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版为突破口提升新闻舆论“四力”-以《漯河日报·晚报版》改版为例论文

以改版为突破口提升新闻舆论“四力”
——以《漯河日报·晚报版》改版为例

文/陈全义

新形势下,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成为一项紧迫课题。漯河日报社根据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主动出击,狠抓核心业务,积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增强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019年上半年,报社历时4个月,对《漯河日报·晚报版》(以下简称《漯河晚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改版,这是报社媒体融合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改版过程中实现了晚报与日报的融合、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与改版前的报纸相比,如今的《漯河晚报》令人耳目一新,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服务性大大增强,深受读者喜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巩固了主流舆论阵地。

纯电动船舶在储能系统的设计中,应综合考虑成本、功率限制、装置使用寿命、重量等多方面因素,因此该类纯电动船舶储能系统中复合储能装置的优化选型是一个多目标的优化问题。

围绕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突出大民生

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下,不少都市报纷纷关停,《漯河晚报》却通过改版巩固了主流舆论阵地。这次改版对地方新闻版面进行了重新定位,把地方新闻版面整体前移,突出本土性,挤压稿件水分,压缩版面,提高稿件和版面质量。与此同时,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加强策划,设置了多个专栏,唱响主旋律,提高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四力”。

突出本地新闻,服务民生需求 。01版由原先的导读功能改为“本地要闻”。该版围绕当地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用晚报的语言体现出与日报的差异化。围绕漯河市“四三二一”工程、“四城同建”和民生话题,以及“铁面问责 直面整改”“百姓问政”等重大民生问政节目,加强策划和统筹,抓好宣传报道。同时,增设两个专版:一是“文明风”专版,围绕漯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重点工作展开报道,每周至少两期;二是“德善人间”版,每周一期,传播社会正能量。

围绕重大主题开辟专栏,唱响主旋律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为总栏题,开设了系列子栏目。如“美丽乡村行”栏目:该栏目以记者走基层的形式呈现,内容涵盖精准扶贫、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编发了《打造特色文化 发展乡村旅游》《薛寨村:传承好民风 齐心谋发展》《集体经济促富裕 村民获得感满满》《贫困户脱贫有了新门路》《荒坑变游园 小村欢乐多》《林下养鹅 生态经济双丰收》等一系列文章。

“漯河英烈谱”栏目: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继承先烈遗志,传承革命精神,集中报道漯河英烈人物的光辉事迹和发生在沙澧大地的传奇故事,弘扬传承英烈精神,营造纪念、缅怀、崇尚、学习英烈的浩然正气和浓厚氛围,激励全市人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该栏目历时4个月,发表了《黄埔三杰之一——蒋先云》《曹舒翔:优秀的红军女战士》《海观澜:党的忠诚宣传战士》《宋盘铭:贺龙称赞的好干部》《沈东平:抗击日寇为国捐躯》《赵伊坪:英名贯长虹 烈火中永生》《董仲衡:抗日救亡 英名永存》等50多篇文章。

漯河日报社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守正创新,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区域性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正能量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舆论引导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漯河晚报》的这次改版不是单纯为改而改,而是报社深入推进媒体融合的重大举措,目的是通过改版,加快媒体融合,切实提升新闻“四力”。

如今年8月7日是我国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意义上的“七夕节”。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漯河晚报》当天围绕“七夕节”这一主题策划了两个本地新闻版,并连着做了一个本地副刊版,同时在《文化专刊》推出两个版,颂扬美好爱情。“文化·观察”头题为《七夕节文化透视》,“相关评论”为《让七夕文化展现更多“中国魅力”》;“相关链接”为《七夕习俗,你知道几个》。“文化·艺术”头题为《盘点古人常用的定情信物》,文中提到的定情信物如戒指、钗、梳子、手镯、簪子、荷包等;配发文章为《古画话七夕》,图文并茂展现古代画作中的七夕内容。这期专刊把“七夕节”的内容做得比较透彻,增强了知识性和趣味性,传播了正能量。

在改版过程中,为了提高稿件和报纸质量,对新闻稿件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稿件“挤水分”是一项重要工作,每天报社编前会对稿件提出的要求给记者传导了一定的压力;每天报社总编评报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不断强化记者对稿件新闻价值的判断和认识;同时,记者部在晨会上根据报社编前会的意见对稿件进行点评,对记者写稿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我和祖国共成长”栏目:向广大读者征文,让读者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家庭生活的变化、家乡新风新貌、对祖国繁荣发展的亲身感悟等。用具体生动的故事,反映伟大祖国的日新月异和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发展变迁,抒发爱党爱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刊发《我家房屋变迁记》《我与电话的故事》《那双高跟鞋》《农耕方式的变迁》等20多篇文章。

