用情况。这里要说明的是尽管CNKI中专题和学科并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考虑到研究的可操作性,因此用CNKI中的被各个专题引用情况来近似得出对其他学科的辐射情况。

       3 基于跨学科引用指数的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强度研究

       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强度,即图书情报学的学科影响力,可以通过其他学科引用图书情报学文献的情况来反映。图书情报学文献如果广泛被其他学科引用,说明图书情报学的学科辐射力强度越大。本研究使用跨学科引用指数来衡量图书情报学的学科辐射强度。

       3.1 跨学科引用指数——COC

       跨学科引用指数是美国计量学家Porter和Chubin于1985年提出来的。“其概念为某学科的所有引用文献(或被引用文献)中引用(被引用)其他学科的比例。表示某一个学科的跨学科程度。这一指标不仅可以用来衡量某一个学科借鉴其他学科的情况,也可以分析某一学科向其他学科进行知识扩散的情况。”[13]其公式为:

      

       式中,I为该学科,O为该学科以外的学科,

为在i领域的被引用次数。该指数主要考察被其他学科引用次数在全部引用次数中所占比例,COC值的范围在0~1之间,如果COC的值为1,表示该学科全部辐射到外学科,如果COC的值为0,表示该学科全部辐射到自身。

       3.2 整体辐射强度

       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专题全部被引次数中,该专题自引所占比例为75.47%,即被其他专题引用占全部被引用的24.53%,可以理解为我国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力的强度为24.53%。笔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与国外符合,2008年的研究表明国外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强度为27%,略大于此次研究得出的24.53%,说明国内图书情报学的学科辐射情况和国外相比,略有差距,但是差距不明显。

       3.3 纵向变化

       为了考察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强度的发展变化情况,笔者分别以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年7个时间点的数据为样本,统计了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专题的COC值,发现我国图书馆学论文被其他学科引用情况1990—2000年间呈增长态势,但是从2000年之后开始呈现减少态势,见图1。2010年的COC值由于被引周期的问题,低于其他年份,但是差距比较大,加之2005年的COC值低于2000年并不能简单用被引周期来解释,说明图书情报学界在外学科的辐射能力减弱。这里要说明的是COC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被自身引用来说,说明图书情报学科更多地被自身引用,被外学科引用的比重在减小。

      

       图1 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强度——COC值历年变化

       3.4 和其他学科的比较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图书情报学的学科辐射情况,笔者计算了其他相关专题的学科辐射强度: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54.69%、高等教育42.38%、新闻与传媒45.93%、出版37.57%、互联网技术54.97%、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37.77%、民商法46.75%、企业经济54.51%、档案及博物馆40.86%、科学研究管理75.25%、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68.38%。对比其他学科,我国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力的强度较弱。

       4 基于布里渊指数的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广度研究

       在国外学术界,测量一门学科辐射力广度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共类分析和共词分析、外类别引文法、Simpson指数、Berger-Parker指数、Shannon指数、Brillouin指数等[14]。笔者选取布里渊(Brillouin)指数来计算图书情报学的辐射广度。

       4.1 学科辐射广度的计算指标——布里渊指数

       1956年,布里渊根据信息论中的信息熵计算原理,提出了用于测度一条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的布里渊指标[8]。1975年,他又将该指标进行了推广,归纳出:当研究样本不是随机样本,或者研究对象的所有组成部分均为已知时,便可以运用该样本进行统计。由于布里渊指数具有计算公式简单、对学科辐射力广度的解释能力强、使用限制条件少等其他方法难以实现的优点,并且计算学科辐射力的数据是已知的,所以下文利用布里渊指数来计算我国图书情报学的学科辐射力的广度大小。尽管国外已证实了用布里渊指数计算学科辐射力是可行的[8],但在我国学术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布里渊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H是布里渊指标,N是观测总数,

是观测数中的类别i的数量。

       实质上,布里渊指标就是用于测度不确定度的,可以证明,H是一个很恰当的多样性测度指标,N越大或观测数中的类别越多并且观测对象在类别中分布越均匀时,H值越大,从而表明该观测对象的多样性程度越高[15]。

