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环境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分析论文_黄炽均

当前环境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分析论文_黄炽均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塘厦分局 广东东莞 52371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在经济领域得到长足发展,社会生产模式的转变,政府与社会各界纷纷提高了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力度,并提出构建生态文明环境,打造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战略号召。然而在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却存在着环境监测管理水平低下、监测质量较低等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环境治理工作效率。因此笔者为完善上述问题,对当前环境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深入分析。

关键词:环境监测管理;问题分析;应对策略;生态环境

在现阶段社会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固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与气体污染物,而未经净化处理的污染物被大量排放,极大程度提高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污染恶化程度。而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开展,其主要工作目的便为对监测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实时污染程度进行监测,在出现大量污染物进行排放等问题时及时进行预警处理,使得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得以有的放矢,针对性开展环境治理工作。然而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环境监测管理水平较低,并从而影响到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与监测精度。

一、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体系过于混乱,缺乏规范化管理

首先,在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层面上。竖向来看,虽然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环境监测机构部门内部的各科室配置较为齐全,但是各科室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范围、环境监测管理范围都过于笼统宽泛,并没有针对不同科室部门的团队配置、具体工作属性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从而导致在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环境监测盲区、重复管理等问题。

其次,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在具体工作流程层面上需要进一步的明确,诸多环节工作流程都需要明确化、规范化发展。例如在环境监测相关配置设备的采购环节中对于设备规格型号与具体性能的要求、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工作环节中,对于样品采集时间、样品运输要求、 不同污染物样品的检测技术等都需要加以明确规定与优化,从而实现对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提升。

(二)部分环境监测部门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团队配置缺乏合理性

首先,在当前我国环境监测部门团队配置层面上,往往缺乏明确的团队配置流程与要求,各区域环境监测部门所配置的工作团队缺乏合理性,并不适用于环境监测实际工作的开展。例如在团队配置层面上,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与管理人员更注重于所配置工作人员的学历、工作能力,而专业要求较为模糊,例如大气污染环境监测部门对于所配置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往往仅要求较为宽泛的大气治理与大气环境监测专业。但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生态环境与自然气候差异较大,例如在西北区域中大气污染问题普遍为沙尘暴等水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所衍生出的大气污染问题。

其次,在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较为敷衍、不端正,从而使得环境监测工作浮于表面,并没有发挥其应有效用。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中所构建的内部监管体系不完善、缺乏执行力度。例如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虽然在管理体系与工作流程中明确提出工作时间与打卡时间,但由于缺乏构建配套的惩处条例以及执行力度,从而使得部分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做迟到早退、自主简化环境监测工作流程等行为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处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我国部分区域环境监测工作缺乏稳定资金来源

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辖区内各级地方政府进行调拨。对于地方政府所调拨的环境监测工作运行资金的具体数额缺乏明确规定,以及所调拨的工作资金缺乏相应配套的监管审计工作,从而导致部分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对工作资金的实际用途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问题、贪腐问题等。此外,环境监测部门与管理人员也应适当提高对各类新型环境监测技术、设备的学习与采购配置力度,不但要在优化管理水平层面上实现对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提升,也要注重于从监测技术、监测设备等硬件层面上实现对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提升。

而这一问题也导致,在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部分地区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对于各类新型设备、新型环境监察技术的重视程度有所不足,工作人员对于各类新型技术与设备的认知程度尚待提高。而在当前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各类新技术、新设备的问世并没有在实际层面上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二、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管理水平的优化策略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监测设备采购力度

首先,明确划定环境监测部门职责范围与具体工作范围。一方面,对环境监测部门的监测范围、具体工作流程加以明确划分,避免环境监测盲区、重复交叉监测等问题的出现,并实现对环境监测管理水平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例如在环境监测样本采集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别污染物样本的具体属性成分,明确规定相应的样本采集时间要求。另一方面,需要明确规定环境监测部门的职责范围,并将职责范围具体至下属各科室以及工作人员。并构建配套的工作责任制,在出现各类环境监测工作问题时,直接追究主要责任人。

其次,构建配套的环境监测工作优先级体系,将各环境监测部门辖区内的主要污染物源头根据其影响辐射范围、所造成污染问题的治理工作难度系数、所产生排放污染物的数量等层面信息加以综合分析,并针对性构建环境监测工作优先级体系,在环境检测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人员在所制定的工作计划中,适当提高对主要污染物源头的监测工作开展力度。

(二)政府大力推动环境监测社会化发展

笔者认为,单独依靠政府所开展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并不能对我国现有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做到及时预防与后续完善处理,还需要社会各界与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与大力参与。因此我国政府应注重于推动环境监测工作的社会化发展进程。例如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综合性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其目的为提高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辐射影响范围与生态环境的监测覆盖率,首先要做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面性。

其次,政府也应适当引导与扶持专项检测机构。现阶段我国政府所开展的环境监测工作虽然较为全面,对大气、污水等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都做到较高程度的监测与预防,但是对于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却做不到保质保量的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因此在这一类情况中,政府环境监测部门可以适当与专项检测机构开展协调合作。专项检测机构负责对所采集污染物样本加以成分检测,政府环境监测部门则负责开展后续的环境监测以及预防工作。

三、总结

笔者对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深入分析,并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上述几项针对性应对策略建议,为提高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奉献自身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雪梅.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0):52.

[2]朱志豪.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J].海峡科学,2015.

论文作者:黄炽均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  ;  ;  ;  ;  ;  ;  ;  

当前环境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分析论文_黄炽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