强化可读性,提升服务质量

每天增设一个专刊,是这次改版的重头戏。设有《悦读专刊》《生活专刊》《文化专刊》《老年专刊》《博览专刊》。各专刊紧盯当前的热点新闻确定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组稿。专刊内容中,有由头、主题新闻、新闻背景等,充分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增加新闻厚度;与主题新闻相关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和延伸内容,增加新闻的广度,拓宽读者视野和知识面;最后是主题新闻与本地的关联度,注重落地性、增强贴近性,提升对读者的吸引力。

对电讯版的改造是这次改版的另一个重点,由做时效新闻向做事件转变、向专刊转变、向话题转变,在深度上做文章,突出主题化,实现模块化。此板块分为《文娱播报》《体育健身》《国内新闻》《国际视点》。

热管热回收利用蒸发制冷的原理,当热管蒸发端受热时,液体吸收热量迅速蒸发,蒸汽在微压差作用下流向冷凝端释放热量冷凝成液体,液体再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热量由热管蒸发端传至冷凝端。热管冷凝段和蒸发段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换热器,彼此分离,分别放置在新风进风段和排风段,不会造成排风对新风的污染,非常适合于医院这样对新风要求严格的场所。

事件新闻:对新闻中的核心内容有“名词解释”;交代清楚“新闻背景”或新闻的“历史背景”;有“事件回顾”,或对新闻事件的前世今生进行介绍,让读者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有整体了解;纵横比较古今中外同类事件,做“相关新闻”或“相关链接”;做“延伸阅读”,介绍相关政策、法律、与当地的关系等。

人物新闻:找由头,报道主题新闻,做好“人物简介”,介绍“个人成就”,综合“社会评价”,最后看与当地的关联度。

话题新闻:所选取主题是当前有一定热度的话题,尽管发生在外地,但是也有可能在当地发生,比如,暑假溺水、暑假带娃、楼房高空抛物、恶狗伤人等。话题新闻突出民生性,也强调与当地的关联性。

2019年7月9日,万科物流继续开启并购模式,与太古实业举行并购签约仪式,将太古实业旗下太古冷链物流资产包收入囊中,具体包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厦门、廊坊、宁波在内的7座冷库。作为可口可乐的冷链运营商,太古冷链物流成立于2010年,其仓库设施基于国际领先的冷库技术设计、并依据中国有关技术标准建设,所有仓库均能作为区域仓储中心,并具备分拣配送服务功能,设多温区存储以满足不同产品对温控仓储服务的需求。

“我的名字叫建国”栏目:通过一个个“建国”的经历、感受和记忆,折射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刊发了《徐建国:一生平凡也自豪》《王建国:见证祖国繁荣富强》《刘建国:靠双手勤劳致富》《赵建国:奋斗创造幸福生活》《李建国:四代同堂 生活美满》《胡建国:名字是我前进的动力》《“名字承载着父母的爱国情怀”》《“有付出才有回报”》等30多篇稿件。

找典型、讲故事,在深度上做足文章

专刊实施模块化操作,即围绕某一主题在新闻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以“主题新闻+N”的方式呈现。根据不同新闻内容,基本有以下几种模块。

该板块稿件不再以时效新闻为主,而是围绕当前大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话题组稿,找典型、做深度、讲故事,主题是大众而非小众的,稿件弱化动态性和新闻性,强化主题性和话题性。各版面体现责任编辑的编辑思想,运用多种编辑技巧美化版面。各版面突出主题性,每个版每天只做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组稿做深度、做背景、做解读、做相关、做链接、做延伸,把这一主题做深做透,尽可能给读者提供更多知识,增强可读性、趣味性。如今年8月7日《国际视点》聚焦俄美《中导条约》失效问题。头题文章为《〈中导条约〉失效 军备竞赛再来?》,内容是深度分析:新一轮军备竞赛要来?下一个失效的会是《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吗?“背景资料”为《〈中导条约〉的签署与失效》“各方反应”为《多方表示忧虑》;“相关新闻”为《美欲在亚洲部署中程导弹》《澳称不会部署美中程导弹》;“国际快评”为《美退约“成瘾”或开启“潘多拉魔盒”》。通过这个版面,对《中导条约》问题做得比较透彻,增强了可读性。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提升新闻舆论“四力”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直到云计算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电子商务企业在信息储备硬件方面的困扰,电子商务企业主要需要做的就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和处置,毫不夸张地说,云计算是电子商务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当然云计算也是整个网络技术中的一项非常大的突破,为以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加牢靠的基础。