       为了使读者对布里渊指数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现举例来解释布里渊指数的计算过程。比如学科X和学科Y的被引频次均为8,其中X被A学科引用了4次,被B学科引用了4次;Y学科被A学科引用了4次,被B学科引用了2次,被C学科引用了2次。根据布里渊指数计算公式,计算如下:

       H(X)=(log 8!-log 4!-log4!)÷8

       =(log 40320-log 24-log 24)÷8

       ≈(4.60552-1.38021×2)÷8

       =1.84478÷8

       ≈0.2306

       H(Y)=(log 8!-log 4!-log 2!-log 2!)÷8

       =(log 40320-log 24-log 2-log 2)÷8

       ≈(4.60552-1.38021-0.30103×2)÷8

       =2.62293÷8

       ≈0.3279

      可以计算出X学科的学科辐射力为0.2306,Y学科的学科辐射力为0.3279,Y学科的学科辐射力大于X学科,所以Y学科所辐射的学科更具多样性。

       4.2 我国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广度的计算

       学科辐射力的广度是通过计算该学科被引文献的学科分布得到的,布里渊指数越大,该学科的辐射学科越多样化、广泛化。参考图书情报学的被引频次,即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576395)、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98740)、高等教育(16750)、新闻与传媒(13735)、出版(11514)……急救医学(3)、核科学技术(2)、经济统计(1),根据上述公式和提供的数据计算我国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力的广度:

       H=(log 766503!-log 576395!-log 98740!-

       …-log 2!-log 1!)÷766503

       由于布里渊指数的计算方法简单,但数据量巨大,为了快速准确地计算某学科的辐射力,笔者运用MATLAB设计了一个快速计算辐射力的程序。最终计算出我国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力的广度为0.5303。为了体现0.5303所反映的问题,笔者计算了图书情报学高辐射专题和次高辐射专题的辐射力广度,并将这12个专题的辐射力广度作比较。相关专题辐射力广度如下: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1.2244),高等教育(0.9776),新闻与传媒(1.0366),出版(0.8096),互联网技术(0.8985),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0.8316),民商法(0.9871),企业经济(1.0998),档案及博物馆(0.8513),科学研究管理(1.4537)。从布里渊指数来看,我国图书情报学的辐射多样性低于其他相关学科。

       4.3 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广度的变化

       一般理解,随着研究的深入,一门学科便会逐步走向成熟,被越来越多的学科引用。为验证图书情报学的布里渊指数是否呈现这种趋势,笔者通过计算布里渊指数,得出各年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力广度的大小,经过计算,笔者统计了以下各年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广度,统计数据分别为1980年(0.4604)、1985年(0.5072)、1990年(0.4820)、1995年(0.5548)、2000年(0.5202)、2005年(0.5049)、2010年(0.4726)。由此可知,图书情报学的学科辐射力广度历年均维持在0.5左右,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增加扩大的趋势。

       4.4 辐射广度的解读和分析

       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布里渊指数的值?通过布里渊指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布里渊指数值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观测类别的数量,二是观测对象在类别中的分布是否平均。从观测类别的数量来看,图书情报专题辐射了所有CNKI中的168个专题,布里渊指数值比较高的科学研究管理专题辐射了166个学科,因此这一因素不会造成图书情报学科的布里渊指数值比其他学科低。那么主要的影响因素就在于被引频次在各个专题中的分布过于不平衡,下面笔者对图书情报专题在不同学科的被引分布情况进行分析。CNKI中所有168个专题都引用了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专题的文献,其中自身引用占75.47%,然后是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占所有被引频次的11.19%;高等教育,占1.68%;新闻与传媒,占1.22%;出版1.22%;互联网技术等专题不足1%,见表1。在非图书情报学的所有专题中,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专题约占一半比重(45.62%),排名第3~12的10个专题占剩下的1/4,其他156个专题占据最后的1/4。

       为了深入探查图书情报学布里渊值较低的原因,笔者考察了布里渊值相对较高的科学研究管理专题(布里渊值为1.4537)的被引情况,经过统计发现,科学研究管理专题的被引分布前10专题依次为:科学研究管理,占25%;高等教育,占8%;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占7.9%;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占7.7%;经济体制改革,占6.7%;工业经济,占3.9%;农业经济,占2.3%;数学,占2.2%;出版,占1.7%。

       为了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笔者选用全距和标准差两个指标进行比较、计算:

      

      

       由此可见,图书情报专题被引前10专题分布和科学研究管理专题被引前10专题分布相比,差异巨大,分布极度不均衡。说明尽管图书情报专题被所有专题引用,但是并不意味着图书情报专题的辐射广度比较大,按照布里渊指数,只有多个专题产生有效影响,其布里渊值才会比较高。针对图书情报专题的情况而言,被自身引用所占比例过大,被外专题引用又分布不均衡,超过1%的专题只有4个,绝大部分专题被引比重在0.05%以下,这说明图书情报学科产生有效影响和辐射的专题数量并不多。作为一个学科,不可能对所有学科都产生强有力的影响,那也不是学科发展的终极目标,但是学界必须思考如何切实地把图书情报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传播到其他学科,发挥图书情报学科在整个科学界的价值和作用。

       5 主要辐射学科分析

       在分析了图书情报学的学科辐射强度和辐射广度之后,笔者结合数据对图书情报学的主要辐射学科进行进一步分析。前文已经提到按照被引专题排名,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专题被计算机、高等教育等专题引用。考虑到单纯分析被引专题排名并不能全面反映图书情报学对其他学科的辐射和影响,结合各专题引用排名进行分析。由于图书情报专题被引情况分布不均衡,某一个专题可能在图书情报专题被引中排名在前10之内,但是实际上该专题引用图书情报的频次并不一定特别高,在其所有引用专题中可能排名靠后,那么就不能得出图书情报对该学科有比较大的影响这样的结论。因此将图书情报被引专题排名前10的专题按被引频次排序,然后统计在这10个专题的引用专题中,图书情报专题位列第几,从而比较全面地考察图书情报学对各个学科的影响。经过分析发现,企业经济专题在被引排名中位列第9,但是图书情报专题在企业经济的引用排名中位列第27,也就是说图书情报专题对企业经济的影响力是比较有限的,因此去掉了企业经济专题。剩下的9个专题,按照初始排名赋值,如果排名第一,则赋值10分,依次递减,排名最后赋值2分。将两个分值相加,得出各个专题的分值,见表1。发现图书情报学的主要辐射专题除了自身之外,依次为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新闻与传媒、出版、高等教育、互联网技术、档案及博物馆、民商法、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从图书情报学辐射力强度排名来看,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从1980年和1985年的第5名,逐步上升到1990年的第3名、1995年的第1名,并在此后一直处于领先位置。而通过考察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领域专题的引用情况也可以看出,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排在其引用专题的第2位,仅次于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领域专题,这说明图书情报与计算机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说明图书情报学也在向计算机科学输出知识。图书情报学和传播学渐行渐近,一方面从传播学借鉴大量理论和方法,同时也向新闻传媒出版领域输出知识。与此同时,图书馆学加大了向教育、互联网、档案等领域的知识扩散。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书情报学在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对其他学科有所影响。本文通过对CNKI的引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图书情报学的学科辐射强度为25.43%,和其他学科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并且有辐射强度减弱的趋势。从辐射广度看,结合布里渊指数,计算出学科辐射广度为0.5303,相对于其他学科,图书情报学学科辐射力广度较小。尽管图书情报学在所有168个专题中都有引用,但是被引分布不均衡造成了其布里渊指数值较低。图书情报学主要向计算机科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进行辐射。本文侧重对图书情报学向其他学科辐射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关于图书情报学的学科辐射问题,还有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比如图书情报学向其他学科进行知识扩散的规律是什么,图书情报学从理论上来说应该向哪些学科进行辐射,哪些学科是应该辐射到而没有辐射到的,哪些理论和方法向其他学科进行了辐射,向计算机科学主要输出了什么理论、什么方法,主要以什么方式进行输出,哪些因素影响了图书情报学向其他学科辐射,学界应该如何推动图书情报学向其他相关领域进行辐射等。另外,本文只利用COC值分析计算辐射力强度、利用布里渊指数来计算辐射力广度具有片面性,今后的研究需要使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16]、计算两两学科之间的链接效率[17]、学科辐射力均衡性分析[18]等其他方法对本研究结论进行验证。

       收稿日期:2014-04-01

标签:;  ;  ;  ;  

基于定量分析的我国图书馆学与情报学辐射力研究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