村里老人说带天井的老宅原本很多的,在他们小时候,这街上两边三进的宅院、五进的宅院,都有大天井。“过去的郭村可比这大多了,有东西南北四个门头,街道能跑马,逛完整条街要磨掉一层鞋底。你现在看见的郭村,不过是过去郭村的东门头。”老人说。

守正创新,有“融”乃强。漯河日报社践行“深度融合、移动先行”理念,专门成立了视频工作室,并于上半年对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出台了《关于全媒体采编人员的考核办法》《关于全媒体记者传稿和计分办法的说明》《关于进一步做好视频节目的规定》等。报社要求,全体记者整体转型成为全媒体记者,按照新闻采访一次采集、多渠道发布的原则,记者外出采访,原则上第一时间提交一句话新闻(或图片);随后二次提交一段话新闻(或图片);一般情况下,采访结束后4小时内提交完整稿件。全媒体平台发布顺序为:漯河日报(晚报)微博-客户端-漯河名城网-漯河日报(晚报)微信-漯河手机报-报纸。这次改版,打通了编前会平台,每天由报社编委统一组织白班编前会和夜班编前会,在平台上统一调配稿件,实现资源共享,并统一签版,统一审校,实现了采编流程再造,改变了以前各自为战的局面,大大提高了报纸质量,同时也提升了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以漯河应对暴风雨的报道为例。2019年8月1日下午,漯河市突遭暴风雨袭击,局地降水量达125毫米,市政基础设施和应急能力受到考验;漯河市及时启动城市防汛排涝应急响应机制,相关单位迅速行动、抢险排涝。暴风雨就是号角,险情涝情就是命令,漯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迅速出动采访。“漯河发布”客户端开通了现场直播,向市民直播哪条道路出现积水、哪里出现交通拥堵、哪里的树被大风刮倒或折枝、积水街道排涝场景……这次现场直播为市民提供了及时有用的新闻服务,受到众多市民欢迎和点赞。8月2日,《漯河日报》01版刊发了《狂风暴雨来袭 全城积极应对》一稿和两幅新闻图片。《漯河晚报》以全景式进行了详细报道:01版推出了整版报道,在《应对暴风雨 全城总动员》通栏题下,总领三篇稿子《昨天下午突降暴雨》《全力开展城区防汛排涝》《人车受困 公益救援在行动》;02版刊发了《狂风骤雨致8条线路跳闸》《暴雨冲走窨井盖 他们充当“警示牌”》等稿,并配有图片新闻。媒体融合的优势在这次报道中大展威力,新闻报道的服务性、有用性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的影响力、引导力也随之得以很大提升。

2.3 净化条件的优化 选用3种不同的固相萃取柱Strata-X柱、HLB柱和C18柱进行净化效果分析比较,结果显示,Strata-X柱OA、DTX1、DTX2回收率都可以达到70%以上。HLB柱和C18柱3种DSP各目标组分的回收率都低于60%。因此综合考虑,最终选择的固相萃取柱为Strata-X柱。

改革永无止境,创新永不停息。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漯河日报社以融合为手段壮大主流阵地,打造新型传播平台,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报社目前全媒体矩阵有《漯河日报》、《漯河晚报》、《漯河手机报》、漯河名城网、“漯河日报”五个微博和“漯河日报”“漯河晚报”“漯河名城网”“小城生活”四个微信公众号,以及“漯河发布”客户端、各行业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漯河日报社走好必由之路,牢记职责使命,坚持守正创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新闻舆论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通过《漯河晚报》改版和媒体深入融合,巩固壮大了主流舆论阵地,提升了新闻舆论“四力”,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漯河日报社编委、《漯河晚报》执行总编

标签:;  ;  ;  ;  ;  ;  ;  ;  ;  ;  

以改版为突破口提升新闻舆论“四力”-以《漯河日报·晚报版》改版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